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
癫痫并非完全是一类终身疾病,60%~70%的患者的症状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抗癫痫药治疗后能得到缓解(≥5年不发作)。癫痫缓解后考虑抗癫痫药撤药时需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撤药后的癫痫复发风险及获益评估。患者长时间使用抗癫痫药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但撤药后癫痫复发也会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对抗癫痫药撤药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临床上对能撤药的条件、时机和具体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就抗癫痫药撤药的时机和速度、撤药对癫痫复发的影响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萍;虞培敏;洪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4月28日,2015年度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授予2064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9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其中,有162人是来自于医疗战线的医务工作者,包括78名院长(含副院长、卫计委主任、医学院院长)、74名医生(含医院质控和卫生防疫)以及9名护士,他们当中有44人为女性。统计显示,医务工作者占被表彰劳动者总人数的5.45%。
作者:凤凰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传统抗癫痫药物尽管有效且价廉,但仍有部分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抗癫痫药物。总的来说,抗癫痫新药的不良反应较小、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临床使用方便,不过也需要注意每种新药的特点,以免错误使用。本文介绍近20年间国内、外上市的10余种抗癫痫新药。
作者:章悦;朱国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抗癫痫药物除有抗癫痫适应证外,还有其他临床用途,包括治疗神经痛、偏头痛和心理疾病等。本文予以简要介绍。
作者:章悦;朱国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Fahr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钙化为表现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本病可导致神经、认知及精神等的异常,目前本病的发病时有报道。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反复发生可导致症状反复发作、加重或出现更多症状,应当给予重视。做到早发现、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作者:顾正天;严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患者16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丹红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内压控制等基础治疗,丹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丹红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患者治疗后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患者的疗效和改善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雪琼;朱彩红;邹杏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抑郁症为常见精神疾病,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取得长足进步。天然抗抑郁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成为新热点,贯叶连翘制剂为其中代表药物。本文对贯叶连翘治疗抑郁症的药效机制、上市品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市场销售以及在研品种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安泳潼;刘力;赵亚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尽管罕见,垂体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后仍可发生颅神经损伤,临床上应予重视。本文报告1例垂体瘤患者在接受伽玛刀治疗后8年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及可能的病理机制。
作者:吴慧;刘华;林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女性癫痫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社会角色,需要临床医生特别关注。女性癫痫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男性弱,易并发抑郁焦虑。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对癫痫发作有不同影响,可导致癫痫发作在生理周期及妊娠期的变化,抗癫痫药物与女性激素也存在相互作用。女性癫痫患者存在结婚率低、婚姻中隐瞒病史、婚姻满意度差、离婚率高等婚姻问题。女性癫痫患者妊娠、生产及产后这一过程中,需注意孕前补充叶酸,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发作情况及血药浓度,生产时作好应对发作准备,产后鼓励母乳喂养。
作者:方又昕;洪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PADBS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亚低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AP、HR、MoCA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哌啶醇治疗可有效提高外伤后PADBS患者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无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
作者:陈映曼;郭静芳;陈伟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文简述了罕见病的病因、特点及治疗策略,介绍了发达国家罕用药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对我国罕用药和罕见病的现状做了简单总结,提出了促进我国罕用药政策制定的建议,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罕用药管理制度的实施。
作者:杨苹;顾东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4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蛲虫病的诊断》和《旋毛虫病暴发处理技术规范》两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作者:健康报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不知从何时起,科研界也开始出现一大批科研“骗子”,让我们来细说下近日出没的科研“骗子”。2013年,癌症研究泰斗、MIT教授Weinberg团队因论文中一些数据图像的加工/编译出现了错误撤稿1篇;今年3月,其连撤回2篇高影响论文;4月,其在《Cell》上发表的极高引用文章又被撤稿。到目前为止,曾为诺奖焦点人物、论文通讯作者Robert Weinberg教授共撤回了4篇研究论文,撤稿的原因均与论文的数据处理不当有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64例和21例无明显宫颈病变的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比较病变宫颈癌和正常宫颈及不同分期宫颈组织的ADC值,并分析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的ADC值变化。结果:宫颈癌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宫颈(P<0.05);ADC值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95%可信区间为0.731~0.972;不同分期宫颈癌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治疗后有效患者16例,无效患者6例,有效患者中,第2次化疗后的ADC值明显较第1次化疗和治疗前高(P<0.05),第1次化疗后ADC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效患者在治疗前、第1次及第2次化疗的ADC值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WI可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疗效的预测。
作者:王樱花;黄晖;邹轶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2012-2013年我区14家公立医疗机构上报的1510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在60岁以上患者中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其中由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占48.77%。结论:通过分析统计,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朱凤;赵向阳;沈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肝素和替罗非班是目前心内科介入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抗凝药物,两药均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对肝素与替罗非班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可根据血小板减少的幅度和出现时间、有无血栓形成和出血现象、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等予以鉴别。
作者:李晓烨;蔡映云;吕迁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4月10日,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医药》杂志社主办的“新医改下的政策解读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旨在为广大医药企业解读热点政策,研判改革趋势。会议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黄彦正会长主持,上海市卫计委药政处吴文辉处长、上海市发改委物价局收费管理处洪依萍处长和上海市人保局医保处龚波处长受邀对今年国家和上海出台的一系列医改、药价及药品招标相关政策进行解析。来自全国各省市医药企业的近300位代表参会,会议反响热烈。
作者:吴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替罗非班可阻断血小板的交联与聚集,减少支架植入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但也会明显提高血小板重度减少的发生率。本文报告1例在使用替罗非班24 h内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的情况。经停用替罗非班并给予甲泼尼龙和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恢复。
作者:李晓烨;蔡映云;吕迁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对代煎中药涉及的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我院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流程,提高代煎中药的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