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用药不简单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高血压, 降压药, 毫米汞柱, 心脑血管事件, 肾功能异常, 血压控制, 心肌肥大, 瓣膜反流, 治疗, 心脏, 身体, 少年, 高压, 波动
摘要:说起高血压如何治疗,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这还不简单吗?吃降压药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服用降压药却是个不简单的问题。有些人服着降压药,血压却一直在150/90毫米汞柱上下波动,偶尔高压还会窜到180毫米汞柱以上,不知何时,心脑血管事件就发生了;有些人常年服用某一种降压药,自认为血压控制良好,不料想多少年后身体出了问题,或是肾功能异常,或是心肌肥大、心脏瓣膜反流……
家庭医学(下)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莫“谈瘤色变”

    53岁的刘阿姨体检时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医生说这是良性肿瘤,而且肌瘤也不算大,建议她随访观察。近,刘阿姨偶尔觉得腰骶坠胀,影响休息,就又去做了一次检查,B 超报告提示“子宫肌瘤变性”。刘阿姨觉得“肌瘤变性”很可能就是恶变的一种婉转说法,顿时为之色变,寝食难安。她想知道,“肌瘤变性”究竟是不是子宫肌瘤癌变了呢?子宫肌瘤的恶变几率究竟有多大?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因人而异选择降压药

    今冬天气寒冷,家住福建莆田市的赵合彬老人高血压又犯了,而且一直比以往还高,这可把他急坏了。临床上有很多种不同的降压药,老药备受青睐,一些新药也逐渐“受宠”,这让老赵眼花缭乱,选择药物时他经常“朝三暮四”,血压始终居高不下。后不得不住进医院,在医生监控下用药,才把血压稳定下来。

    作者:吴志;沈清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晨峰高血压用药指南

    许多细心的高血压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血压在一天之中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一天分不同时间测血压,这些患者常常发现早上到上午这段时间的血压比一天中其他时间的血压都要高,甚至有些患者只有早上这一段时间血压较高,其他时间即使不吃降压药也不高。因为这些情况而烦恼,在门诊求助的患者不在少数,而谈到这种现象,就不得不说说人体自身调节血压的一些原理。

    作者:陈尔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国际禁毒日--常见毒品种类及危害

    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35岁以下青年和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过半,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累计登记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常吃石榴防乳腺癌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常吃石榴有助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内科医学部教授盖瑞·斯通纳及其研究小组就石榴对加速癌细胞的芳香酶的抑制作用展开了研究。经过对石榴中10种单宁衍生化合物的筛选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具有预防雌激素敏感性乳腺癌的可能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解密新生儿的体重变化

    新生儿期体重增长是反映期内营养和健康状况灵敏、重要的指标之一。出生体重是反映新生儿成熟程度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新生儿出生后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而新生儿期体重增加是胎儿宫内发育状况生后生长的延续,呈现以下规律。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饮食

    中药讲究配伍,就是搭配的意思。其实,药食同源,食品更讲究搭配。不合适的搭配,绝对损害健康。人们的餐桌上有很多错误搭配,有些甚至是我们惯用的,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健康。营养专家对此做了个总结,给大家以提醒。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家居植物你选对了吗

    养花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养生法。浇水、施肥、修枝、灭虫等,劳动强度不大,但可舒筋活络,解除疲劳,加速体内新陈代谢,给人以积极的生活情志,非常适合老年人。选择得当的话,还可以防病治病。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龄二胎风险与孕前评估

    问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的消息公布后,生育二胎并没有之前大家所预想的那么火热。据媒体调查,仅有三成夫妇有孕育二胎的打算,主力军则为35岁、40岁以上的夫妇,甚至个别50岁左右的女士也跃跃欲试。但是这些高龄准妈妈(准备当妈妈)普遍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再次生育而感到担忧。孕妇年龄越高,各种生育风险也随之增加吗?从女性生理结构上分析,为什么说高龄会面临更多的生育风险?

    作者:张素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伴有肾病的高血压如何用药

    高血压与肾病互为因果,治疗须双管齐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仅仅表现为血压增高,无其他不适及临床表现。随着高血压持续时间的推移,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而出现的肾脏损伤,称为高血压肾病,主要原因是血压升高,增加了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的压力,引起肾血管病变,导致肾缺血性损伤,促进肾小球硬化。

    作者:苏冠华;邱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七活血更能补血

    三七,又称田七、金不换等,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中医认为,三七为治疗“血证”之要药,它有“通”“止”两大特点,即血瘀不通畅时可活血散血,有出血时它又能止血。由于三七长于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故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用法一般是早晚一次,每次1.5~3克,温开水送服,也可直接煲汤或用牛奶冲服;如果与其他中药配伍,需遵医嘱,还可外用。但一定要注意孕妇不能服用。

    作者:蒲昭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肾脏健康从娃娃抓起

    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全球有5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其中1/10的人有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约有150多万人,他们依靠肾脏透析或肾脏移植维持生命,并且这一数字将在未来十年内成倍增长。为了唤起全社会对肾脏病的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肾脏疾病,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共同提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2016年3月10日为第十一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肾脏健康,从娃娃抓起”。

    作者:李志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肢体烧伤后的功能康复

    烧伤一般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是深部组织的损伤。烧伤的康复是预防功能障碍和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不仅在于促进创面愈合,挽救生命,而且要尽可能的预防和减轻后遗症畸形,恢复功能,改善外观。

    作者:周华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绞痛缓解期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用药

    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且病情较重、发病较急和较易猝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供给心脏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狭窄,使得心脏的供血、供氧锐减。当冠状动脉狭窄在60%~70%以上时,遇到某些诱因如噩梦、情绪波动、饱餐和气候变化或活动增多、劳累过度等,就会突然诱发严重心脏供血不足而发作心绞痛,严重者因缺血过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尤需强调的是有些病人冠状动脉可能已经严重狭窄,但平时并没有心绞痛,第一次发病就病情垂危;或冠状动脉狭窄不重,却可能因突发性心绞痛时由于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用药而猝死,需要特别予以警惕!

    作者:陆基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男友只恋爱不结婚怎么办

    学霸、健康、阳光、质朴……如果你的男友顶着这些光环,又有份好工作,你会不会将他奉为“男神”?在29岁的小倩眼里,她的男友就是这样的“男神”。可“男神”虽好,却也有着高冷范儿,和她的关系总是忽冷忽热。

    作者:李艳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警惕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人称其为“癌中之王”。胰腺癌早期无特异症状,极易和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病情多已到了中晚期。因此要对胰腺癌有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下几种症状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应当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部位念珠菌感染的药物选择

    念珠菌是真菌属的一个大类,包括隐球菌科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其中白色念珠菌是人类常见的条件性致病性念珠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50%健康人的口腔、阴道、消化道附有白色念珠菌,但平日里并不引发疾病。在菌群失调、免疫力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可以引起口腔、阴道、阴茎、呼吸道、肠道等部位的感染。念珠菌感染不会自然痊愈,因而务必要进行有效治疗。治疗的关键措施是合理使用抗真菌药,但不同部位的念珠菌感染,抗真菌药的选择与应用也有所不同,现简介如下,供患者朋友参考。

    作者:韩咏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聊聊宝宝的小脚丫

    2016年1月30日,演员印小天在微博晒出儿子的出生照。夫妻俩将双手比成心形,将宝宝的一双小脚丫保护其中,画面十分有爱、温馨。可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开始关注宝宝的小脚丫了。

    作者:谢鑑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妈咪产后瘦身方法需得当

    新妈妈休完产假后需要回归职场,可是发福的身体塞不进曾经的职业装,减肥瘦身成为她们的首要任务。许多年轻妈妈会尝试通过药物减肥、节食减肥、运动减肥等方式来瘦身。对此,医学专家表示,刚生完孩子的女性不可盲目减肥,尤其是哺乳期女性更不可减肥。一般认为,新妈妈佳减肥时期是在产后四个半月以后。如果减肥方法不当,不仅对母亲身体有伤害,还会给正在吃奶的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作者:黎淑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有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这些患者如何合理、规范的使用药物治疗,大程度的改善预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是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作者: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家庭医学(下)杂志

家庭医学(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