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岭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是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受肿瘤的部位、大小、数量、血管和肝外转移,特别是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因素的影响,只有20%患者能够外科手术切除,而目前的化疗及放疗均不能达到彻底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射频消融技术由于射频仪器的不断改进、创伤小、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成为较有效的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1,2].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计经腹射频消融治疗肝癌107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对于其他部位的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安全,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尤其是肿瘤患者、危重症患者、长期静脉治疗患者需输注高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应用PICC导管优势更明显,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规范的导管维护减少其并发症尤为重要.临床观察发现,导管固定不当可导致导管外移、导管破损、导管反复出入体内引起局部感染和静脉炎、皮肤过敏、PICC导管性压疮等并发症.分析PICC导管因固定不当出现的并发症,找出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利平;董会民;朱玉欣;张欣;张秀霞;刘富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近年来,肾脏早期损害相关研究备受重视.在疾病早期,进行常规肾功能检查很难发现,使得漏诊病例增加,一旦临床上反应肾功能的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超出生理范围,肾脏损伤往往已到中晚期,病变很难逆转.因此,对肾损伤做到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血压不同组间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g/gCr)、尿β2-微球蛋白肌酐比值(BCR,g/gCr)以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比较研究,旨在为临床筛查高血压带来的肾脏早期损伤进行预警.
作者:李贵连;李宝全;安翠平;杨燕;周琰;邢文晓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白内障(cataract)是发生在眼球内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但当晶状体混浊较轻时,没有明显地影响视力而不被人发现或被忽略而没有列入白内障行列[1].据调查,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的原因,人类约25%患有白内障[2].目前白内障治疗一般选用手术治疗方式,本研究选择白内障老年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及超声乳化手术两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为凶险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它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冠脉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和附壁血栓为其特征,其中10%可以发生急性闭塞性血栓,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和病死率.替罗非班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它阻断了血小板聚集的终环节,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其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的研究广泛,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心肌的改善及支架后慢血流的影响,评价替罗非班对此类患者的益处.
作者:王丽娅;马立伟;宋春丽;董巍;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健康孕妇血清及脐血中preptin水平变化及其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妊娠期耱尿病患者(GDM组)33例,正常妊娠组(NGT组)33例,用ELISA方法测定preptin的浓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记录体重、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结果 GDM组血清及脐血preptin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1);孕妇preptin浓度与孕妇年龄、FINS、糖筛后1h血糖水平、脐血preptin呈正相关(P<0.05).孕妇及脐血preptin与新生儿参数无相关性(P>0.05).空腹血清preptin与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preptin水平升高,可能为早期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李红艳;褚兆苹;代聪伟;冯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据2001年美国国际妇产科感染疾病会议资料统计,复发率为5%~20%.女性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的发生率为15%左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经过治疗后又出现临床症状及真菌学检查阳性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1].我站于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针对全区农村已婚育龄女性病普查普治中,收治的139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朝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是腹主动脉瘤危险的病理阶段,是血管外科领域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患者多死于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手术,1/2以上患者将在24h内死亡[1].尽管近年来在rAAA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诊断仍较困难,早期易于误诊.我院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诊治rAAA患者15例,其中早期误诊病例7例.本文探讨rAAA早期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丁锦辉;罗超英;刘军乐;胡杨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皮炎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了解本地区临床上常见的皮炎湿疹的接触性变应原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寻找相应接触性变应原,并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我科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对门诊诊断为皮炎湿疹患者268例,采用北京百亿怡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标准筛选系列变应原诊断试剂盒”,进行了斑贴试验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高瑞岭;董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微生物侵入羊膜腔的途径由阴道、宫颈上行性感染为常见,因为孕期孕妇易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等[1],可引起胎膜早破,继发感染、早产等不良后果,威胁母婴健康.故应避免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生.在产科病房住院的自然分娩后产妇的羊膜腔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及不同菌群的耐药率进行统计,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清;张琳;林玮;赵松;朱晓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患者,男,48岁.胸闷、胸痛1周,于2010年6月30日来我院门诊检查.既往体健.查体:心界无扩大,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冠状动脉MSCT(GE公司64排)显示:冠状动脉为右优势型,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右冠状动脉远端、后降支分叉处一局限性球形膨胀,直径约0.6 cm,呈带蒂状与载瘤血管相连(图1~3),诊断为右冠状动脉动脉瘤.
作者:董立英;周玲;赵庆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配合丹参川芎嗪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前路减压、后路固定手术,术后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32例予前路减压、后路固定手术,术后配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术后1年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2组治疗2个月、1年后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触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治疗组治疗2个月、治疗1年后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触觉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前后路联合手术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确切.
作者:侯建雄;马海燕;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为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以便针对所存在问题加强管理,本研究对唐海县医院2009年1至12月377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377份病例中,男270例,女107例;年龄4~79岁;住院时间2~68 d;颅外30例,合并四肢骨折1例,甲状腺手术10例,胸外5例,胆道13例,腹外疝23例,胃十二指肠19例,肝脾外伤7例,合并四肢骨折1例,阑尾96例,结、直肠、肛肠19例,泌尿外21例,骨外11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1例,四肢外伤清创缝合6例,大隐静脉曲张7例,乳腺癌2例,乳房纤维瘤1例,脂肪瘤手术1例.
作者:智利霞;段冬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紫杉醇每周方案与紫杉醇每3周方案比较一线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平行、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62例(紫杉醇每周方案32例;紫杉醇每3周方案30例)未经治疗的转移性胃癌患者入组,随机分配至紫杉醇每周方案组(试验组)或紫杉醇每3周方案组(对照组)化疗.试验组采用紫杉醇60 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对照组采用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组均联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和氟尿嘧啶(250 mg/m2,持续24h静脉输注,第1~5天);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0.0%和53.3%(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1%和76.7%(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9个月和6.7个月(P>0.05).试验组3/4级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27%(P<0.01),但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7%(P<0.01).结论 紫杉醇每周方案与紫杉醇每3周方案疗效相当,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志勇;马进元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患者,男,21岁.因左膝关节疼痛不适1年,加重1个月就诊.查体:右股骨远端局部压痛,局部轻度肿胀.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示:左股骨内侧髁可见类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区,边缘有硬化,左股骨外侧髁骨皮质变薄.X线诊断:左股骨内侧髁良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图1~2).CT示:左侧股骨内侧髁可见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大小3.5×3.5cm,CT值约为74Hu,内可见纤细骨嵴,病灶边界较清晰,周围可见环形硬化边.CT诊断:左侧股骨内侧髁占位,考虑软骨母细胞瘤可能性大,不除外巨细胞瘤的可能(图3~5).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左股骨内髁)软骨母细胞瘤(图6).
作者:刘晓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指在眼局部或全身用药后,引发了角膜组织病理性的改变.由于在临床表现较复杂,常发生在原发病治疗过程之中,因此临床易漏诊或误诊.白内障患者术后常采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进行抗菌、消炎,临床疗效良好,但也增加了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生风险[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作者:刘中;马蓝;黄宇;陈健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基底动脉狭窄是发生脑干梗死的主要的原因,预防因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干梗死,有单纯的药物治疗与支架治疗两种措施,支架治疗是目前治疗基底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之一,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在所有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中并发症及风险的发生率高,支架术中主要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中血管痉挛、动脉夹层、栓子脱落、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点动脉夹层、夹层动脉瘤、血肿形成、肺栓塞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60例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曲桂艳;董志领;姜东红;李彦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容易发展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达7.5%~30%[1].AP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参与,目前有胰酶自身消化、白细胞过度激活、微循环障碍、细菌感染等学说.在AP的治疗过程中,改善胰腺组织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寻临床治愈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案,我院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AP,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银德滨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具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险恶、并发症多、预后差.虽然临床上采用常规的综合疗法,但SAP的病死率也在50%左右.SAP患者通常合并有全身炎性反应,此时机体的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进入血液中,这些因子可进一步激活其他炎性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造成炎症的级联放大效应,导致了SAP患者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为一种清除机体过多炎性介质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CBP对治疗SAP有较好的效果[1].对SAP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谢逢春;黄彬;刘凤鸣;易文枫;李振华;陈远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前临床常规凝血四项: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已成为临床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筛查、药物治疗监测等常规检测项目,也是我院术前必检项目之一.为保证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实验室应制定和遵守各项实验SOP文件,还应去除或避免凝血四项分析前标本影响因素,确保检验结果质量.国外专家对急诊检验误差发生的种类和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现,60%以上的误差在检验还没有开始前就发生了,涉及从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到实验室检测前的一系列处理过程,检验结果的失误和不准确不应简单归责于检验科[1].根据多年血凝检测工作体会,将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如下经验交流.
作者:王秀明;李志武;孙冀兵;张辉;韩颖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