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硝酸异山梨酯静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

程标;唐英容;姜荣建;蔡力;闫亚非;王伟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 硝酸异山梨酯, 心绞痛
摘要:目的:比较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N)与进口 硝酸异山梨酯(ISDN)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 痛病人160例,其中100例以国产IS-5-MN 25 mg,加入5% GS 100 ml, iv gtt (5~10 mg /h),bid,连用14 d。另外60例以进口ISDN 10 mg,加入5% GS 100 ml, iv gtt (2~4 mg /h), bid, 连用14 d。结果:国产IS-5-MN组临床总有效率92.0%,ECG 总有效率57.0%;对照组则依次为88.3%与53.3%;组间比较均P>0.05。结 论:国产IS-5-MN的疗效和作用与进口ISDN注射液相近。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药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使用抗菌药物的 分析,探讨IE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近5年187例I E患者的抗菌药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使用频率位于前4位。在各种抗菌药中,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的DDDs居前2位,远高于其他药物。除苯唑青霉素外,其他抗生素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 1。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的联合是常用的治疗方案。结论:IE的治疗中 抗菌药的使用存在某些不合理,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应用指征合理选择抗菌药。

    作者:陈鲁原;赖伟华;叶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治疗骨质疏松症新药雷洛昔芬

    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可有效地治疗因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但长期使用雌激素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增加并发乳房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为此,医药界开始寻找一个更为理想的治疗药物。80年代初礼来药厂(LILLY)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苯并噻吩类化合物——雷洛昔芬[1]。它与雌激素对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十分相似,但它可以完全拮抗雌激素对子宫的刺激。1997年底FDA批准了抗骨质疏松的新药雷洛昔芬(raloxifene)。1998年1月礼来药厂将雷洛昔芬(商品名evista)正式推向市场。雷洛昔芬由于有良好的组织选择性,对生殖系统没有明显刺激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作者:陈博;胡昌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奈替米星配伍甲硝唑治疗及预防阑尾炎及阑尾术后感染

    目的:观察奈替米星(Net)配伍甲硝唑(Met)治疗阑 尾炎及预防阑尾术后感染的效果及Net在阑尾组织中的分布。方法:确诊阑 尾炎病人给予Net(0.3 g, iv gtt, qd)/Met (0.5 g, iv gtt, tid)2~7 d保守治疗或阑 尾切除手术病人术前1次及术后2 d应用Net/Met预防阑尾术后感染。结果: 14例阑尾炎保守治疗有效率为64.3%(9/14)。52例阑尾切除术总手术感染率为1.9%(1/52) 。21例阑尾组织Net浓度分别为(3.91±2.03) μg/g(0.5~2 h)、(1. 21±0.68) μg/g(2~4 h)及(0.86±0.53) μg/g(4 ~6 h),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组织中有较长的滞留时间。本实验过程中未见肝、肾功能及 听力损害。结论:Net对阑尾炎的保守治疗及预防阑尾切除术后感染具有良 好的效果,应用安全。

    作者:杨志英;付强;唐伟松;王强;李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扎溴铵酊的含量

    苯扎溴铵酊的含量测定方法常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滴定法[1,2],操作过程复杂、烦琐、误差较大。我院平时采用银量法直接滴定,但存在终点不明显、消耗标准溶液太少等缺点,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我们应用双波长法测定苯扎溴铵酊的含量,操作简便、可靠。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 UV2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苯扎溴铵(上海第十七制药厂);曙红(水溶性);稀释液(无水乙醇∶水∶氨水∶溴液=40∶10∶1∶5,自制);苯扎溴铵酊(本院制剂室);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陈志东;张毅;陆瑶华;张剑萍;沈炜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国产妥舒沙星临床药物动力学

    目的:研究国产妥舒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 程。方法:8名受试者随机交叉空腹口服国产和进口妥舒沙星片剂300 mg, 以HPLC法测定血、尿药物浓度。结果: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妥舒沙星片后 体内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平均cmax分别为0.626和0.627 mg/L,tma x分别为1.12和1.30 h,t1/2ke分别为4.42和4.37 h,AUC分别为4.47和4 .65 h*mg/L,原药24 h尿累积排出率分别为22.18%和22.34%。结论: 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国产妥舒沙星片剂后体内过程和进口品相仿。

    作者:张菁;施耀国;张婴元;郁继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透皮促进剂预处理皮肤对环孢素A经皮渗透的影响

    目的:考察透皮促进剂对环孢素A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用透皮促进剂预处理离体小鼠皮肤,以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进行体 外渗透实验。结果:环孢素A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几种透皮促进 剂的促渗作用大小依次为月桂氮酮-丙二醇(1∶1)>月桂氮酮>水溶性月桂氮酮>二 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薄荷油。结论:体外实验证明,透皮促进剂 可增加环孢素A的透皮吸收。

    作者:陈华萍;朱健平;唐旭东;刘刚;王宗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丙咪嗪单用及与尼莫地平合用对小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变化探讨丙 咪嗪(Imi)单用及与尼莫地平(Nim)合用与单胺递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脑内单胺递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结果:单用 及合用组多巴胺含量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单用组明显增高,且以7 d合用 组变化明显。结论:7 d组Imi与Nim合用对单胺递质水平有一定影响。

    作者:潘桂兰;吴刚;庞东卫;王颖彦;马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西药结合和常规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的疗效比较

    疱疹性龈口炎是口腔门诊常见黏膜病,好发于6 mo~5 y的婴幼儿,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1]。尤其是基层综合医院常采用青霉素等静滴,疗效欠佳,病程长达1~2 wk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病至今已取得一定成绩[2]。但抗病毒口服液、甲硝唑等药物相结合治疗疱疹性龈口炎的疗效尚无严格的实验论证。本实验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旨在确定联合应用对疱疹性龈口炎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院牙周黏膜病门诊确诊为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168例,诊断标准参照岳松龄主编《口腔内科学》、《儿童口腔医学》并随机分成2组:A组96例(男52例,女44例),年龄6~60 (24.39±16.55) mo;B组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6.5~58 (23.44±17.43) mo。

    作者:种明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醋氨己酸锌、雷尼替丁、甲硝唑三联疗法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目的:在应用雷尼替丁加甲硝唑(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用醋氨己酸锌(治疗组)治疗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104 例,观察醋氨己酸锌对Hp阳性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150 mg, bid,甲硝唑200 mg, qi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用醋氨己酸锌300 mg, tid,共4 wk。结果:治疗组的Hp清除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醋氨己酸锌、雷尼替丁、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Hp 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其Hp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褚燕君;卢艳如;陈玉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治疗在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在降低脑血管意外、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功能恢复及减少病残率上也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很多,效果、不良反应等不一。为比较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60例门诊高脂血症患者用血脂康及吉非罗齐治疗,观察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傅蓉蓉;李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苯甲醇致臀肌挛缩症调查分析

    臀肌挛缩症(以下简称:臀症)好发于儿童、成人少有发病。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于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大量的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臀症与婴幼儿期反复多次局部肌注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密切相关[1,2]。  1999年2月由医学、药学、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鄂汉川市××乡2个村发现了大批跛行儿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调查结果显示:两村的跛行儿童均为臀症患儿,共60例。其患病程度不等,年龄4~13 y。均在~3 y期间使用过苯甲醇-青霉素。

    作者:于星;唐荣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酶患处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6例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可溶解粘连组织、血栓、栓子和血肿,并可促进注射部位药液和局部水肿的消散和吸收[1]。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用结果证实该药可保护缺血的心肌和脑组织[2]。基于透明质酸酶具有水解黏多糖(透明质酸)的生物药理作用,针对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病理特点主要是关节囊内及囊外软组织粘连的病变,而其临床特征则主要是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3]。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用透明质酸酶加利多卡因(lidocaine)患处注射治疗肩周炎66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6例肩周炎(男38,女28),年龄(52±16)y,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右侧肩周炎37例,左侧24例,双侧5例,共计71肩。病程:<1mo 8例,1~3 mo 22例,4~6 mo 24例。>6 mo 12例。既往有肩关节劳损史者26例(39.39%),肩部受寒史者18例(27.27%)。主要临床表现:自发肩部疼痛者43例(65.15%),影响睡眠者20例(30.30%),患肢活动时疼痛者66例(100%)。压痛点有:三角肌腱附着处14例,肩峰下滑囊13例,结节间沟17例,喙突16例,肩关节间隙前方11例,冈下窝中央2例。全部病例都经放射学检查均未发现结核和肿瘤病变,其中54例发病以来曾先后用过针灸、理疗、按摩和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等治疗,但均未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引娣;卫好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静脉注射奥美拉唑诱发心绞痛1例

    【病例】 男,43 y。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 mo伴黑便4 d,呕血1 d入院。病人1 mo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伴有烧心,饥饱性疼痛。4 d前发现黑便,每日1次,质稀,量约100 g左右。1 d前出现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约100 ml,内含暗红色血块。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 36 ℃、P 80 beats/min、R 20 beats/min、BP 12/8 kPa (90/60 mmHg)。神志清,睑结膜、口唇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HR 80 beats/min,心律规则无杂音。腹部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00 g/L、RBC 2.95×1012/L、WBC 8.1×109/L,ECG正常。入院后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入院后病人仍有黑便、呕血,给予奥美拉唑40 mg(洛赛克,瑞典阿斯特拉公司LOT,AF4012),推注前把本药品所配溶媒完全抽出,然后打进有冻干奥美拉唑的小瓶内溶化后,以4 ml/min速度静脉推注,当药液进入8 ml时,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心前区疼痛,伴大汗淋漓,四肢湿冷,测BP 14.6/9.3 kPa(110/70 mmHg),HR 90 beats/min,心律齐,急做ECG示广泛ST段压低,深达0.4,T波倒置。急查心肌酶谱,正常,即刻给予停推奥美拉唑,哌替啶50 mg, im、罂粟碱30 mg、吸氧治疗,疼痛约5 min缓解,测BP 12/8 kPa (90/60 mmHg),复查ECG、ST段恢复水平线,T波直立。

    作者:王津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血药浓度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硝苯地平(nifedipine, Nif)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疾病。Nif体内分析方法主要有同位素标记法、荧光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其中HPLC和GC法已成为Nif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常用检测手段[1~3]。我们结合Nif紫外光谱特征,采用改进的HPLC法快速测定了人血浆中Nif浓度,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 SHIMADZU-10A HPLC仪,SHIMADZU C-R6A色谱数据处理机,Rheodyne 7125型六通进样阀,配有50 μl定量管;XW-80旋涡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80-2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厂)。

    作者:范国荣;林梅;安登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特非那定致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1例

    【病例】女,36 y,因全身皮肤瘙痒出现荨麻疹3 d,于1999年7月12日以“急性荨麻疹”入院。入院时BP 16/9.3 kPa (120/70 mmHg),HR 72 beats/mim,ECG检查及血清钾、钠、氯、钙、镁均正常。既往体健。入院后予特非那定60 mg[江苏连云港制药厂,苏卫药准字(1996)第402901号,批号 9808113]bid, po, 同时iv gtt 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10 %溴化钙10 ml及地塞米松10 mg,qd。全身荨麻疹于入院后d 2消退,瘙痒消失。入院d 3晨出现头昏、眼花、胸闷、全身乏力、心悸。查体:t 36 ℃,P45 beats/min,R20 beats/min,BP 14.6/9.3 kPa (110/70 mmHg)。咽无充血,双肺无异常,HR 45 beats/min、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急查ECG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HR 45 beats/min,PR间期0.15 s,QRS 波0.08 s,QT间期0.43 s,R-R不等(相关>0.12 s),ST-T无改变,急查血钾3.6 mmol/L、钠148 mmol/L、氯107 mmol/L、钙2.1 mmol/L、镁0.85 mmol/L、血沉3 mm/h、阿托品试验阳性,心肌酶谱正常。即停用特非那定,继续用溴化钙及地塞米松,并加用阿托品片0.3 mg,q6 h,po,用药后d1 HR 50~60 beats/min,头昏及心悸症状消失;d 2 HR为70~80 beats/min,改阿托品片0.3 mg,q8 h,po,HR维持在60~80 beats/min;d 5停用阿托品时HR为70~90 beats/min。观察3 d病情稳定,复查ECG正常,痊愈出院。

    作者:万雨明;李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5例COPD的患者在常规治疗 的基础上加用PGE1 100~200 μg/d,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PGE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 疗后肺功能(FEV1.0)有明显改善(P<0.01),但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 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H、PaO2、PaCO2、SaO2)均有一定程度的改 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 结论:PGE1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凤丽;毕筱刚;张扣兴;张天托;唐英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腔黏膜给药进展

    自从1847年Sobrero首次发现硝酸甘油在口腔黏膜吸收以来,人们相继报道了其他药物的吸收情况[1],19世纪7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后期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使其进展更为迅猛,目前国外已有18个品种上市[2]。口腔黏膜给药具有局部作用(使药物到达黏膜、牙组织、牙周袋等)和全身作用(给药部位包括舌下、颊和齿龈)。与口服相比有许多优点:可避免胃肠道影响和肝脏首过效应;血液供应良好,利于吸收;易于给药,易于除去。口腔黏膜的通透性较鼻黏膜差,但大于皮肤,因此强效药物通过颊内或舌下给药可望达到治疗浓度。另外,口腔组织的亲脂性使一些亲脂性药物能被快速吸收且达到缓释效果。然而亲水性大分子药物不易透过,生物利用度极低;同时口腔黏膜比肠、肺黏膜可用面积小,这就对制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对口腔组织结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要设计一个佳给药体系,必须熟知口腔的解剖生理、药物的吸收代谢及给药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新辅料与新技术的应用等,本文就此概括了该领域近十年来的进展。

    作者:许清芳;方晓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老年人颈动脉 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存在斑块的脑梗死或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入院患者41例,予PGE1 10 μg溶于10 ml生理盐 水iv, qd,连续2 wk,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度、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 查及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P<0. 05),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颈动脉内斑块大小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减小(P<0.01),并 且血黏度(P<0.01)及血小板聚集度(P<0.01)也有明显改善,但血小板的计数 无改变(P>0.05)。结论:PGE1在减小颈动脉斑块及改善血液流变 学上有其独特的作用。

    作者:黄延焱;程梅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羟考酮对左旋氧氟沙星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考酮对左旋氧氟沙星(LVFX)在人体内 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单用LVFX或合用羟考酮,用HP 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单用LVFX 500 mg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tmax(1.562±1.050) h,cmax(6.641 9±0.158 60) μg/ml, AUC(47.65±11.29) h*μg/ml,T1/2( β)(7.034±0.941) h;合用羟考酮时,LVFX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 (1.125±0.641)h,cmax(7.652±2.594)μg/ml,AUC(4 8.74±10.58)h*μg/ml,T1/2(β)(6.275±0.588)h。两 者除T1/2ka和cmax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羟考 酮对LVFX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无影响。

    作者:钟明康;Xuan D;Grant EM;Nicolau DP;Nightingale CH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与抗癌治疗

    药物耐受性是肿瘤化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遗传不稳定和突变率高。血管内皮细胞均质,遗传稳定,突变率较低,是较为理想的靶细胞。控制肿瘤内部血管生成,就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转移灶的形成。经过近20年的努力,有关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已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前景。1 血管生成是肿瘤转移的基础1.1 血管生成是肿瘤转移的必要途径 血管生成为肿瘤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肿瘤细胞进入血液的有效通道。新生血管几乎没有基底膜,细胞间连结复合物少,渗透能力强,1 cm3肿瘤组织每天可释放2×106肿瘤细胞入血,减少肿瘤血管生成,就能减少肿瘤转移灶的形成。1.2 血管生成是肿瘤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征 血管生成因子存在于肿瘤病灶、病人血液、尿液和泪液之中,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原发性肾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乳腺癌的早期复发呈正比[3];肿瘤实体内血管密度越高,肿瘤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病人生存时间越短。

    作者:张莉;邵元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