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文娟;张拥军;王希军
我国近年申报的新化学药品中,仿制药和修改剂型药物占了将近97%;在中药市场,日本、韩国与欧美三大国际中药市场的贸易总值约17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出口额为5.14亿美元,仅占国际中药贸易总额的3%.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后,我国修改了<专利法>,开始对药品实行专利保护,并对1986年至1992年12月间发达国家的专利药品实行行政保护,这样以前仿制新药为主的路子走不通了.在新形势下,除依法跟踪移植发达国家的新药研究成果,继续仿制国外专利过期的或未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新药外,加速创新药物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戎文慧;王松俊;刘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全国许多医院都建立了局域网并使用各类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微机已成为日常医疗业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依赖于局域网的良好运行.由于网络用途逐步多样化,医疗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局域网必须保证每日24小时不断地实时处理信息;数据录入处理由专人变为全员,每个医务人员都要上机操作,从而造成网络的可控制性降低.因此,一旦局域网出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使用,更对医院局域网安全造成威胁,网络的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药之波;任建宇;田学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护理病历是医疗文件的组成部分,也是医疗举证的重要资料.近年来,我院将护生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列入实习考核指标,大大提高了护生的护理病历书写能力.现将2002届和2003届我院毕业实习护生书写的护理病历进行分析,为教学、科研提供必要资料,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张咏梅;夏同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SR蛋白特异性激酶(SRPK)1在大鼠脑和胸腺等组织细胞内的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及免疫电镜技术对SRPK1组织学分布和超微结构定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光镜下SRPK1或SRPK1类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存在于大鼠脑及胸腺内.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核团差异性.在肾和肝脏组织内未见SRPK1免疫阳性细胞,SRPK1免疫阳性物质在脑神经元和胸腺细胞核内呈斑点状分布 .电镜下SRPK1或SRPK1类蛋白主要分布在染色质间颗粒簇(IGc)和染色质周边纤维(PGs)上,核仁内主要存在于DFC区.结论 SRPK1主要分布于大鼠的脑和胸腺细胞内.
作者:金玉祥;姚敏;杨晓明;姜虹;程琰;邢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生脉散加味联合慢心律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经过24 h长程心电图确诊为频发性室性早搏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慢心律,治疗组在服用慢心律的基础上,以生脉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味用药.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88.9%,无加重病例;对照组显效率16.7%,总有效率62.5%,加重3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散加味联合慢心律对频发室性早搏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降低频发室性早搏的频率均优于单独使用慢心律.
作者:陈盛鹏;陈冰雪;王玲玲;齐丽荣;米裕;叶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单胺类递质是调节神经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随着研究日趋深入,分离、检测此类递质的方法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外大多报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检测作为首选分析方法,但由于单胺类递质的不稳定性,生物结构的相似性以及样本自身的内源性干扰物影响,加上样品中含量极微(ng/L),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现有的测定方法重复性不稳定,因此对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
作者:勾凌燕;刘景东;王志玲;金玉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上中切牙埋伏阻生在正畸门诊中经常遇到,但水平阻生少见.现报告1例上中切牙畸形伴水平阻生导致牵引失误.
作者:武霞;韩英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医药研究热点问题等.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14种中医药核心期刊2001年登载的基金资助论文.结果 14种中医药核心期刊中,<中草药>登载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多,<四川中医>少;研究内容为中药研究所占比率高.结论基金资助论文在核心期刊的分布差异悬殊,专业人员应经常浏览登载基金资助论文较多的期刊,有助于了解本领域研究热点.
作者:李娜;许卓文;武旭;贾向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123 Ⅰ-MIBG心肌显像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DCM-HF)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DCM-HF患者(DCM-HF组)和10例正常者(NC组),行早期(20 min)及延迟(3 h) 123 Ⅰ-MIBG心肌显像,采用心/上纵隔(H/M)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WR%)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与超声心功能指标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DCM-HF组的早期及延迟H/M均低于NC组,WR均高于NC组.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延迟H/M低于Ⅱ级患者.DCM-HF组的H/M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早期相r=0.581,P<0.01;延迟相r=0.699,P<0.01),而WR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28,P<0.05).延迟H/M与血浆NE浓度呈负相关(r=-0.507,P<0.05),而WR与血浆NE浓度呈正相关(r=0.479,P<0.05).结论 123Ⅰ-MIBG心肌显像可用于评价DCM-HF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作者:李寿霖;池田淳;白土邦男;何振山;崔俊玉;于富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护生常会对ICU的工作产生困惑、压力而不知所措,充满神秘感.因此,加强ICU教学管理,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是培养护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现将ICU病房临床教学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刘威萍;苏丽荣;郝景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电视摄像机电缆故障1.1 故障现象系统开机后,两台监视器均有光栅,但其中部显示两条不规则黑白相间的竖道,透视时监视器无影像.
作者:张永顺;李忠红;李良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教室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医院的过渡时期.如何培养出能适应临床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做好对实习护生的管理及带教尤为重要.本文将我院近年来加强临床实习管理与带教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胡东玫;张胜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预防下睑袋整形术后睑外翻和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方法术中保留适量眶脂肪并充填眶下缘,缩紧眼轮匝肌,以加强下睑的支撑力.结果本组52例,40例获随访6个月至3年,除1例因皮下血肿引起轻度睑外翻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综合方式行下睑袋整形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胡亚兰;寻丽彬;刘丽平;胡亚欣;徐燕;翟小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肺心病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较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刘莉;胡增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2000年2月~2002年8月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6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冰;孙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凝药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治疗危险因素等.通心络是一种纯中药制剂,通过其活血、通络、益气的作用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本研究观察通心络合用常规治疗对冠心病运动耐量的影响,旨在探讨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万利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因腹痛、腹泻12 d入院.患者12 d前因大量饮酒后渐出现脐周及上腹阵发性绞痛,以进食后为重,伴腹泻,每日大便5~8次不等,为黄色水样便,偶伴黑色水样便,每次量约200~300 ml,便后腹痛缓解,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里急后重.曾用头孢菌素、氧氟沙星及抑酸、解痉等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
作者:白建平;许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高等院校聚集了大量科研人才,本院校自产的文献,特别是作为具有独创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学术论文,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情报源,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教师的科研论文可以及时反映出本校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便于论文的检索和利用,着手建立起本院校教师的科研论文数据库,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建立教师科研论文数据库,有利于加强论文的有效管理,提高论文的利用率,有效地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
作者:吴向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职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态度.方法用普查法于2002年12月对261名教职工进行了艾滋病认知、态度问卷调查.结果①教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态度与其所从事专业有明显的关联(P<0.05),而与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无关(P>0.05).②教职工中17.4%对传染源认识错误;在传播途径认识错误中,分别有52.5%、31.4%、24.5%、21.8%、12.3%认为蚊虫叮咬、拥抱、共用游泳池、共用马桶以及共餐可以传播,28.7%认为共有剃须刀和牙刷不能传播;在对高危行为认识错误中,58.2%认为异性恋不易传播、15.7%认为自慰可以传播;对预防措施认识错误中,有34.9%认为可注射疫苗、15.3%认为口服预防性药物可预防感染.③教职工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不容乐观,53.3%担心以后会传染上艾滋病.结论医学院校教职工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尚存一定恐惧心理,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宣传教育.
作者:高秋菊;刘辉;邓淑凤;薛春洪;白小嘉;刘天鹏;张世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毒鼠强为剧毒性杀鼠剂,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中毒.中毒潜伏期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出现中毒症状,病情凶险,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2002年8月我科成功地救治了集中收治的18例中毒患者,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敬芬;赵曦章;唐井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