宁长富;吕晓茜;王成美;袁其东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一经明确诊断必须终生用药治 疗,所以DM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为探讨DM患者医嘱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倩;陈福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肾移植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转化,国外学者对肾移植病人出现的情绪障碍、心理排斥反应、心理同化、心理社会功 能康复、心理社会因素在肾移植成功与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有许 多研究报告.尽管我国从实施肾移植手术至今已累计5万余例次(2001年统计),但无人对 肾移植相关的心理社会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或全面的研究.现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周英;尤黎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烟、酒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Sc)近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67例患者按是否吸烟、嗜酒分成非烟酒组、 单吸烟组、单嗜酒组和烟酒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组的平均病程 (月)、文化程度及住院八周时服药量(mg)、Sampson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 住院八周时BPRS、服药依从性分值非烟酒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和<0.01).非烟 酒组的近期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他三组(χ2=17.187,P<0.01).非烟酒组与其他 三组疗效的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170、0.205和0.299,(P<0.05、<0.05和< 0.01),差异显著.结论烟、酒有碍Sc近期康复疗效,应戒之.
作者:杜凌阳;沈自力;顾建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估抽动障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儿少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31 例抽动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 并与正常学龄儿童进行对比.结果患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晨阳;张久平;林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塞后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24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测评,评分0~ 21.5为智能障碍组,22~32.5为正常组,探讨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 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梗塞灶数量及体积,以及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之间的 相互关系.结果 249例脑梗塞患者中有106例(42.6%)出现智能障 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智能障碍的发生有关;梗塞灶的数量越多 、体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与智能障碍关系密切. 结论脑梗塞后智能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梗塞灶数量、体积、脑萎 缩及脑白质疏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刘志超;吴丹红;张双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潜水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文化程度和独生子女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 14名海军潜水员进行团体测验.结果潜水员总体的9项因子分均低于常模.学员和潜水员之间无显著差异,均高于新兵.文化程度与除恐怖之外的8项因子分 、年龄与4项因子分(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之间相关显著.心理健康水平与是否独生子女相关不显著.结论潜水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受文化程 度和年龄的影响较大.
作者:陶恒沂;刘志宏;陶凯忠;陈国民;陈尧忠;朱霞;蒋春雷;胡明洋;楼坚;倪永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有针对性的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家庭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市 农村社区的4个乡抽取10个村196名小儿喂养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婴幼儿的营养发育不同程度地受到主要喂养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区、喂养态度、家庭年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逐步回归分析,文化 程度(X1)、喂养态度(X2)、家庭年收入(X3)等三项变量被引入逐步回归方程:Y=25.016+0.2 54X1+0.587X2+0.764X3(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的目标 人群是婴幼儿的主要喂养人,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营养与喂养态度、居住地区、家庭年收入、喂养知识来源等特征,制订出干预措施.
作者:刘黎明;王懿;陈霞;孙刚;张琳;董海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描述用选卡片法测定心衰病人学习需求以及护士准确预测病人个人学习需求的能力.方法要求30例病人及其分管护士 分别挑选有关心力衰竭病人教育内容的12张卡片问题, 并按个人优先教育需求顺序依次排列.结果病人选择下列问题为很重要的教育问题:我的心脏病情怎 样?我怎样知道病情日益加重?我的心脏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其中我的心脏病情 怎样?护士与病人排在第一的相同率为33.3%,病人个人选择很重要而护士评估为不重要的教育问题为10%.结论选卡片法是保证心力衰竭病人个人学习需求 的一种有效工具.
作者:柳韡;袁恒兰;张廷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倾向的准确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有无攻 击行为史,分为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在入院后1周末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及BPRS、MOAS 对两组病例进行评定.结果 (1)两组间BPR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2)攻击组选择攻击反应键的次数(759.06±591.74)较非攻击组(252.14 ±352.78)高(P<0.01).(3)将B反应次数300作为攻击和非攻击倾向的划界值.先 后以MOAS量表评分和既往有无攻击行为史,划分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对划界值的预测准确性 进行检验,准确性分别为75%和76.7%.结论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倾向有中等程度的准确性.
作者:郭艳梅;王小平;崔小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寻找影响医学生自我评价的有关因素,为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应付方式 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对450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别、身高、体重、班委、恋爱、母亲文化程度、父亲健康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解决问题、求助等因素与PEI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SCL-90各因子呈显著 分和总均分及自责、幻想、退缩、合理化与PEI量表总分负相关.结论医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到自身心理状况、应付方式、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玲;叶明志;陶炯;王相兰;温盛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浙南沿海儿童行为问题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6~11岁儿童1674名,用Ruttr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 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问卷回收率96%.结果儿童行为检出率9.5% ,其中A行为3.7%、N行为3.9%、M行为1.9%.A行为依次表现为说谎、不听管教、破坏东 西、欺负别的孩子和偷东西;N行为依次为腹痛或呕吐、睡眠困难、烦恼、害怕新事物或环 境、拒绝上学.行为问题与母亲患病、打骂或放纵的管教方式等有关.结论 应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章殷捷;邓君芳;王珍珍;叶文宣;丁振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枢给予外源性NGF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 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Openfield行为测定、组织化学、光 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中枢给予外源性NGF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侧脑室微量注射NGF可显著改善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的抑郁 行为,使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酸性磷酸酶 活性显著降低,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论外源性给予 NGF可能通过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改善动物的抑郁行为.
作者:王雪琦;路长林;孙学军;赵小林;何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目前就其原因、性质、损害范围和 程度仍有许多争议.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主 要涉及注意、记忆(包括工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抽象思维(主要表 现在执行功能)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而非疾病的结果.
作者:朱荣鑫;张志珺;翟书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干部和士兵在适应性方面的心理因素 的区别,探讨这种区别对人员的选用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方法从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三个维度分别使用<长-鞍团体智力测验>、<艾森克人格 问卷>对武警部队官兵1200人进行测试.结果干部组 在智力的思维因子,人格的内外倾、掩饰性因子上高于战士组,在人格的精神质、神经质, 精神症状的所有因子均低于战士组,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各因子 分数的差异表明了干部组在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具有比战士组良好的适应性.
作者:王进礼;安王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以往在心理测量中使用的评定方法多为单维度评定方法,让被试者在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 自己实际情况接近的一个选项.用这种方法进行自评或他评虽然比较简洁,但在评定过程 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身处多个选项间无从下手,模棱两可的情况.这一困难往往使评定结果与 真实情况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如何缩小或避免这种误差,使评定结果更加全面可靠,一直是 心理测量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模糊数学的发展,在心理测量中使用模糊评判的方法越来越 受到重视.
作者:王伟;刘旭峰;苏衡;陈足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探讨晚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晚期癌症病人、家属及有关人士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作者:陈虹;姜潮;孙月吉;刘启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在失眠症患者中表现较明显.很多学者认为失眠 症患者在白天、上床入睡前有焦虑性情绪反应[1],负性情绪反应是导致失眠症状 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此,了解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情绪障碍与自身的人格 关系很有必要,这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失眠症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李融;蔡志强;侯钢;武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假出院是住院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和职业功 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但假出院毕竟是在病人尚未彻底康复的情况下,脱离了住院环境, 离开了医护人员的监护和治疗,如此是否对病人的病情会有影响?会不会引起病人的病情波 动或复发?为此,我们对我院4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假出院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护理观察.
作者:杨颖;刁俊荣;吕锋;梁家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睡眠剥夺 ( sleep deprivation, SD ) 指因环境需要丧失了正常所需睡眠量的状态,短时 间SD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而长时间SD(24h或更长时间维持清醒)显著影响脑力工 作能力,并显著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影响随SD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特殊情况下 , 如航空、航海、救援、医疗以及长途运输等,特别是战时环境下,SD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因 此国外非常重视对于SD的研究,本文就SD所导致的免疫功能变化作一综述.
作者:刘长云;周建光;季红光;王海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1例青光眼患者,采用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量表进行 调查,在单因素χ2分析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其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费用来源有关 (P<0.05);遵医行为方式的不同与其生活质量得分有着明显影响 (P<0.05);同时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 析显示:费用的来源、性别、教育程度及生活质量得分与遵医行为有显著相关(P<0.05 ).结论青光眼患者治疗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因素对遵医行为的 影响,加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知识教育,规范医嘱管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丽萍;王爱荪;黄小琼;夏伟丹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