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张宝忠;韩占东;张晓红

关键词:高校, 双语教学, 教学语言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双语教学已成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双语课程在学生所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搞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论生物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展现了21世纪新课程的美好前景.

    作者:昌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

    加药、配药是注射前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护理人员在加药时经常会遇到针孔被液体瓶或药瓶的橡皮塞碎屑堵塞的现象,从而影响加药的速度,且会使碎屑进入液体内,造成可疑污染.

    作者:陈静;文辉;徐紫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复杂骨折32例分析

    1989~2003年,我们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复杂性骨折患者32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白福彦;殷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活检证实的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60岁,双下肢麻木无力5年,伴上肢无力1个月入院.肢体麻木进展缓慢,初为右趾麻,后渐向近端发展,2年前波及左下肢,4个月前双下肢无力,并迅速发展至不能下地行走,伴自发性疼痛.

    作者:曹俊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加入WTO后的适应新形势所决定的.大专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更应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杨春燕;涂静宜;董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优化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媒体,给医学教育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无疑为病理学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曾茂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市场经济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初探

    根据国内情况,前几年高校着重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要重点对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大家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道德观教育,进行经济理论教育和经济政策和法规的学习,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和竞争意识.

    作者:李吉祥;邢占武;刘立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在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自1997年Gruntzig首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推广,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

    作者:董世艳;赵日明;陈东旭;党传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结合电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9例

    近年来,我们运用中药结合电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孔宪彬;任永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子宫内翻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23岁.于2002年1月11日16时以停经40+3周,胎动20周,不规律腹痛2小时,待产收入院.入院检查:T 37.2℃,P 88次/min,BP 130/90mmHg.

    作者:许丹彤;杨志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跗骨窦综合征诊治16例报告

    跗骨窦综合征是指踝、足关节扭伤后,以外踝前下方持续性疼痛、压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具体机制不详.常伴有局部肿胀及小腿、足跟、足底等多部位的疼痛,负重后加剧.其病程可迁延数年,为骨科门诊常见骨关节损伤疾病之一.

    作者:唐德奇;刘振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配合体会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目前国内治疗输尿管结石先进的技术.其特点为无创伤、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深受患者欢迎.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儿童散在性疱疹52例临床分析

    患儿口腔及咽部常见散在米粒大小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分布在手掌、足跖部、口腔或咽部,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作者:李霞;史长美;孟庆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较常见,是严重的并发症,多与丘脑下部损伤有关,病死率较高.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2例,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特殊静脉穿刺的选择及技巧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普通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的静脉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

    作者:王炳莲;赵瑞欣;樊秋云;吴洪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支气管与隆突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部恶性肿瘤

    1996~2003年,我们对9例中央型肺部恶性肿瘤施行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和隆突成形全肺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陈荣林;王晨;陶勇;耿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研究性学习与理想和现实的大学教育

    科教兴国,教育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原有的一套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者:蔡文书;王希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观察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院试用2%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前宫颈注射,以期达到扩张宫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和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素在婴幼儿深度烧伤治疗中的作用

    ①目的探讨外用肝素对婴幼儿烧烫伤后深度创面的治疗作用.②方法伤后24小时内收入院的3岁以下的烧伤患儿36例,烧伤面积 10%~20%以深Ⅱ度为主.观察组于创面直接应用3 000U/mL肝素湿敷后以SD-Ag包扎;对照组仅单钝应用SD-Ag.比较两组的疗效.③结果观察组创面湿敷2~3分钟后疼痛明显缓解,且创面愈合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④结论肝素直接应用裸露创面,能缩短愈合时间,改善皮肤愈合质量.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①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②方法对73例AMI溶栓治疗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4小时、溶栓后1周及出院前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明显长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47.8±24.5)ms和(42.9±22.3)ms(P<0.001);以心率校正的QTd(CQTd)也明显长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53.8±28.7)ms和(48.8±26.5)ms(P<0.05).溶栓成功组QTd和CQTd明显缩短;而未成功组QTd和CQTd无明显下降,甚至在出院前反而仍高于溶栓前(P<0.05).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4小时QTd及CQTd增加,与溶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关.④结论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d及CQTd有明显影响,溶栓成功者Q-T离散度明显下降;Q-T离散度增加与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溶栓治疗的AMI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与AMI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可能与梗死部位有关.

    作者:朱桂英;乌兰;张宝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