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元;李梓
生殖系统感染在年轻男性中较为常见.过去10年中,由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发病率的迅速增加,性传播性疾病(STD)的治疗方案亦随之改变.沙眼衣原体是年轻男性尿道炎和附睾炎常见的病原体.本文对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特别是尿道炎及其并发症治疗的近观点作一概述.
作者:曲静伟;陆佩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华法林是使用广泛的一种抗凝剂,主要用于血栓栓塞疾病,还可用于房颤病人的抗凝治疗.本品迅速完全从胃肠道吸收,分布容积较小,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首次给药后约72~96小时达大效应,平均生物半减期为35小时,一周后达血浆稳态,由肝代谢,其R和S对映体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半减期和作用,达到特定抗凝作用所需的华法林剂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可相差达20倍).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董威名;庄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黄东临;庄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问题.对全世界的临床医师来说,高血压防治一直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近,在美国就一致公认的、有验证基础的抗高血压药物疗法达成共识,并出版了JNC-Ⅵ报告.对高血压的防治方法,提出了具有事实根据的药物治疗准则.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者:陶雷;郭传勇;钟敏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托吡酯(topiramate,Topamax),商品名妥泰(简称TPM),初是作为一项研究的中间代谢产物于1985年在实验室中被偶然发现的[1].在寻找l,6-二磷酸果糖类似物(为抑制l,6-二磷酸果糖酶的活性,抑制糖异生)的研究中,发现其中间产物--TPM与乙酰唑胺的磺胺部分在结构上类似,提示可能具有抗癫痫作用.
作者:伍文清;倪容国;潘映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病,通常不危及生命,但发病率较高,且很难治愈.银屑病的病因与表皮细胞过度增殖,角化细胞分化、成熟不完全,角质层未完全角质化,真皮中乳头层血管扩张及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浸润表皮有关.约90%为斑块状银屑病(也称为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典型的银白色、鳞状皮损.
作者:刘玉兰;左笑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前用于临床的两种紫杉烷类为紫杉醇(paclitaxel,Taxo1)与紫杉萜(docetaxel,Taxotere),此两种药物均可与微管蛋白的β-亚单位结合,导致无功能的稳定微管束形成,从而干扰有丝分裂.紫杉醇作用于G2/M期交界阶段,而紫杉萜主要作用于S期.紫杉烷类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及抗血管形成作用.
作者:李春元;李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氯诺昔康(lornoxicam)是一个非甾体抗炎药(NSAID)属昔康类(0xicam)新药.昔康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但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氯诺昔康在治疗疼痛和炎症(包括术后疼痛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与吗啡、曲马多和萘普生等相比,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极好的抗炎作用和胃肠道毒性更小等优点.
作者:郑艳彬;李雪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存活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死亡率为10%,以后年死亡率为5%,为同年龄非冠心病人群死亡率的6倍.心肌梗死病人(MI)出院后死亡病例中85%与心脏事件有关,且几乎半数是猝死.现已明确,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为临床致冠心病(CAD)的三大主要原因;而高血压使心肌梗死后(PMI)死亡率和再梗死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作者:胡发明;杨钢;王鸣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抗生素作用靶位被改变或修饰是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另一种主要的作用机制.这里所指的靶位主要包括抗生素与之结合发挥作用的细菌核糖体和被抗生素直接抑制的某些酶类或相关的蛋白质等,这些酶和蛋白质通常被称之为靶酶和靶蛋白.
作者:李继安;陈代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型抗抑郁药应具有特异性更强、不良反应较小、作用起效更快等特性.本文介绍药理学特征各不相同的新型抗抑郁剂文拉法辛(venlafaxine)、奈法唑酮(nefazodone,两药均为SNaRI)、米氮平(mirtazapine,为NaSSA)与瑞波西汀(reboxetine,为NaRI)的临床药理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元;李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88年,Yanagi sawa等在研究具有血管活性的内源性因子时,发现猪细胞可产生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强力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剂之一,即内皮素(ET).体外ET可致冠状动脉收缩,而在实验动物与人体,则可引发高血压.在继后的10年中,有关内皮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阐述.本文主要介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药理学研究近况,并就内皮素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疾病中的应用加以概述.
作者:李春元;王鸣和;王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钟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肺栓塞(PE)是一种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常见病.据悉,美国每年约有60万人罹患PE,其中约有5~20万人死亡.抗凝药物是PE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研究已证实,肝素可使PE病人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但这种血凝块的消散是不完全的,这类病人可能发生血管床的慢性狭窄或管腔闭塞.
作者:胡发明;周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乳腺癌是人类少数几种对内分泌治疗有反应的肿瘤之一.当今,内分泌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内分泌器官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自合成的抗雌激素和雄激素问世后,尤其是雌激素在乳腺癌生长中起主要作用的假说被证实后,乳腺癌的内分泌药物治疗才真正得以展开.
作者:程晓芸;郭传勇;钟敏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钟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瑞波西汀(reboxetine)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NaRI),除了有效阻滞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重摄取外,几乎没有其他药理活性.临床研究表明,本品治疗重症抑郁相当有效,同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极少.本文对瑞波西汀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作一综述.
作者:刘燕;高哲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疾病治疗药物的设计往往需要对病因及药物作用机制有全面的认识,蛋白质在人体代谢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人类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由蛋白质的异常引起的,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是设计一些小分子物质(传统药物)通过特异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直接干扰致病蛋白本身.
作者:张斌;王姿颖;张岫美;吴葆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