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刘星;甄欣;黄建伟
婴儿抚触是一种自然、经济简便的新概念婴儿护理方法.婴儿从一出生皮肤的触觉就很灵敏,遍布全身的皮肤里有各种神经感受器,能感受触觉、温度觉、痛觉和本体感觉,然后把这些感觉传达到大脑,经过大脑细胞的统合,作出各种反应.
作者:周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肾绞痛常见于肾、输尿管结石.由于结石活动刺激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和引起尿路梗阻肾盂压力升高,致使肾绞痛发作.常用治疗方法是肌注[1]山莨菪碱或阿托品,并同时肌注强痛定或杜冷丁等治疗,有一部分病人疼痛缓解:而有一部分病人暂时缓解疼痛,而后反复发作,或根本无效,笔者将这部分病人归纳为顽固性肾绞痛患者.我院从2000年3月以来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肾绞痛4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增平;范天祥;申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治疗前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浓度的变化,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分子评价体系,评估西洛他唑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2例诊断明确的U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阿司匹林+氯匹格雷组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同时设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的疗效,评价其应用.结果:治疗前各组血清hs-CRP、Ps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说明UA患者的血清hs-CRP、Ps浓度水平高于健康人.各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的浓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hs-CRP、Ps水平降低趋势也增加.治疗1周时以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降低幅度大,阿司匹林组降幅小,另两组降幅相近.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低,阿司匹林组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西洛他唑不仅能显著降低UA相关指标的水平,而且对临床常用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对UA的治疗具有增强/替代作用,西洛他唑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在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同时还有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药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尹刚;李越凡;史春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自控镇痛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高龄患者采用丁丙诺啡0.6mg加入5g/L布比卡因5ml和9g/L氯化钠稀释总量60ml,记录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60例患者除2例因心脏本身器质性变化导致SpO2明显下降,其余均生命体征平稳.镇痛效果满意.结论:使用丁丙诺啡0.6mg加入5g/L布比卡因5ml稀释后进行自控镇痛,循环血压变化小.此种麻醉方法安全且具可控性.
作者:黄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苯那普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6例)和对照组(n=50),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苯那普利5mg~10mg/d;而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用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FT4、rT3、TSH等指标和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X线心胸比、6分钟步行试验、心率等的变化.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3、FT3及T3/rT3明显下降,rT3明显升高而T4、FT4、TSH无明显变化;随着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好转,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中原已下降的T3、FT3明显回升而rT3明显下降,T3/rT3升高,对照组有改变(P<0.05),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苯那普利能有效治疗CHF及改善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状况.
作者:余泽琪;彭建军;李少兰;苏伟青;李树裕;姚林伶;马润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0~95%.而陈旧性宫外孕因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易误诊.我院于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宫外孕71例,其中陈旧性宫外孕28例,本文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
作者:梁淑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自2002年8月至2005年7月,我院小儿骨科应用手法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治疗髋关节脱位患者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1岁~12岁,单髋22例、双髋 7例.其中行双侧内收长肌、髂腰肌腱切断、闭合复位、人类位支具外固定术11例,内收长肌及髂腰肌腱切断、髋脱位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截骨、髋臼成形术18例,平均住院14.5d,效果较满意.
作者:林成凤;刘淑琼;庄奕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覆盖义齿由于保留了真牙作为义齿支持的一部分,因此必然有其较普通粘膜支持式义齿优越的方面,而且保留的牙根对维持牙槽骨高度和保留牙周本体感受器有独特的作用.同时覆盖义齿的固位形式对基牙本身也有保健作用[1].
作者:贾方;杨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已在妇产科临床广泛采用,改变了传统的妇科疾病的治疗模式.同时对手术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35例,现将手术配合及仪器保养总结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对临床症状危重的急性大块肺动脉栓塞用导管介入加接触性溶栓然后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紧急肺动脉造影确诊后,即刻行肺动脉内导管机械性碎栓、吸栓及接触性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的肺循环梗阻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例经紧急肺动脉造影确诊为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62.1±16.0岁).处理前后Miller指数从0.53±0.14减小至0.28±0.15(p<0.001),肺动脉收缩压从(60.70±22.75)mmHg降到(43.1±18.84)mmHg(p<0.05).术后6例症状明显改善,死亡1例.经住院期间的2周静脉内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6例患者临床表现完全缓解.结论:用普通导管紧急肺动脉内碎栓、吸栓、接触性溶栓治疗能迅速改善重症肺栓塞肺循环梗阻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并发症,安全有效,治疗消费较低廉.
作者:张来军;王淑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988年至2005年我院对31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采用肘后切口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外侧切口、内侧切口、肘前切口、肘后切口肱三头肌双侧显露(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经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肘后切口肱三头肌双侧显露这一术式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西俊;孙勇志;刘向阳;吴建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方法:4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两组于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时,记录病人的MBP、HR,及术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病人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比F组明显提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明显缩短病人清醒拔管时间.
作者:彭丽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率较低,约占腹腔脏器闭合性损伤的3%~5%[1],常合并单个或多个腹腔脏器损伤.临床表现多被其他脏器损伤的表现所掩盖,故早期诊断困难,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为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现将我1994年4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松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国内外已普遍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以避免球后神经阻滞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我院眼科自2000年开始对老年性白内障病人非选择性表面麻醉下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熊玉慧;唐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从2004年2月至2006年5月我们应用英国Gyrus双极等离子内窥镜系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晋;刘星;甄欣;黄建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无排卵不孕原因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无排卵占50%~6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促排卵,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方法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黎燕玲;李卫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的数量逐渐上升.一般来说,护士并不负主要责任,但是医生的许多诊断依据和资料都是由护士收集记录并提供的.所以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护理观念的教育,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发病逐年增多,其中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1].
作者:赵英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眼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门诊收治502胶致眼外伤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在CHF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引入了细胞因子学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便是其中之一.本文观察80例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范存忠;曹勇;谢仁兵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