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
毒已涉及中医药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毒”学理论已成为中医药理论的一大特色.其涵义从初的毒草发展到药物,药物偏性,到药物的毒副作用;从病因,病名到病证病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演化和延伸,涵盖范围宽泛且意义复杂多变,不能将毒的概念泛化,比如针对病因毒邪,有人把很多疾病的病因归结为毒,甚至“万病一毒”,结果只能导致概念和治法的混乱;而且,应注意毒的阴阳属性,切不可一概“清热解毒”.
作者:魏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褚玉霞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治疗原则为标本兼顾,周期调治.根据“虚者补之”“瘀者散之”的原则,提出了补肾益精、活血祛瘀并重治疗的方法.
作者:朱敏;贾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体穴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异常姿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头皮针针刺、作业疗法、石蜡疗法、中药蒸气浴治疗、运动疗法、生物肌电治疗仪、推拿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引导式教育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91.4%,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穴针刺治疗治疗小儿脑瘫异常姿势疗效确切.
作者:董纪强;李靖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冠心病虽病位在心,但病变为血脉,由于气血运行失和,痰湿浊瘀痹阻心脉而发本病.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他脏功能失职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引发气血运行失和、痰湿浊瘀,从而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宋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针、牵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牵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JOA评分、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电针、牵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松通整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松通整平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松通整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金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肝阳虚证治者,多补肝气,温肝阳以达肝用;补肝体,温肝用以体用并重,阴阳平调;又有“既病防变”“子病补母”等法,并以补脾土,温肾阳之法,从而使病不传变,肝阳得温.
作者:张玉辉;陈好远;吕银娟;周安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各56例,艾灸组给予温和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区局部热敷,诱导排尿治疗.结果:艾灸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作者:高强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呃逆的基本病机是胃气上逆,胃以降为和,但胃气亦赖肾气的摄纳而沉降,若肾不下纳胃气,不但聚水而成痰饮、水肿等,而且会因胃气上逆而出现恶心、呕吐、呃逆等证.盛灿若采用搓针法治疗,主穴均取足三里和涌泉,配穴则可辨证选取攒竹、中脘、内关、气海、三阴交、太冲或背俞穴.
作者:胡津丽;傅海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检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各20例,化疗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联合组给予中药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肝区疼痛、失眠、神疲、乏力评分均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付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李世增教授善用对药治疗脾胃病、慢性前列腺疾病、慢性肾病等疑难杂症.其治疗肺风粉刺首重调和气血,清散郁火;治疗胃炎多采取清、润、降、积、化瘀、补益的方法,以健运脾胃为主,辅以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健脾为主.
作者:房铁生;李世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党中勤教授治疗肝硬变腹水重视病因病机分析,精于辨证施治,用药精准,并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认为该病的根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俱衰,主张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
作者:党志博;韩暄;赵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
作者:郑桂捧;周晓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71%,治疗组有效率为84.3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确切.
作者:武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医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方法有:经典方剂治疗、自拟方治疗、单味草药治疗、针灸治疗、药物外敷治疗以及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灸治疗、中药内服配合理疗仪治疗等,均有一定疗效.
作者:吴昊;王学乾;赵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8例,两组均给予GP化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日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28.6%,治疗组有效率为5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及NK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Ⅱ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骨髓抑制为显著(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提高近期疗效、改善免疫功能状态、降低相关毒副反应.
作者:张喜锋;周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疏肝益肾柔肝养血方治疗的更年期失眠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更年期失眠患者30例,均给予疏肝益肾柔肝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临床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结论:疏肝益肾柔肝养血方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显著.
作者:库保庆;王月;陈立;马聪;梁俊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中医体质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哮喘患儿84例,对患儿进行中医体质分析,按照患儿中医体质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组,观察患儿中医体质与哮喘发病的关系.结果:84例患者中气虚质14例、痰湿质13例、血瘀质11例、平和质16例、阳虚质12例、阴虚质10例、湿热质8例;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患儿哮喘发作反复不已、迁延难愈,治疗困难,与其他体质患儿发作频率、发作程度及治疗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中医体质与哮喘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洪玉;张海军;李国香;武荣霞;周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散加味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苓桂术甘散加味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散加味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安全价廉,简便易行.
作者:李敬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产后津伤血虚痉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津伤血虚痉病患者19例,均给予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产后津伤血虚痉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新芝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