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邵朝弟教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证经验

郭向东;邵朝弟;王小琴

关键词:慢性尿酸性肾病, 临证经验, 邵朝弟
摘要:邵朝弟教授对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颇多效验.慢性尿酸性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邵朝弟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故临床辨证时首当辨明虚实、标本之主次,本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证,标实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寒湿痹阻及痰浊内阻证,尤其注意祛湿浊与化瘀血相结合,中西结合治疗.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基因组学研究

    基因组学的方法近年来被用于中医体质学研究,大部分体质类型均以平和体质为对照组进行了全基因表达谱检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每种体质的特征性表达基因,并对特征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阐释.这对于揭示中医体质类型的微观机制,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解释体质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能将9种体质放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综合分析,并从DNA、RNA、蛋白质等不同水平开展研究,则能更加全面地揭示体质分类的微观机制.

    作者:王济;李英帅;李玲孺;郑燕飞;郑璐玉;张妍;白明华;王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滋肾清肝法治疗非月经后期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5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滋肾清肝法治疗非月经后期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病例给予滋肾清肝方中药颗粒剂,每日1剂,连续3个月.服药前后取月经周期第2天空腹血清,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记录中医症状,比较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FS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FSH/L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E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纳入病例中因不孕症和胎停育就诊的患者有30例,治疗后3个月内妊娠者12例,随访至孕12周均无胎停育发生,妊娠率40%.结论:滋肾清肝法治疗非月经后期的DOR具有良好的疗效,治疗后中医症状得到显著改善,FSH、FSH/LH显著下降;运用滋肾清肝法治疗DOR,对生育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作者:张庆;许金晶;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针督脉对癫痫后脑损伤大鼠脑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对癫痫后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海人酸(KA)建立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后进行电针督脉百会和筋缩穴合刺干预.首先通过尼氏染色实验观察电针督脉对痫症继发脑损伤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分析胆固醇代谢相关酶胆固醇24S-羟化酶(CYP46)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的变化.结果:长时间电针督脉可以有效改善KA诱导的SE继发脑损伤,调节胆固醇代谢酶CYP46的表达,并抑制KA诱导的CYP46mRNA升高.结论:电针督脉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途径对癫痫后的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郭振宇;孙红梅;高誉珊;许红;王媛媛;韩琳;和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是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在“发而未传”之时就“料在机先,阻截传变”,减少损害.另外PTS与高血压病痰瘀证有一定联系.两中药对于高血压PT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有一定进展.现就高血压PTS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中药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段练;熊兴江;王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经辨证理论在中医风湿病诊治中的应用

    文章旨在总结循经辨证理论在中医风湿病诊治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通过查阅古籍经典及近十年的中医文献,从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两方面总结探讨了循经辨证理论在中医风湿病领域运用的进展.结果发现运用循经辨证理论诊治风湿病,古已有之,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疗效,但很多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循经辨证理论在指导风湿病的中医诊治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仍有很大的完善和提升空间.

    作者:陈鹏凯;阎小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杏石甘汤及汤剂中聚集物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以及汤剂中聚集物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狗肾上皮(MDCK)细胞培养、MTT比色法检测7 200r/min离心上清经0.45μm膜过滤前后麻杏石甘汤蒸馏水煎剂样品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变化;运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过滤前后麻杏石甘汤以及聚集物的粒径及形貌特征.结果:麻杏石甘汤0.45μm膜过滤前后,对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治疗指数(TI)分别为:3.65,0.27,膜过滤明显降低了滤过液的抗病毒活性;动态光散射测定结果表明,膜过滤去除了大量粒径较大的聚集物,明显缩小了体系的粒径分布范围,过滤后,体系平均粒径下降约70.00n m;电镜观察表明,粒径>500.00nm的聚集物多截留于膜上.结论: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活性与其汤剂中聚集物具有相关性.

    作者:杜茜;黄芸;汪惠勤;高观祯;周建武;柯李晶;饶平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吴荣祖教授运用附子临证验案举隅

    云南省名中医吴荣祖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5年,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吴佩衡先生之嫡孙,中医火神派学术重要继承人,他擅长运用阴阳辨证,在临证中善用附子、广用附子、重用附子治疗了大量难治不愈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从4个临证治验个案中总结、分析、探讨阴阳辨证及重用附子的经验,其中阳虚咳嗽案辨证属阳虚风寒伏肺,予麻辛附二陈汤加减,扶阳温肺散寒,宣肺止咳;肺胀案辨证属心肾阳虚,肾不纳气,予大回阳饮加味,温补心肾,纳气平喘;月经不调案辨证属冲任不调,相火不潜,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通冲任,引火归元;厥阴头痛案辨证属肝寒气滞,脾虚湿滞,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阳通络,散寒止痛.

    作者:姜莉云;吴文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常高值血压中西医综合干预对策

    我国正常高值血压发生人数众多,发展成高血压病概率极大,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与体质偏颇及“病络”状态存在相关性.在防治方面,目前西医对正常高值血压的早期干预是否应采用药物手段尚存在争议,推荐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中医指导从饮食、运动、情志及起居自我调理为主,医助调体通络为辅,但循证医学证据有待加强.立足于中医“治未病”防治理念防病求本、欲病救萌,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控高血压目标.

    作者:袁尚华;陈斐斐;富斌;张宏;吴雅静;陶琳;吴志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郑纯教授“以平为期,调和中正”调经学术经验

    介绍郑纯教授“以平为期,调和中正”为原则的调经学术经验.认为月经失调是在多因素复杂病因基础上导致肝脾肾等内脏功能失调、气血阴阳消长失调、冲任经脉失调,其治疗根据“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采取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理冲任使月经如常.

    作者:丁正香;郑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与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抽取血液标本,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其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血瘀证候相关联,分析得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血瘀证患者血浆和非血瘀证患者血浆相比,血浆2-DE凝胶图片中共发现了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5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分别是结合珠蛋白、SP40/40、血管Rab-GAP/TBC-containing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γ-肌动蛋白;1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TROVE域家族,成员2.结论:蛋白组学异常是出现相应中医证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中得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希望可以为今后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物学信息提供线索.

    作者:李水芹;王飞;李平;赵和平;张文生;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试论“下血”是热入血室主症

    笔者认为“血室”不是肝脏、子宫等有形器官,而是泛指血脉聚多之处, “热入血室”作为一个病证,其病理是热邪伤及人体血脉聚多之处,临床表现是出血量极大,故称之为“下血”.“下血”与“出血”的区别在于量, “下血”是“热入血室证”的主症,可以是大量尿血、大量便血、大量阴道出血.

    作者:李晓玥;李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中医干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干预治疗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LAM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LAMCI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给予非干预方案,治疗组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口服联合中医特色疗法综合干预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其对患者蒙特利尔认知(MoCA)积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社会功能活动(FAQ)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MoCA总分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ADL和FAQ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核心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四方面模糊综合评价疗效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LAMCI中医综合干预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模糊综合评价可为类似研究提供依据和方法.

    作者:张艳霞;张允岭;金香兰;高芳;郭蓉娟;陈志刚;曹晓岚;陈志强;张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归纳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肾虚髓减证(35.54%)、脾气亏虚证(19.83%)、肝郁血虚证(17.36%)、痰浊阻窍证(15.70%),瘀血阻络证(1 1.57%).结论: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病位在肾、脾、肝,以虚证为主.

    作者:战丽彬;周妍;林海燕;苏本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与微观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免疫球蛋白A (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微观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多中心收集IgA肾病患者354例中医四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资料,应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依据因子综合得分判别患者证候归属,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宏观微观信息构成.结果:宏观信息出现频率高的为肢倦乏力,占86.16%;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信息出现频率高者为尿潜血≥3+,占53.39%,其次为尿蛋白1.0-3.5g/d;病理信息出现频率高的为系膜细胞增生(M1),占66.95%,其次为节段肾小球硬化/粘连(Sl)与细胞和细胞纤维新月体.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5个,气阴两虚湿热证比例高(29.7%)、其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瘀血证、脾气虚痰湿证及肺气虚风热证(P<0.01).微观信息在5类中医证候类型中的构成分布各有侧重.结论: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证候分布与微观信息具有一定相关性,证候的微观信息构成对Ig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万廷信;戴恩来;王文革;刘天喜;李银霞;路新强;徐成亮;陈明;杨百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呼吸疾病理论

    晁恩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呼吸内科专家,对呼吸系统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提出了独特的“从风论治”的理论,认为肺道实为鼻道之延续,治鼻治肺侧重点不同,但同有治风之理,常用苍耳子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认为阵咳、顿咳、呛咳为风咳,治当“辛平解之”,创立苏黄止咳胶囊;认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祛风解痉是治疗哮喘发作的重要方法,创立了祛风解痉平喘汤,调补肺肾以抗风邪是缓解期的治法,创立了调补肺肾方.

    作者:杨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补肾、健脾、活血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及骨骼肌中Na+-K+-ATP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对骨质疏松症(OP)小鼠骨骼及骨骼肌Na+-K+-ATP酶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和福善美组.灌胃8周,取股骨及骨骼肌,采用ELISA方法测定Na+-K+-ATP酶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骨骼肌中Nd-K+-ATP酶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福善美组小鼠骨骼肌Na+-K+-ATP酶升高(P<0.01);健脾组和活血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骨Na+-K+-ATP酶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福善美组小鼠骨Na+-K+-ATP酶升高(P<0.01);健脾组和活血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的形成可能与骨及骨骼肌中Na+-K+-ATP酶含量异常有关;补肾法通过调控OP小鼠的骨及骨骼肌中Na+-K+-ATP酶含量,对OP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孙鑫;杨芳;邓洋洋;郑洪新;林庶如;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气虚和阳虚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超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速率(E)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E/E'比值、血浆B型脑钠肽(BNP)浓度、测量6min步行距离以及中医症候群变化.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E/E'(8.36±3.24)较对照组(10.28±4.87)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组BNP浓度(534.12±124.36)较对照组(702.88±192.60)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脏舒张功能.

    作者:戴金;毛威;刘强;胡敏勇;徐晓明;黄兆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激素类型对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影响

    目的:筛选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佳激素.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组、泼尼松龙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2d后臀肌注射相应激素3d的方法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体质量变化,分别于造模4、8、12周检测骨组织形态学、骨组织病理学、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钙、磷含量.结果:与泼尼松龙组、地塞米松组相比,甲强龙组造模在破坏大鼠股骨头的骨组织形态、破坏骨小梁的排列结构、减少骨小梁面积的作用上更为明显;降低股骨骨密度的作用更显著持久;更能降低股骨大弯曲载荷、大弯曲位移、杨氏模量及骨钙、骨磷含量.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佳造模激素.

    作者:章建华;张成龙;尹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裘昌林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经验撷萃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属中医之“大气下陷”“喘脱”“脱证、阴阳离决”等.文章结合典型病案分析,浅析跟师裘昌林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证经验.裘昌林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肾气衰、脾气败、肺气竭、心气虚,培补命门真元之气为治法之根本,同时予温补脾胃,调畅气机,升阳举陷.并指出对于已经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始终警惕和预防危象的发生,防范于未然.

    作者:裘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参附注射液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理化指标的临床观察

    目的:参附注射液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脉搏指示心排血量监测(PiCCO)参数、血浆脑钠肽(BNP)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临床观察.方法:CHFⅣ级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及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行PiCCO监测,并在入院、48、96h时点记录参数,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查血气和BNP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分、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输血指数(CI)、BNP和PaO2/Fi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PiCCO参数、PaO2/FiO2等改善上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优势.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PiCCO参数及PaO2/FiO2更直接、连续地显示了其改善CHF肺水肿的临床疗效.

    作者:陶文强;罗翌;涂星;方海云;李尹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