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开平;余毅;黄睿;王琰;孙淑清;林曰勇;陈今
真菌暴露与支气管哮喘发作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真菌暴露对哮喘发作的致病机制及其影响目前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存在某些争议.本文就真菌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廖若敏;周新;白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4例肝豆状核变性(WD)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非典型影像学表现,扩展对WD头颅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分析4例WD患者头颅MRI图像,归纳其MRI T1WI、T2WI和FLAIR(水抑制)成像特点,并记录其相应的临床表现.结果 4例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分布在额叶内异常信号呈片状或斑点状,或有囊腔形成,随访发现囊腔为可逆性改变;而基底节区异常信号相对较少.所有异常病灶在头颅MRI上呈低T1WI,高T2WI信号,FLAIR呈高信号,且均有脑萎缩改变.4例患者除有典型的锥体外系症状外,均出现智能障碍,3例合并癫痫发作.结论 WD患者MRI的非典型表现在基底节区以外,可以额叶和白质受累为主,并与某些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松林;梁颖茵;周香雪;孙海兴;李洵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重症热射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例重症热射病合并MOF,及时应用CVVH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重症热射病合并MOF行血液净化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早期积极采取CVVH联合综合治疗措施,快速降低患者体温,防止因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例患者未遗留脏器功能障碍,治愈出院.另2例患者因严重MOF伴重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结论 CVVH可用于重症热射病合并MOF治疗,其可早期快速降低机体体温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紊乱,且对代谢产物和炎症因子的清除也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开平;余毅;黄睿;王琰;孙淑清;林曰勇;陈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抗血小板新药替卡格雷(ticagrelor,Brilinta)是首个可逆的结合型口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其临床应用颇具潜力.本文汇总近年有关重要国际会议上的专家意见,以便临床能正确合理应用本品,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
作者:余佩毅;郭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GDM对孕产妇以及胎儿和新生儿均可能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提高对GDM的认识,全面了解其高危因素,对进一步改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凌轶群;蔡东联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透析患者HBV感染症状多较轻微但易出现慢性化进展,针对此类病例抗病毒治疗依然是关键.本文重点就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用于血透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陈玉强;汪年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干扰素(IFN)在透析合并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中应用广泛,包括普通IFN-α、聚乙二醇(PEG)-IFNα单药治疗,以及IFN-α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本文重点阐述IFN在透析合并HCV感染抗病毒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姚兴梅;汪年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DNA嵌插剂是一类以DNA为靶向并能与之形成复合物的多环芳香族小分子化合物.目前数个DNA嵌插剂开发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及急性白血病等肿瘤的治疗,处于各临床研发阶段的品种不少.DNA嵌插剂可通过平面芳香环系统插入DNA碱基对之间,造成DNA构象变化,影响其生理功能,达到抗肿瘤效果.本文综述多种DNA嵌插剂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姚岚;沈舜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真菌蛋白酶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1、2和4 μmol/mL的真菌蛋白酶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细胞,共同培养6和12 h后收集细胞,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内皮细胞表达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蛋白水平,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胸腺活化调节因子(TARC)、白介素(IL)-12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细胞TSLP蛋白及TARCmRNA表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但IL-12和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 真菌蛋白酶能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分泌与哮喘相关的细胞因子,其可能是真菌诱发哮喘的机制之一.
作者:廖若敏;周新;白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有众多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选用,但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彻底予以根治.正确认识并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可有效缓解哮喘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数,改善预后.本文综述哮喘治疗药物相关研究近况.
作者:都刚;刘跃建;杨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乳腺癌是复杂性多基因疾病.低外显率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GST基因家族成员之一的GSTM基因的多态性与某些癌症的发生相关联,尽管GSTM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的结论,但相关研究及其进展值得关注.
作者:陈翱翔;余科达;邵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肝豆状核变性即Wilson病(WD),是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驱铜药物有青霉胺、曲恩汀、锌制剂和四硫钼酸盐.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青霉胺与曲恩汀并不适用神经型WD患者的初始治疗,而锌制剂可用于WD患者的初始以及终身维持治疗.对WD患者的低铜饮食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杨任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镇痛药对女性colles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colles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曲马多组(n=20,服用盐酸曲马多一日100 mg)、双氯芬酸钠组(n=20,服用双氯酚酸钠一日75 mg)和对照组(n=20,不接受镇痛药物治疗),治疗均为期3周.以目测类比评分(VAS)和影像学观察结果评估病例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复位后前3周盐酸曲马多组与双氯芬酸钠组病例VAS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平均灰度比值评价结果,盐酸曲马多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氯芬酸钠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氯酚酸钠可能延缓女性colles骨折愈合时间,盐酸曲马多对骨折愈合无明显不利影响.研究初步提示,骨折后或骨折术后需选用镇痛治疗者,宜首选弱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作者:宋烜;张天浩;董英海;张超;潘伟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七氟烷、恩氟烷对小鼠的肌松作用.方法 80只小鼠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8组(n=10):七氟烷对照组(NSS组,1 mL/kg),七氟烷各剂量(0.5、1、2mL/kg)组;恩氟烷对照组(NSE组,0.4mL/kg),恩氟烷各剂量(0.2、0.4、0.8 mL/kg)组.各组均以腹腔注射给药.以对应各对照组为对照,观察受试小鼠给药后10、20、30、40、50、60、90和120 min的抓力变化.结果 ①与对应对照组相比,七氟烷1、2 mL/kg组和恩氟烷0.4、0.8 mL/kg组抓力减小显著(P<0.05,P<0.01);②七氟烷和恩氟烷肌松作用分别在20和10 min起效,30和20 min达强,受试小鼠分别在120和90min抓力开始恢复.结论 腹腔注射≥1 mL/kg七氟烷和≥0.4mL kg恩氟烷可使小鼠产生肌松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恩氟烷比七氟烷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作者:陈小娇;石丹萍;申璐;陈银宝;周艳;刘亚君;朱玫;戴体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回顾近年全球制药巨头的研发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汇总多家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列举其对当今药物后续研发模式的评价观点,以具体制药企业实际经验探讨分析相关模式的发展潜力.
作者:汤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适用于血浆非那雄胺浓度检测的优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评价非那雄胺片剂的药动学参数.方法 20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非那雄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均为5 mg),以曲安奈得为内标,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采用C18(100 mm×2.1 mm,5 μm)柱,以乙腈-水=65:35(含甲酸铵5 mmol/L)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和正离子扫描测定非那雄胺的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本试验建立的LC-MS/MS检测方法提示,非那雄胺在0.5~75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0%,该方法回收率为86.44%~115.5%.结论 经优化的LC-MS/MS方法用于血浆样本非那雄胺检测准确、灵敏,可供临床药动学研究参考.
作者:支晓瑾;周臻;丁存刚;葛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肝移植对于挽救合并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或药物不能控制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期Wilson病(WD)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的供肝肝细胞产生的有功能ATP7B蛋白可逆转移植受体体内铜代谢障碍,缓解甚至减轻神经系统症状.本文就WD肝移植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和预后等进行阐述.
作者:樊军卫;彭志海;钟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