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henserine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

李晓东

关键词:
摘要: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相关文献
  • 炭疽毒素抑制剂试验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度硫平增加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危险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旁腺激素可降低骨质疏松相关的脊椎骨折危险

    作者:崔银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可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是克服某些脂溶性或水难溶性药物制剂困难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综述自乳化系统的组成、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其口服吸收的因素及其在给药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涂秋榕;陈洁;朱家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001年美国研发中的神经系统新药

    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新调查显示,制药公司利用关于脑如何运转的新认识,正在致力于开发治疗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途径.截至2001年11月16日,研发中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有176个(见图),而1999年为138个.100多家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进行此类新药的研究.目前所有的药物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或正在等待FDA许可.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精神病药物与糖尿病

    糖尿病在精神病人中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关.本文就其发生率、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可能的机制以及防治对策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刘燕;高哲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级他汀类药物pitavastatin研究近况

    作者:傅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肥胖与减肥药研究的新动向

    肥胖已成为一大健康问题,在发达国家、中等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均存在.肥胖是生活习惯病大的成因.肥胖研究已步入了新的时期.

    作者:戴经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曲普坦类新药为偏头痛病人带来希望

    作者:崔银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新研究概述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导致镇静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而且半衰期短,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与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重要的是它们无显著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目前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是根据其H1受体相对毒蕈碱的选择性并结合有无镇静作用来分类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阿伐斯汀(acrivastine)、阿司咪唑(astemizole)、西替利嗪(cetirizine)、氮( )斯汀(azelastine)、依巴斯汀(eastine)、依匹斯汀(epinastine)、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左卡巴斯汀(levocabast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咪唑斯汀(mizolastine)和特非那定(terfenadine).

    作者:时国朝;邓伟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身癌细胞治疗转移性恶性黑素瘤

    作者:崔银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长效抗胆碱能新药tiotropium即将上市

    作者:崔银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肉碱的临床研究

    肉碱(卡尼汀,carnitine)目前主要在运动员中使用以增强体能.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肉碱对多种疾病患者有益,如心脏病和血液透析病人.在美国,FDA已批准肉碱为罕用药物,可用于严重儿科疾病的治疗;在英国,肉碱也作为处方药使用,但在其它国家,则主要作为营养补充剂使用.本文简述肉碱的新研究情况.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动脉粥样硬化症治疗研究新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在动脉粥样硬化症治疗方面新开发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henserine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疟新药他非诺喹

    作者:崔银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Antisense Pharma治疗脑瘤的反义药物AP-12009

    作者:王宇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西罗莫司固体制剂在美国上市

    作者:王宇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金合欢属树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紫杉醇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耐药是临床治疗肿瘤失败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对紫杉醇耐药又是一个多途径的过程,本文分别从多药耐药、微管蛋白同型的改变、微管蛋白的突变以及促凋亡基因Bax和p53等方面阐述紫杉醇的耐药作用机制.

    作者:万云峰;姚明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主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