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β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的临床疗效

肖红;姚辉;郭苏皖;李箕军;吴如金

关键词:Gβ3, 遗传多态性, 抗抑郁药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南京地区人群中Gβ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154例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用HAMD评定抗抑郁药的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Gβ3基因型频率(CC 22.7%,CT 31.8%,TT 44.8%)、等位基因频率(C 38.6%,T61.4%);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27.0%,CT 51.0%,TT 22.0%)、等位基因频率(C 52.5%,T 47.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140例抗抑郁药显效者Gβ3基因型频率(CC 20.7%,CT 31.4%,TT 47.9%)、等位基因频率(C 36.4%,T63.6%)和14例药物无效者基因型频率(CC 42.9%,CT 35.7%,TT 21.4%)、等位基因频率(C 60.7%,T 39.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不同基因型抑郁症患者经4wkSSRI,SNRI类抗抑郁药治疗后,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减分率有显著差异(CC与CT比较,P>0.05;CC与TT比较,P<0.01;CT与TT比较P<0.05).结论:在中国南京地区人群中Gβ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疗效有关.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室温下6 h内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在4种输液(5%GS,10%GS,GNS,NS)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和双波长光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头孢噻肟钠和西咪替丁的含量.结果:室温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或西咪替丁注射液单独与4种输液配伍后6 h保持稳定;头孢噻肟钠与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后,室温下头孢噻肟钠在4种输液中6 h降解幅度<2%,而西咪替丁<3%.结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后在4种输液中6 h内

    作者:翟晓波;顾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哌替啶术后持续镇痛致心动过速2例

    [病例1]女,17 a.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前测BP 90/60mmHg(1 mmHg=0.133 kPa),t36.5℃,ECG正常,既往无心脏病史.

    作者:胡根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鱼腥草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病例]女,30 a.因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来院就诊治疗.患者平素健康,元药物过敏史.

    作者:赵益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利福平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利福平的含量.方法:以对硝基苯酚为内标,样本经有机相提取、纯化后进样:采用LichrospherR 100(RP-8,4.6 μm×250 mm)为分析柱,柱前加YWG-C18(φ4×40mm)保护柱,以甲醇-乙腈-0.04mol@L-1KH2PO4(31.5:31.5:37,V/V)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柱温40℃,254 nm处紫外检测.结果:本法分离良好,不受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9.1%,RSD=2.2%(n=6),在0.625~40.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和检测范围广,适用于利福平化疗方案的临床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邢贞建;陶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致惊厥1例

    [病例]男,28 a.因右手指外伤而入院,入院后即在局部麻醉下行清创缝合术,术中应用2%利多卡因(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1709)400img局部麻醉.

    作者:庄淑萍;邢跃萍;邢陆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葛根4'氧代乙酸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目的:制备合成葛根4'氧代乙酸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DZ18),研究葛根黄豆苷元衍生物DZ18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不同途径给药:①大鼠颈静脉注射10,20,30 mg@kg-1 DZ18;②大鼠灌胃给予DZ18 80 mg@kg-1,③肝门静脉注射10mg@kg-1 DZ18.结果:大鼠经灌胃、肝门静脉、颈静脉交叉给予DZ18后,灌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1.95%,肝门静脉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2.01%.结论:DZ18 ig吸收生物利用度不高,本品宜静脉给药.

    作者:姜铁夫;陈济民;王永华;王玲;焦华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天乐胶囊中的葛根素含量

    目的:建立了天乐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温40℃;流动相:甲醇-0.5%磷酸溶液(20:80 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结果:线性范围:29.2~146.0μg@min-1,平均回收率98.5%,RSD=0.78%.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于该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宿洁;杨晓云;吴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酮康唑致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

    [病例]男,32 a.因灰指甲在外院服酮康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片200 mg)200 mg,qd×10d.停药1wk后,继服10 d,共20片.

    作者:黄瑞珍;钟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丙酸氯倍他索溶液中丙酸氯倍他索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丙酸氯倍他索溶液中丙酸氯倍他索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NUC比OSIL 100-5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5 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液(78:22,V/V,pH 4.30);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丙酸氯倍他索浓度在0.04~0.06mg@mL-1范围,回归方程为A=2.431 1+186.74c,r=0.999 6(n=5).结论:HPLC法可用于复方丙酸氯倍他索溶液中丙酸氯倍他索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作者:印杰;黄琦芸;陈伟力;徐红蓉;郑艳彬;李雪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对体外培养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对体外培养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Novozyme 234酶消化法获取原生质体;冷冻玻璃珠粉碎原生质体;Polecheck法测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组的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但在大于和接近低抑菌浓度上限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可降低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活性,在大于或接近低抑菌浓度上限时与药物浓度无关.

    作者:刘卫兵;温海;岳喜昂;廖万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口服地西泮致精神病样反应1例

    [病例]男,16 a.因中考复习学习紧张出现睡眠差、多梦、间断失眠,伴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1wk.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神志清楚,思维合理,对答切题,个性稍内向.

    作者:赵亚玲;鱼珊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脏器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近50 a来,脏器移植的患者日益增多,脏器移植后并发症问题的处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prograf,普乐可复)是一个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在1989年就开始应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方面,且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作者:周逸鸣;崔尧元;吕迁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第4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自1962年Lesher等合成第1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喹诺酮类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

    作者:蔡飞;缪海均;刘皋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67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情况,以及与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院67例住院患者因使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由抗菌药物引发的真菌感染占本院同期发生真菌感染的55.4%,诱发真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主要集中于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汪培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动态

    内毒素(endotoxin)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存在于革兰阴性(G-)菌细胞壁外膜,类脂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作者:张寰;吴满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硝唑-多西环素复合凝胶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甲硝唑-多西环素(甲多)复合凝胶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18例,采用其左右侧对应牙,牙周袋探诊深度≥4 mm,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试验组用甲多复合凝胶,对照组用甲硝唑棒.采用牙周袋局部上药治疗,qd×7 d,临床观察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甲多复合凝胶治疗牙周炎是有效的.

    作者:唐林;黄力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Gβ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中国南京地区人群中Gβ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154例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用HAMD评定抗抑郁药的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Gβ3基因型频率(CC 22.7%,CT 31.8%,TT 44.8%)、等位基因频率(C 38.6%,T61.4%);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27.0%,CT 51.0%,TT 22.0%)、等位基因频率(C 52.5%,T 47.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140例抗抑郁药显效者Gβ3基因型频率(CC 20.7%,CT 31.4%,TT 47.9%)、等位基因频率(C 36.4%,T63.6%)和14例药物无效者基因型频率(CC 42.9%,CT 35.7%,TT 21.4%)、等位基因频率(C 60.7%,T 39.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不同基因型抑郁症患者经4wkSSRI,SNRI类抗抑郁药治疗后,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减分率有显著差异(CC与CT比较,P>0.05;CC与TT比较,P<0.01;CT与TT比较P<0.05).结论:在中国南京地区人群中Gβ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疗效有关.

    作者:肖红;姚辉;郭苏皖;李箕军;吴如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住院期间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本院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查阅2000年本院肾移植病历247份(除去死亡、移植失败及数据不全者),对其品种及相关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1±10)a,平均住院日(25.9±9.0)d,平均住院总费用(42 521.33±12 949.04)元,平均免疫抑制剂费用9 373.44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6.4%,占总费用的22.04%.结论: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占总药费比例较大,寻找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少、更廉价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更多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丽敏;徐香韵;朱文英;井春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临床体液中药物分析的应用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以高电场为驱动力,在细内径毛细管内带电荷粒子按其淌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电泳新技术.由于其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在中药成分[1]、抗生素[2]、生物大分子[3]等分析方面应用较广,近来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作者:孔爱英;王颖;魏立平;姜雄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代谢及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细胞色素P450(CYP)混合功能氧化酶参与大部分异物及内源性生化物质的氧化生物转化.已有30多种不同的人类CYP得到鉴定.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包括CYP1A,2B,2C,2D,2E及3A等亚科[1-2].

    作者:王仁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