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清;郑祖云;唐自相;黄建欧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SIRS)及单个/多器官功能障碍(S/MODS)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病例21例(组1),腹主动脉瘤16例(组2),根据术后3 d内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判断SIRS及S/MODS发生率.结果:组1 SIRS发生率为14.3%,低于组2的81.3%;组1 S/MODS发生率为4.8%,低于组2的62.5%.器官功能障碍主要出现在肺及肾脏.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SIRS及S/MODS发生率显著高于消化道肿瘤患者.
作者:胡佳乐;刘胜;曹贵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由于手术难度大,创伤大,对术后护理要求高,护理难度亦较大.本文就1例强直性脊柱炎致双髋关节骨性强直行双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刘希成;徐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凝胶防治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胆道、胃肠、肝、脾、胰及腹膜后肿瘤手术)病人70例,将凝胶均匀涂布于胃肠吻合口,术野暴露肠管浆膜面、阑尾荷包包埋处、局部粘连分离部位及腹膜切口处.用量3~9 ml.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体温、血象均在3~5 d内恢复正常;术后肠功能如期恢复,排气时间为术后12~48 h,术后无明显腹痛;无过敏等症状发生.术后随访,未见有肠功能紊乱或肠梗阻征侯.其中2例于首次术后60 d、80 d经历再次剖腹手术,证实腹腔内洁净、无明显粘连.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分子纤维网络结构,涂布于组织表面确有阻止纤维蛋白沉着、预防肠粘连之作用.
作者:陈宏志;庄永忠;张斌;杨其鹏;黄尚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舰艇环境中有害因子可对机体产生免疫应激作用,引起T细胞激活、增殖,核苷酸合成迅速增加,参与能量代谢和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需求也相应增加,终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核苷酸作为应激反应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免疫应激状态下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已被大量实验证实,且已应用于临床.故补充外源性核苷酸及相应的核苷酸合成前体物质,对提高舰艇艇员的免疫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作者:李茂;高军;龙建秋;赵立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已被确认为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子,它通过引起胃肠激素和胃酸分泌异常而导致溃疡病的发生.本文检测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并探讨了该菌对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韩峭立;孟宁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痔疮是部队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将影响部队的日常训练和战备任务的完成,所以对痔疮的防治就成为基层医生的关注点.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简单易行的防治痔疮的方法,能大大降低痔疮的发病率.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李莹;郑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克隆中国人IL-12的p40和p35亚基cDNA,构建含hIL-12双顺反子的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RT-PCR从上海地区人骨髓有核细胞中克隆IL-12的双亚基cDNA,并插入质粒pCI中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利用质粒p△ElsplA和IRES序列构建同时表达p35和p40亚基的腺病毒载体.酶切鉴定构建物中基因插入的正确性.结果:上海地区人骨髓有核细胞中IL-12的p40和p35 cDNA基因同已报道的北京地区人DC细胞中IL-12的p40和国外报道的NKSF,CLMF的p40和p35序列各有异同,构建的IL-12双亚基同时表达的腺病毒载体酶切鉴定正确.结论:人IL-12的p40和p35基因可能存在多态性,同时表达IL-12双亚基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对开展人IL-12基因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军;龙建秋;谷爱梅;李茂;崔龙;朱伟;曹广文;戚中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舰艇在航行状态时饮用水的水质情况.方法:选择5种不同型号的在役舰艇,按有关方法对其水舱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舰艇饮用水水质基本达到国标的有关要求,但也有部分感官指标和毒理学指标有超标现象.结论:为舰艇饮用水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探索预防措施.
作者:丁冰泉;秦思昌;陶永华;徐庆华;伍俊荣;汤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心电技术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有关心电图U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U波极向在不同状态下的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出现U波倒置者心功能显著减低.本文总结了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左室造影测EF值的结果及静息心电图资料,旨在探讨UAP患者U波极向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侯方高;宁险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海军军校工科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军校工科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31%的学员存在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障碍者,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和敌对性等因子居高;9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军校医科学员、文科学员比较,除个别因子外,大多数因子分显著高于医科与文科学员.结论:应加强军校工科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
作者:石沙泉;李吉欣;刘学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年来,海军医院建设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一是军队精简整编和联勤体制的运行,使海军医院的保障任务明显加重;二是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事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新的医学模式已见端倪,使海军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三是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技术战争模式的出现与运用,使海军医院的卫勤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四是军队不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推广,给海军医院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五是国家和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部队和社会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强,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给海军医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这些新变化,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海军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笔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作者:王敏;王燕;郭启煜;李文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咯血是呼吸科常见的急症,当咯血量不大时内科药物治疗易于控制,但若咯血量较大时,如24 h咯血达200~500 ml以上,则内科药物的治疗常难以完全控制病情.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2月收治3例难治性大咯血患者,采用经血管内超选择造影诊断并行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文;刘俊雄;罗显田;谢朝鑫;凌;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检验移动式救生钟在实施常压干式援救时,生命支持系统能否提供常压空间人体生存环境,以保证钟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方法:人员进钟后关闭钟盖,进行2次10人8 h的正常供氧试验及1次10人8 h的应急供氧试验,并对钟内CO2浓度及钠石灰的利用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次试验结束时钟内CO2浓度为(1.38±0.02)%;钠石灰利用率为(65±2)%.结论:钟内CO2浓度在安全范围之内;钠石灰性能可靠;该生命支持系统能提供安全的人体生存环境.
作者:顾靖华;都兴树;苏志渊;潘国琪;毛方;陆顺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又名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发热和多形性皮疹,自1967年由川崎氏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报道日趋增多,且临床表现各异.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9例小儿患者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陈淑英;薛坤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水中油类污染物是海洋和港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水中油类污染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简述油类污染物在水中存在的状态、水中油类污染物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以及生物处理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水中油类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方法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作者:陶永华;殷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食道静脉、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该病起病急骤,出血量大,如处理不及时,很快会出现失血性休克.治疗上,以应用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各级医院普遍采用.近年来,我们应用该法处理6例患者,兹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燕;李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物理疗法新途径.方法:采用低频方波调制的梯形波中频电这一低频脉冲电流,加用超短波,观察对面肌抽动发作的控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显著(χ2=4.76,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与超短波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控制面肌痉挛发作,且无痛、安全、操作简便.
作者:闫晓星;沈红星;杨洁;张裕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穿刺针器在穿刺置管方面的使用价值.方法:133例施行硬膜外麻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穿刺方法(不可视穿刺),观察组采用穿刺针器穿刺(可视穿刺).比较两组在穿刺准确性、穿刺时间、麻醉效果等方面的不同.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穿刺准确性、并发症两组可能存在潜在差异.结论:硬膜外穿针器可为穿刺置管提供可视性操作,减少穿刺时间,提高麻醉质量,可能潜在地提高穿刺准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英;刘灿辉;郑雅莲;付育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6-二磷酸果糖(FDP)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文献报道FDP不仅能缓解心力衰竭[1,2],而且还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3].但用于治疗青年军人的室性早搏目前尚未见报道.作者应用54例后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
作者:李泽;丁宝维;吴歆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阵发性胸痛2月余入院.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左胸疼痛,为针刺样,偶而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然后自行缓解.入院查体:血压16/11 kPa,脉搏80/min,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细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0/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患者瘦长体型,胸廓扁平,肩胛骨内陷.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脱垂,胸椎正侧位片示胸椎生理曲度变直,胸廓前后径明显变小,与胸廓左右径之比<40%.诊断:直背综合征(心律失常,二尖瓣脱垂).
作者:吴光哲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