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蜀远;季晓丽
作者:傅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青霉素变态反应可分为致敏性(anaphylactic)和非致敏性(nonanaphylactic)反应.非致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为轻度斑丘疹和药热;而致敏反应临床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喉痉挛、低血压和荨麻疹等.尽管青霉素变态反应并不常见,但潜在的青霉素变态反应者对临床医师而言是一种挑战,据报道β-内酰胺类的反应率约为1%~8%,这意味着大多数人能耐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无任何超敏反应.
作者:俞振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朱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血管系统受血液动力学与神经体液机制控制,这些调控系统在调节心脏功能、血管紧张度与结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临床应用有效,使得人们致力于阻滞其它体液系统.中性内肽酶(NEP)是一种具有类似结构和催化部位的内皮细胞表面锌金属肽酶,是利钠肽的主要酶降解途径,也是激肽与肾上腺髓素(adrenome-dullin)的辅助酶降解途径.利钠肽可看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内源性抑制剂.
作者:李春元;李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王宇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朱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傅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钟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钟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生物技术的革命性成就导致了大量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兴起.为了大限度地发挥这类新生代药物的疗效,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临床应用角度来看,都需要开发出适宜的非侵入性给药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皮肤作为全身用药的给药途径已引起药学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如今,皮肤从作为单纯的生理性屏障(防止体内水分丢失,维持机体平衡),已发展成为适合小分子药物(具有适宜理化性质和药动学特征)发挥全身作用的给药途径之一.
作者:潘俊;陆伟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王宇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钟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王宇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痴呆症,仅在美国患病人数就有近400万.65岁以上人群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人数就增加一倍.老年人口在全球多数地区呈不断增加趋势,AD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
作者:余自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王宇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十分明确的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血管、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许多因素可影响血脂水平,进而可能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本文总结几类重要药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降脂药物除外)以及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薇;许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庄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钟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