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杰
目的:观察食管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提高食管癌影像检查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食管癌患者50作为研究对象,空腹8h以上进行以硫酸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食管癌66.00%,表现为黏膜破裂增粗迂曲、充盈缺损、龛影、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剂滞留、管腔狭窄、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以及腔内型的巨大充盈缺损而近端管腔增宽等;CT检查诊断食管癌88.0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性增厚,软组织肿块,与邻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消失或者模糊;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4例。结论:钡餐对于早期粘膜病变及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对判断肿瘤外侵程度准确性高,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作者:聂利民;张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健康管理师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探究改善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健康管理师存在现状及社会需求情况。结果:健康管理师在国内有着潜在的就业前景,新兴的健康管理产业将有着充足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结论: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刚刚起步,手段尚不完善,服务形式单一,急需建立一支层次高、专业性强、服务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师队伍,定能满足社会中、高端群体与日俱增的各种身心健康需求。
作者:付志华;秦博文;李建;吕瑞芳;马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对比单用垂体后叶素与垂体后叶素、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咯血的治疗效果、副作用、治疗费用。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至2012年因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引起咯血的留观病例98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疗效、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明显有效40例(80%),一般显效8例(16%),无效2例(4%)。对照组明显有效27例(56.3%),一般有效11例22.9%),无效10例(20.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咯血快速有效,价格低廉,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林俊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相互关系。方法:收集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78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NO和NOS水平。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NO 和NOS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血浆NO和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NOS水平在不同的梗死面积以及不同NIHSS评分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浆NO水平与NO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NO和NOS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脑梗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梗死面积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判断。
作者:蔡忠平;王自毫;黄永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评价硫酸镁不同服用方式对静脉肾盂造影( IVP )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拟行IVP 检查的患者,均给予50%硫酸镁60mL进行肠道准备,按照服用方式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四组。 A组:1200mL温开水于1h内分3次大量口服;B组:2000mL温开水于1h内分4次大量口服;C组:1200mL温开水于1h内小量任意口服;D组:1200mL温开水于2h内分3次大量口服。观察评价四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A组在排便满意度、阅片有效度、无胀气有效度等指标上比其它组要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硫酸镁服用后于1h内分3次大量口服1200mL温开水能够提高排便满意度、阅片有效度、无胀气有效度,肠道准备效果良好,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降低较高的不良反应率。
作者:李素英;孙继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研究彩色多普勒诊断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肝硬化检查的患者180例,而后根据其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以上)90例;非老年组(小于60岁)90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而后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老年组的准确率为95.56%,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准确率(74.44%);老年组的重度程度(44.4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重度程度(16.67%);差异显著,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对所选患者使用后路开窗减压与在伤椎及正常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后突角( Cobb’ s角)并定期做好对椎体高度变化的记录。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患者的伤椎骨愈合时间在4个月左右,术后2周椎体高度为正常高度的(93.82±4.03)%与术前的(55.23±3.51)%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t=4.304,P<0.05),且经观察,术后6个月,其高度无丢失,Cobb’s角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t=3.901,P<0.05),Oswestry 评分明显减少、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有明显提高(t=6.503,X2=21.037,P<0.05)。结论: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保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 IC )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高血压( OR =6.872,95%CI=2.319-20.364)、TG升高(OR =3.429,95%CI=1.826-6.439)、糖尿病(OR =4.418,95%CI=2.013-9.696)、心房颤动(OR =2.932,95%CI=1.526-5.633)是IC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其预测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727、0.773,0.701。结论:临床对伴有房颤、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疾病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早期进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作者:宾承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保守治疗方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门诊通过对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内服中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并根据病情酌情行关节冲洗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同时给与中医手法治疗的方法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0例,随访观察期疗效;结果:疗效优60例、良25例、中10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85%,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关节冲洗后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配合中医手法治疗等方法综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是显著的。
作者:马友发;李鹏斌;武庆梅;王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心理健康干预,探讨其对离退休干部自觉幸福度的影响。方法: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中心的80名57-74岁离退休干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开展心理咨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其自然变化。比较这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幸福度的评分。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幸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心理健康干预作为一种有效地干预措施,在提高离退休干部生活质量,尤其是自觉幸福度上有一定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王瑜;王秀丽;王黎;杨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临床效果情况,为后期皮肤软组织的相关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数据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作为一种新型方法对于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健康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陈国富;张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以及效应分析( FMEA)在预防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深静脉血栓( DVT)时的疗效。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284例TKA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的不同管理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42例,前者接受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采用FMEA 理论对下肢可能产生DVT进行预防。结果:分别在FMEA前后统计患者的RP N分数,结果显示前后的差距较大,四个评价项目在 FMEA 后明显的改善 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经过FMEA以后,通过问卷考察发现观察组的142例患者的分数高达(98.4±1.2)分,而对照组是(81.8±1.1)分,t=121.51,P<0.01,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调查患者在院时对医护工作的看法,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前者是90.14%,而后者仅有68.31%,X2=3.94,,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FMEA理论评估和分析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能够对术后风险进行及时的防范,同时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预后生活品质。
作者:李经红;况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动脉栓塞化疗(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TACE )结合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55例不适宜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6%;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肝功能损害等,经对症治疗获得缓解;随访发现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为22.7%,远处转移率为13.2%,5年生存率为68.8%,明显高于治疗前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药物及给药方案进行化疗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患者的毒副反应可耐受,且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苏冬;朱奇;康静波;聂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DC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AO分型中A/C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微创内固定系统组(L组)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组( D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L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L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D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 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γ干扰素( IFN-γ)水平变化和血清铁蛋白( SF)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CRP、TNF-α、IFN-γ和血清铁蛋白在53例轻度子痫和47例重度子痫前期及100例正常孕妇中的水平。结果:正常妊娠孕妇的CRP、TNF-α、IFN-γ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CRP、TNF-α、IFN-γ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者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各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RP、TNF-α、IFN-γ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发展,可作为其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裴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支气管舒张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3月至2004年4月136例COP D 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合并呼吸衰竭的6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岁(20-62),剩余的76例只患COP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岁(25-67),两组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结论: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组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2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和42例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方法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时间后的内镜复查效果、终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内镜复查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80.95%;临床治疗效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30.95%;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23例;两组内镜复查效果、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treatment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effect of endoscopy review , the fin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After 8 weeks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ation group and was 90.48%and 80.95%and re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combin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2.86%and 30.95%;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five cases of the combined group and 23 cases in control group;groups endoscopic review effects ,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Mesalazine combined pro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has a good effect ,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作者:谭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对128例牙齿修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128例牙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术后跟踪观察患者6个月及12月,检测体内镍、铬、钛浓度和观察颈缘黑线、牙龈指数、裂纹及折断例数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血清中钛的浓度要显著低于A组镍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血清中铬的浓度相当,无统计学意义。 B组在颈缘黑线、牙龈指数和裂纹及折断例数方面均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通过比较,钛铬合金安全性、耐用性和生物相容性高于镍铬合金。
作者:卢国友;张树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43例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列入实验组,取同期诊治的43例恶性肿瘤且未发生血栓并发症患者43例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该病高发于肿瘤确诊后2个月内,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地塞米松用药、手术刺激、输血、化疗、感染等。结论: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方日;颜娇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05例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按患者踝肱指数及高血压病程分组,以同期35例非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各组血浆β2-MG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β2-MG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而升高(均P<0.05)。结论:血浆β2-MG 可作为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高血压患者筛查血浆β2-MG水平对预测靶器官损害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伟;王淼;张海峰;赵翠;王国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