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细胞活性因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聂荣庆;张进;胡国柱;吴小鉴;文珠;吴东风

关键词:脑细胞活性因子, 水迷宫, 学习, 记忆
摘要:目的观察脑细胞活性因子(BCAF)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和改善的作用.方法通过改良的Morris水迷宫法测试4月龄小鼠 ,并将其分为学习记忆障碍组(A、B),学习记忆减退组(C、D),学习记忆正常组(E、F ),以及学习记忆正常加东莨菪碱组(G、H).每组均设BCAF治疗组(B、D、F、H)与生理 盐水(NS)对照组(A、C、E、G).治疗14天后,再次水迷宫测试小鼠定向航行能力.结果①BCAF治疗组:B、D和F组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治疗 前后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均为P<0.001).②NS对照组:A、C和E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5,P>0.2 和P>0.2).③NS的A组与BCAF的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2).④BCAF加东莨菪碱治疗组(H组)与NS加东莨菪碱对照 组(G组)一样,各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2 和P>0.1 ).结论 BCAF可提高和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尤其是能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

    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达11.2%,即全国患病人数已达9000万[1].1991年我国 高血压普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病患者中降压服药率城市为17.1%,农村为5.4%[1], 可见高血压病的治疗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遵医行为. 为此,我们对出院后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遵医行为的追踪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庆华;方琴;张建容;罗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 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 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病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 .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外向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

    作者:王民洁;罗硕军;金利波;王晨阳;林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卡片评估法

    目的描述用选卡片法测定心衰病人学习需求以及护士准确预测病人个人学习需求的能力.方法要求30例病人及其分管护士 分别挑选有关心力衰竭病人教育内容的12张卡片问题, 并按个人优先教育需求顺序依次排列.结果病人选择下列问题为很重要的教育问题:我的心脏病情怎 样?我怎样知道病情日益加重?我的心脏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其中我的心脏病情 怎样?护士与病人排在第一的相同率为33.3%,病人个人选择很重要而护士评估为不重要的教育问题为10%.结论选卡片法是保证心力衰竭病人个人学习需求 的一种有效工具.

    作者:柳韡;袁恒兰;张廷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攻击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倾向的准确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有无攻 击行为史,分为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在入院后1周末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及BPRS、MOAS 对两组病例进行评定.结果 (1)两组间BPR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2)攻击组选择攻击反应键的次数(759.06±591.74)较非攻击组(252.14 ±352.78)高(P<0.01).(3)将B反应次数300作为攻击和非攻击倾向的划界值.先 后以MOAS量表评分和既往有无攻击行为史,划分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对划界值的预测准确性 进行检验,准确性分别为75%和76.7%.结论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倾向有中等程度的准确性.

    作者:郭艳梅;王小平;崔小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细胞活性因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细胞活性因子(BCAF)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和改善的作用.方法通过改良的Morris水迷宫法测试4月龄小鼠 ,并将其分为学习记忆障碍组(A、B),学习记忆减退组(C、D),学习记忆正常组(E、F ),以及学习记忆正常加东莨菪碱组(G、H).每组均设BCAF治疗组(B、D、F、H)与生理 盐水(NS)对照组(A、C、E、G).治疗14天后,再次水迷宫测试小鼠定向航行能力.结果①BCAF治疗组:B、D和F组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治疗 前后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均为P<0.001).②NS对照组:A、C和E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5,P>0.2 和P>0.2).③NS的A组与BCAF的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2).④BCAF加东莨菪碱治疗组(H组)与NS加东莨菪碱对照 组(G组)一样,各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2 和P>0.1 ).结论 BCAF可提高和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尤其是能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聂荣庆;张进;胡国柱;吴小鉴;文珠;吴东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医学生自信水平的影响

    目的寻找影响医学生自我评价的有关因素,为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应付方式 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对450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别、身高、体重、班委、恋爱、母亲文化程度、父亲健康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解决问题、求助等因素与PEI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SCL-90各因子呈显著 分和总均分及自责、幻想、退缩、合理化与PEI量表总分负相关.结论医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到自身心理状况、应付方式、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玲;叶明志;陶炯;王相兰;温盛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注意品质的研究

    目的研究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注意的特点,及其与短时记忆的关系.方法采用病历对照研究,包括抽动-秽语综合征 患者24及同年龄、性别健康对照儿童,分别测验其注意的品质和短时记忆能力. 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短时记忆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但注意品 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短时记忆能力下降,但其注意的稳定性、广度、转移能力正常,短时记忆能力的下降与注意品质 无关,抽动-秽语综合征与注意缺陷和多动二者间无必然联系.

    作者:谭庆荣;杨宏宇;皇甫恩;苗丹民;张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军队离退休干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病率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流行病学现状,为进一步研究Alzheimer病(A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 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总体衰退量表、日常生活能力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等量表为筛查工具,对石家庄市26个部队休干所的1 630名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患病率调查.结果老年人男性MCI的患病率为7.55 [英文作者单位],;老年人MCI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呈正相关(R=0.99,P<0.05);随着

    作者:于宝成;王玉敏;田京利;王成章;欧阳丽莎;齐丽娟;潘志刚;魏士贤;高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某部队军人自我和谐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某部队军人自我和谐及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自我和谐(SCCS)、SCL-90、EPQ、SES量表对225名军人进行测评.结果 SCCS与常模比较,不和谐性低于常模,灵活性高于常模,刻板性 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不和谐性、刻板性与SCL-90各因子分、与EPQ中的P、N维度 、与CSQ中的NC呈正相关,与SCQ中的PC、与SES呈负相关.灵活性与SES呈正相关.结论军人自我和谐程度总体水平良好,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 密切相关,不良个性、自尊水平低者自我和谐程度也较低,并多选择消极应对.

    作者:王鲁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8~12岁市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不良行为及家庭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本市区小学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与不良行为及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感觉统合诊断量表和自制儿童生长发育 调查表对1775名学龄儿童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感觉统合轻 度失调23.4%、重度失调13.5%,男童失调发生率(42.86%)明显高于女童(31.36%)P <0.01,前庭功能失衡发生率高(21.30%);统合失调组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率高达64.38% 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31.11 %)P<0.01, 失调组不良行为各因子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P<0.01;学习能力不足儿童与父母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有关P<0.01. 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易成为成人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郭建华;刘言训;赵洪宁;杨育林;孟宪红;段晓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医嘱依从性与疗效关系的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一经明确诊断必须终生用药治 疗,所以DM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为探讨DM患者医嘱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倩;陈福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C2)筛选行为问题儿童,并按同性别、同年龄设立对照组;用津医精神运动功能测验(JP B)测量儿童精神运动能.结果①问题组和对照组在选择反应时、 数字符号、连接数字3项分测验和JPB总分上,在数字符号异常率和JPB影响率上差异显著; 混合问题组与单一问题组在JPB异常率上有显著差异.②CBCL总分与JPB总分、选择反应时、 数字符号、连接数字的T分有显著负相关.③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孕期不良因素 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JPB的影响因素.结论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较差,有轻微脑损伤的可能;母孕期不良因素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儿童精神运动功能的 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刘爱书;武丽杰;王丽敏;陈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睡眠剥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睡眠剥夺 ( sleep deprivation, SD ) 指因环境需要丧失了正常所需睡眠量的状态,短时 间SD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而长时间SD(24h或更长时间维持清醒)显著影响脑力工 作能力,并显著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影响随SD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特殊情况下 , 如航空、航海、救援、医疗以及长途运输等,特别是战时环境下,SD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因 此国外非常重视对于SD的研究,本文就SD所导致的免疫功能变化作一综述.

    作者:刘长云;周建光;季红光;王海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假说

    在1989年,Gorman[1]等人阐明了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假说,这使人尝试去理解 两种看上去不同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同样具有干预效应.这一理论假定 惊恐发作本身源于与5-HT和NE能传递以及呼吸控制功能有关的脑干位置,而预期性焦虑产 生于边缘结构的兴奋,后也假定恐怖性逃避是前部皮质激活的功能表现.

    作者:朱晓彤;季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移植相关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肾移植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转化,国外学者对肾移植病人出现的情绪障碍、心理排斥反应、心理同化、心理社会功 能康复、心理社会因素在肾移植成功与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有许 多研究报告.尽管我国从实施肾移植手术至今已累计5万余例次(2001年统计),但无人对 肾移植相关的心理社会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或全面的研究.现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周英;尤黎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在失眠症患者中表现较明显.很多学者认为失眠 症患者在白天、上床入睡前有焦虑性情绪反应[1],负性情绪反应是导致失眠症状 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此,了解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情绪障碍与自身的人格 关系很有必要,这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失眠症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李融;蔡志强;侯钢;武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生活在老年公寓和社区服务家庭中各138 例情况类似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住老年公寓和住家庭中两组老年人的总幸福度、抑郁情绪总均分值 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公寓和家庭中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顺位不同.结论条件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有较高的主观 幸福感,老年公寓是一种可取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作者:宁长富;吕晓茜;王成美;袁其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跳伞训练不同阶段应激反应表现特点的研究

    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应激一直是困扰着各国部队的一个重要问题[1].跳伞训练 中,经常发生损伤甚至死亡,因而士兵们,尤其是第一次参加跳伞的新兵,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应激状态[2]. 跳伞应激表现出什么特点,在跳伞应激状态下,如何维护士兵有效的工作能力,减轻过度应激对能力或战斗力的损害,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作者:施旺红;常耀明;皇甫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与干预对策的探讨

    目的探讨浙南沿海儿童行为问题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6~11岁儿童1674名,用Ruttr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 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问卷回收率96%.结果儿童行为检出率9.5% ,其中A行为3.7%、N行为3.9%、M行为1.9%.A行为依次表现为说谎、不听管教、破坏东 西、欺负别的孩子和偷东西;N行为依次为腹痛或呕吐、睡眠困难、烦恼、害怕新事物或环 境、拒绝上学.行为问题与母亲患病、打骂或放纵的管教方式等有关.结论 应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章殷捷;邓君芳;王珍珍;叶文宣;丁振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支持治疗效果 .方法对150例病人应用药物+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 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明显(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及躯体化因子分增高(P<0.05),偏执及精神病性因 子分降低(P<0.05),其余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P <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作者:郑玉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