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振祥;李爱军;李庆丰
目的:观察同一患者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计划生育门诊的早孕妇女60例,均为第一次药物完全流产后半年至一年,两次服药前情况、服药方法及药物流产后观察内容基本相同.结果:再次药物流产后,52例胎囊在服药后6~8h排出,6例胎囊在3d后排出,2例3d后B超提示胎囊滞留宫腔内,行清宫术.完全流产率96.7%(58/60).结论:药物流产对同一患者可再次使用,但完全流产率随孕次增加有下降趋势.
作者:林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HSP27和HSP7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膀胱癌组织中的HSP27和HSP70的表达.结果:HSP27和HSP70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1%(33/73)和34.25%(25/73).HSP27的表达随分级和分期呈降低趋势,但组间无明显性差异(P>0.05);HSP70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HSP27和HSP70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并为肿瘤化学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江兰;陈秀玲;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抽液后胸腔内注射抗痨药物和激素及不注射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收治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g;B组只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A、B两组对照:结核中毒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分别为13.1±1.7d和12.9±1.6d;胸液吸收时间分别为19.2±2.8d和19.8±3.1d;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5.1%;发生胸膜肥厚率分别为8.2%和6.6%;发生包裹性胸液率均为1.6%.各种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行系统、正规抗痨并及时尽早的抽掉胸液后,向胸腔内注射与不注射抗痨药及激素比较其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蔡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GST-π在47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GST-π总的阳性率为61.70%(29/47),在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06%、83.33%、50.00%.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较高,且与耐药有关,应重视对乳腺癌中GST-π表达的检测,以便优化化疗方案.
作者:郭汉斌;张新国;李建锋;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20例),Ⅱ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HR、MAP、RR、SPO2并分别记录,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结果:Ⅰ组患儿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元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分泌物少,苏醒后有1例哭闹,余醒时平稳;与Ⅰ组相比,Ⅱ组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增高,与诱导前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术中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有4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所有患儿苏醒时间均长于Ⅰ组,且有哭闹现象.结论:在婴幼儿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作者:樊娟;李爱军;滕金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对66例病人的癌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MT的表达状况.结果:MT在胃癌中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4.5%(36/66),MT在胃癌中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与侵犯深度呈正相关.结论:MT在胃癌中有较高表达,检测MT对制定化疗方案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秀玲;白丽娜;薄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应用高频超声对86例临床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62例,肠套叠1例,急性阑尾炎4例,超声无异常19例.62例均经抗菌药物后治愈.1例肠套叠及4例急性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无异常的19例患儿中2例脑电图证实为癫痫,余17例临床考虑功能性腹痛,多由单存胃肠痉挛引起,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准确性高,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且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孙柏林;蒋瑶;刘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HSP27.结果:HSP27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4.17%(26/48).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3/4)和52.27%(23/44).HSP27阳性表达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无明显差别(P>0.05).HSP27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HSP27有较高表达,检测乳腺癌中HSP27对化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杨燕君;张江兰;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梁扩寰[1]曾提出: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常见者有(一)营养失调性脂肪肝:(1)营养过剩(2)营养不良;(二)酒精中毒性脂肪肝;(三)糖尿病;(四)小肠旁路手术后;(五)激素;(六)肝细胞性损害及其它.脂肪肝所致肝细胞损害,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者从近年门诊住院患者中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营养过剩,大量饮酒,肥胖超体重者占据大多数,非酒精性者亦同时出现.
作者:杨生文;冯蕴霞;李健;张英茹;王书郁;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50例膀胱肿瘤术后并发症分类总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结论:膀胱开放手术与电切术术后护理应有不同的侧重.
作者:孔雁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健康汉族献血员MBL含量.方法:用MBL ELISA方法测定血浆MBL的浓度.结果:所检测健康汉族献血员女性的MBL的含量为2.536±0.531(mg/L),男性为2.865±0.690(mg/L).结论:测定出健康献血员的血浆MBL的含量,女性略低于男性.
作者:贾天军;李萍;张寅龙;张印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湿疹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和患处局部外用药治疗湿疹58例,与60例一般疗法做对照,观察其疗效,分析其关系.结果:用一般疗法治疗的对照组60例患者,其疗效明显低于本观察组,且疗效不确切,时好时坏,始终未能彻底治愈.与观察组相比较,则充分显示了本观察组疗效的优越性、彻底性、确切性,而且一旦治好永不复发.结论:观察组湿疹患者疗效的确切性,中西医结合配以患处局部外用药的联合应用,体现了标本兼治,是观察组疗效高且确切的根本原因.
作者:侯健;王津津;李静;杜艾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作者:周骏武;韩维德;胡召云;吴丙虎;胡磊;周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面对面与可视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结果:19例SARS患者职业以学生、流动人员为主;年龄20~40岁为发病高峰;始发病例为输入型病例;传播范围日趋缩小.结论:我院SAR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其它省市报道基本一致.
作者:冯中贤;商月娥;支秀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下坏疽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收治120例新生儿皮下坏疽病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位于臀、背部80例,占67%;其它部位40例,占33%.结果:坏疽型多72例,占60%;蜂窝织炎型25例,占20.8%;脓肿型17例,占14.2%;坏疽型6例,占5%.血液、脓汁培养阳性共111例,85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为大肠杆菌,5例为白色葡萄球菌,4例为绿脓杆菌,2例各为链球菌、变形球菌,其中7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皮下坏疽如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后遗症.
作者:焦振祥;李爱军;李庆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诱导分化剂可使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取得完全缓解,但是几乎普遍发生的维甲酸耐药,使APL患者完全缓解后短期内复发,并失去对维甲酸的反应性,严重影响其疗效.对于ATRA耐药机制的解释,认为系统的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ATRA代谢增强,使得ATRA水平难以维持.现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维甲酸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艳超;扬亦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复杂性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稳心颗粒1袋,一日3次,两组均是14d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43%,1例出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有效率为65.71%,3例出现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早搏明显优于单一应用心律平.
作者:王亚玲;徐涛;李方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酰胺对儿童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方法.方法:对28例氟乙酰胺中毒儿童早期、足量使用乙酰胺做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存活.结论:早期、足量及足疗程使用乙酰胺是抢救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关键.
作者:张英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鸡枞菌中多糖的含量.方法:本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云南产鸡枞菌中多糖的含量.结果:鸡枞菌中含有多糖且多糖含量较高.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
作者:谭晓虹;方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种治疗异位妊娠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根据71例的异位妊娠病人的病情选择,分成药物保守治疗组、腹腔镜治疗组、剖腹手术治疗组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保守治疗组住院时间长、疗效不确切,但成功者可避免手术.两组手术病人比较,将手术损伤、术后恢复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是异位妊娠治疗的佳方案.
作者:焦桂青;李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