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比较

焦桂青;李建平

关键词:异位妊娠, 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治疗异位妊娠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根据71例的异位妊娠病人的病情选择,分成药物保守治疗组、腹腔镜治疗组、剖腹手术治疗组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保守治疗组住院时间长、疗效不确切,但成功者可避免手术.两组手术病人比较,将手术损伤、术后恢复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是异位妊娠治疗的佳方案.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皮下坏疽120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下坏疽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收治120例新生儿皮下坏疽病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位于臀、背部80例,占67%;其它部位40例,占33%.结果:坏疽型多72例,占60%;蜂窝织炎型25例,占20.8%;脓肿型17例,占14.2%;坏疽型6例,占5%.血液、脓汁培养阳性共111例,85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为大肠杆菌,5例为白色葡萄球菌,4例为绿脓杆菌,2例各为链球菌、变形球菌,其中7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皮下坏疽如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后遗症.

    作者:焦振祥;李爱军;李庆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应用高频超声对86例临床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62例,肠套叠1例,急性阑尾炎4例,超声无异常19例.62例均经抗菌药物后治愈.1例肠套叠及4例急性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无异常的19例患儿中2例脑电图证实为癫痫,余17例临床考虑功能性腹痛,多由单存胃肠痉挛引起,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准确性高,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且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孙柏林;蒋瑶;刘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盐酸纳洛酮与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与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本文收集我科2001.3~2003.11月住院病人,且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30例,2002年12月以前为对照组15例,以后为治疗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β-七叶皂甙钠,两周后采用同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无效率6.7%,死亡率13.3%.对照组总有效率30%,无效率30%,死亡率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和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近期死亡率明显下降.提示这两种药具有脑保护和脱水降颅压作用.

    作者:李春永;潘妍婷;薛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sIL-2R的检测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免疫检测功能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NK细胞、IL-2及其受体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36例鼻咽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sIL-2R进行了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桂林;黄松宜;李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GST-π在47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GST-π总的阳性率为61.70%(29/47),在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06%、83.33%、50.00%.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较高,且与耐药有关,应重视对乳腺癌中GST-π表达的检测,以便优化化疗方案.

    作者:郭汉斌;张新国;李建锋;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药狼毒抗癌作用研究概况

    狼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属于不常用中药材.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流商品的狼毒为瑞香狼毒或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的根[1].其味辛,性平,有毒.入肺、肝、脾经.有逐水祛痰,散结杀虫的功效.主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咳喘,瘰疬,痰核,疥癣,灭蝇蛆[2].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不同品种、产地的狼毒,其主治及毒性差异甚大,不能混用[3].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研究均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活性.近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抗病毒作用,特别是抗HIV病毒作用[4].提示其有潜在的重要药用价值.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仅就狼毒抗癌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旺;张淑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强的松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了解患儿成骨细胞功能变化.方法:以血清钙、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为参数,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钙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强的松治疗后血清钙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水平[血清钙(P<0.01)、骨源性碱性磷酸酶(P<0.01)].结论: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抑制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成骨细胞功能,导致血清钙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的降低.

    作者:石蔚;梁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和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作者:周骏武;韩维德;胡召云;吴丙虎;胡磊;周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谷丙转氨酶增高的临床观察

    梁扩寰[1]曾提出: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常见者有(一)营养失调性脂肪肝:(1)营养过剩(2)营养不良;(二)酒精中毒性脂肪肝;(三)糖尿病;(四)小肠旁路手术后;(五)激素;(六)肝细胞性损害及其它.脂肪肝所致肝细胞损害,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者从近年门诊住院患者中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营养过剩,大量饮酒,肥胖超体重者占据大多数,非酒精性者亦同时出现.

    作者:杨生文;冯蕴霞;李健;张英茹;王书郁;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室性早搏3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复杂性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稳心颗粒1袋,一日3次,两组均是14d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43%,1例出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有效率为65.71%,3例出现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早搏明显优于单一应用心律平.

    作者:王亚玲;徐涛;李方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婴幼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20例),Ⅱ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HR、MAP、RR、SPO2并分别记录,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结果:Ⅰ组患儿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元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分泌物少,苏醒后有1例哭闹,余醒时平稳;与Ⅰ组相比,Ⅱ组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增高,与诱导前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术中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有4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所有患儿苏醒时间均长于Ⅰ组,且有哭闹现象.结论:在婴幼儿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作者:樊娟;李爱军;滕金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抽液后胸腔内注射抗痨药及激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抽液后胸腔内注射抗痨药物和激素及不注射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收治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g;B组只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A、B两组对照:结核中毒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分别为13.1±1.7d和12.9±1.6d;胸液吸收时间分别为19.2±2.8d和19.8±3.1d;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5.1%;发生胸膜肥厚率分别为8.2%和6.6%;发生包裹性胸液率均为1.6%.各种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行系统、正规抗痨并及时尽早的抽掉胸液后,向胸腔内注射与不注射抗痨药及激素比较其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蔡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谈儿童铅中毒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极大,铅中毒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急性铅中毒可引起人体的生化和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出现阵发性腹绞痛,并可发生肝大、黄疸、少尿或无尿、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引起急性铅中毒脑病,出现四肢麻木或肢体瘫痪,甚至呼吸困难,严重时危及生命.慢性铅中毒可引起身体、智力发育障碍或滞后,降低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因此,早在80年代国外就对儿童铅中毒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降低儿童血铅值.近年来我国政府、儿童教育专家及社会各界对降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作者:鲍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及/或实验室检测证实的SARS的影像动态变化和临床表现.结果:影像表现:多在发热3d内出现肺部阴影(10例),以片状为主(16例),可为单侧(9例),也可为双侧(8例),两肺中下野多发,常为多叶段同时发病.病变多在发病1~7d明显进展加重,此起彼伏;多在两周内开始吸收.临床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7例),体温>38.℃,以咳嗽(15例)、咳痰(12例)、乏力(10例)和肺部音(11例)为主要症状体征.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或偏低.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和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尤其流行病学史便可明确诊断.

    作者:赵启利;王海枝;李乐天;凌惠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维甲酸耐药机制及其逆转

    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诱导分化剂可使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取得完全缓解,但是几乎普遍发生的维甲酸耐药,使APL患者完全缓解后短期内复发,并失去对维甲酸的反应性,严重影响其疗效.对于ATRA耐药机制的解释,认为系统的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ATRA代谢增强,使得ATRA水平难以维持.现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维甲酸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艳超;扬亦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云南产鸡枞菌多糖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鸡枞菌中多糖的含量.方法:本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云南产鸡枞菌中多糖的含量.结果:鸡枞菌中含有多糖且多糖含量较高.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

    作者:谭晓虹;方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耐药标志物金属硫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7例乳腺癌中MT表达的情况.结果:M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总阳性率为59.65%.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和髓样癌中MT的阳性率分别是69.05%、80.00%、10.00%,髓样癌和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MT的表达与淋巴是否转移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检测MT为制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苏华;冯丽娜;王素伟;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稳心颗粒在慢性肾衰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肾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66例慢性肾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稳心颗粒和心律平,余对症治疗相同,4周后观察两组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果:稳心颗粒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稳心颗粒是治疗慢性肾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

    作者:刘华;刘圣君;李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同一患者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计划生育门诊的早孕妇女60例,均为第一次药物完全流产后半年至一年,两次服药前情况、服药方法及药物流产后观察内容基本相同.结果:再次药物流产后,52例胎囊在服药后6~8h排出,6例胎囊在3d后排出,2例3d后B超提示胎囊滞留宫腔内,行清宫术.完全流产率96.7%(58/60).结论:药物流产对同一患者可再次使用,但完全流产率随孕次增加有下降趋势.

    作者:林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T在儿童过敏性肺炎中的应用

    过敏性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肺部疾病.关于此病的普通X线表现已有大量报道,目前尚未见CT的研究报告.由于CT能够横断面成像,且分辨率较高,与普通X线相比,可准确显示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更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作者对我院23例儿童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

    作者:张德元;花淑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