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调节药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转率的影响

隋素英;徐红帅;吴爱媛;仁晓明

关键词:干扰素α-1b, 胸腺因子D, 乙肝免疫球蛋白, 联合应用, 阴转率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胸腺因子D(TMD).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等3种免疫调节药联合应用与单用干扰素及常规护肝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方法:选择108例HBV标志物HBeAg(+),HBV-DNA(+)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单用干扰素组及护肝组,各36例,疗程6 mo,随访6 mo.结果:6 mo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组对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护肝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疗程结束后,随访6 mo,联合治疗组HBeAg及HBV-DNA阴转率又有提高,而单用干扰素组则阴转率下降,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护肝组无变化.结论:经6 mo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g及HBV-DNA阴转率与单用干扰素组相似;但治疗结束后6 mo,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α-1b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对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早期HFRS 181例分成2组.治疗组94例,在液体综合疗法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1b,100万U,im,qd,疗程3 d,少数重症患者适当增加剂量和疗程;对照组87例仅采用液体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用药后退热时间、低血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未出现低血压期或少尿期,以及此2期均未出现而直接进入多尿期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干扰素α-1b治疗早期HFRS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冯智霖;徐邦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所致精神障碍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不断换代,同时耐药菌株及药物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多.我们就国内近几年有关抗菌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作一归纳,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谨福;李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与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和多西环素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与药动学.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2组,按双周期交叉口服单剂量200 mg多西环素的2种制剂,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2.5,3,4,6,8,12,24,48,72 h取血样,以HPLC法测定血浆中多西环素浓度,计算2种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受试制剂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和参比制剂多西环素片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65±0.81) μg*mL-1和(3.65±0.73) μg*mL-1,tmax分别为(2.5±0.3) h和(2.2±0.7) h,T1/2(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1.48±3.20) h和(21.85±3.11) h,AUC0→72分别为(72.18±22.68) μg*h*mL-1和(72.06±21.08) μg*h*mL-1,AUC0→∞分别为(81.44±24.94) μg*h*mL-1和(81.82±23.19) μg*h*mL-1,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9±25.2)%,对参数cmax,AUC0→72先进行方差分析,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表明2种制剂的参数生物等效,tmax经非参数检验表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西环素肠溶微胶囊和多西环素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刘广余;张静;王蔚青;欧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g,iv gtt,qd;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0.6 g,iv gtt,qd,共15 d.2组其余治疗相同,均给予脑保护剂(尼莫地平4 mg、维生素C 2.5 g,iv gtt,qd)及对症治疗(酌情给予纠正脑水肿、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显著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轻型、中型基本痊愈率均明显高于重型,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病情及预后.

    作者:卢瑛;范玉兰;贾岩;管艳敏;王莹;宋文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特非那定致荨麻疹1例

    [病例]女,37 a,因洗澡后皮肤瘙痒自服特非那定(商品名:敏迪,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20010901)60 mg,1 h后双腿内侧皮肤瘙痒加剧,随手抓处起风团,高出皮肤.d 2到医院就诊,医师未考虑是该药引起的过敏,随即开了特非那定(生产厂家同上)60 mg,po,bid,维生素C 300 mg,po,tid.30 min后两下肢风团加重,并融合成片.瘙痒难忍,并逐渐向上漫延至全身,此时患者呼吸急促,心律加快.

    作者:顾世照;李雪静;侯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方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例]女,16 a于2001年8月14日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CHD-ASD及VSD修补术).术后d 3,患者一般情况差,消瘦,面色苍白,精神差,食欲差,自诉全身疲乏无力.持续动态体征监测,HR 85~100 beats*min-1,窦性心率,节律齐;t 36.5~38.8 ℃,BP 80~100/50~70 mmHg(1 mmHg=0.133 kPa),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90%~100%.R 20~27 beats*min-1,中心静脉压(CVP)3.68~10.30 mmHg.

    作者:刘朝芹;李玉琴;朱艳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硝酸盐类及洋地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6.25 mg,bid,并逐渐加量,大剂量50 mg,bid.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HR,BP,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UCG)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脏缩小,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UCG各参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77.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托洛尔可有效地治疗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美托洛尔可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作者:刘悦;曾军;秦晓云;金美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高血脂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多的降血脂药物,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作用及对冠心病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剑萍;沈炜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消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68例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前列消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组应用自拟前列消煎剂保留灌肠治疗CP综合征患者68例.B组采用庆大霉素和联磺甲氧苄啶保留灌肠68例.结果:A组的前列腺症状评分(CPSI),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善及总显效率优于B组.结论:前列消煎和一次性灌肠器治疗CP综合征,安全有效,简便易行,适合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于永洲;俞庆福;周虎;李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国产与进口二甲双胍片剂人体生物等效性

    目的:评价国产和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方法,用HPLC法对国产和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在20名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中的血药浓度进行了测定.药动学参数用3P97程序进行模型拟合.结果:国产与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的AUC0→t,AUC0→∞,cmax,tmax,T1/2分别是:(10 189±2 743),(10 436±3 004) h*ng*mL-1;(11 269±3 077),(11 486±3 238) h*ng*mL-1;(1 650±493),(1 624±469) ng*mL-1;2.25(1.5~3.0),2.0(1.5~3.0) h;(4.34±1.23),(4.70±1.08) h.国产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98.42%.国产和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SPSS 10.0软件的ANOVA)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对数转换后的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无显著差别.结论:国产和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陈伟力;李雪宁;徐红蓉;吴国平;王达妹;黄锦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免疫调节药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转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胸腺因子D(TMD).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等3种免疫调节药联合应用与单用干扰素及常规护肝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方法:选择108例HBV标志物HBeAg(+),HBV-DNA(+)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单用干扰素组及护肝组,各36例,疗程6 mo,随访6 mo.结果:6 mo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组对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护肝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疗程结束后,随访6 mo,联合治疗组HBeAg及HBV-DNA阴转率又有提高,而单用干扰素组则阴转率下降,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护肝组无变化.结论:经6 mo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g及HBV-DNA阴转率与单用干扰素组相似;但治疗结束后6 mo,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作者:隋素英;徐红帅;吴爱媛;仁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培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36例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培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36例,采用培氟沙星400 mg+5% GS 100 mL,iv gtt,bid,疗程7~10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其病原菌、尿常规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体温和WB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临床疗效较好,有效率达88.8%.结论:培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良好.

    作者:戴树奎;焦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致急性荨麻疹1例

    [病例]男,60 a.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刺激性咳嗽2 mo,诊断为食管中上段癌,于2002年4月11日住院治疗.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全身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腹无压痛.治疗:①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批号 0111077,每支10 mL)40 mL+NS 250 mL;②林格氏液500 mL,10%氯化钾10 mL,③10%脂肪乳500 mL;④能量一组加入10% GS 500 mL,按顺序依次静脉滴注.当第1组液体滴至约15 min时,患者出现全身奇痒,烦躁不安,继则全身多处出现红色疹块,尤以四肢为重,皮疹高出皮肤,边缘清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部分相融成片,搔痒难忍,余查体同前.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未曾用过黄芪注射液,自述近期未曾服过其他药物,故考虑黄芪注射液过敏.立即停用黄芪注射液,改输第2组液体,并予NS 1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iv,异丙嗪 25 mg,im,10 min后痒感逐渐消失,10 h后全身皮疹基本消退,无任何不适感觉.d 2未再予黄芪注射液,余治疗同前,未再出现类似反应.

    作者:李金梅;李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司氟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司氟沙星对泌尿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56例细菌性泌尿道感染患者予司氟沙星100~200 mg*d-1,po,疗程7~14 d.结果: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94.6%,只有2例(3.6%)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司氟沙星适用于泌尿道感染.

    作者:张作昌;彭慧;吕继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方法:对35条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条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症状消失.有19条静脉出院前顺行静脉造影复查,其中15条静脉血栓已完全消失,另4条静脉血栓已明显缩小.结论:尿激酶治疗早期下肢静脉血栓,疗效肯定.

    作者:洪昌熙;吴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药源性溶血性贫血文献报道123例综合分析

    目的:介绍药源性溶血性贫血(DHA)基本情况、诱发类型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多年来发生的DHA 123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3例DHA分别由30种药物引起,发生例数多的为呋喃唑酮;给药途径中口服占绝大部分(88.6%),其余静注、肌注、静滴和外用均可发生.已查明诱发类型的58例分别属于药源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IHA)和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DOHA)两大类型.结论:DHA为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的常见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多种、类型较多、较为复杂,在DHA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应引起重视.

    作者:林辉;郑淑华;陈一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

    目的:研究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参比制剂和被试制剂60 mg,采用HPLC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2种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参比制剂和被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2.72±0.21) h和(2.74±0.19) h,cmax分别为(5.51±0.44) μg*L-1和(5.58±0.27) μg*L-1,AUC分别为(45.3±2.9) μg*h*L-1和(45.7±3.0) μg*h*L-1,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5.9)%.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乔海灵;贾琳静;张莉蓉;郭玉忠;张启堂;刘凤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台湾地区临床药学研究进展

    医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药物品种日趋增多,随着临床药学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学随之呈多元化,今日当红之论点,明日可能被推翻,因而临床药学监护更趋向于需要专职及专责的人员来担任.

    作者:周美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藻酸双酯钠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62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使用PSS 600 mg*d-1治疗12 wk,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空腹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及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SS治疗12 wk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分别下降27.88%,34.75%和29.64%(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26.88%(P<0.01);ISI明显上升(P<0.01);BMI下降(P<0.05);HbAlc明显下降(P<0.01).结论:PPS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脂代谢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春;姜立清;刘克喜;刘永助;王言理;于吉文;李小民;于汉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伴室性早搏(VP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患者分成胺碘酮组、硝酸异山梨酯组和普罗帕酮组.疗程38 d,用DCG观察SMI和VPB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胺碘酮组SMI发作次数明显降低[(2.3±1.0) vs (7.7±4.3),P<0.01],持续时间明显缩短[(3.7±1.8) min vs (19.4±12.4) min,P<0.01],胺碘酮组疗效较硝酸异山梨酯组显著提高(P<0.05);胺碘酮组治疗VPB有效率90.6%,较普罗帕酮疗效好(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SMI伴VPB有确切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徐新;叶金水;张敏州;余诵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