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随州市2~5岁儿童血液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汪敏

关键词:微量元素, 儿童
摘要: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是人体内含量小于体重万分之一的矿物质.缺乏微量元素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但摄入必需微量元素过量时,也会造成毒性损伤.微量元素与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防御机制、智力水平、食欲等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解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营养水平,搞好儿童保健工作,笔者回顾性调查了本地2~5岁学龄前儿童的血微量元素水平,报道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同疗程应用依达拉奉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一直是研究重点,其中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保护治疗等,溶栓治疗由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应用也受到了限制,抗凝治疗目前也被否定,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脑保护治疗因为时间窗限制不严格又有肯定疗效,而得到广泛应用.我院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对不同疗程脑保护剂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霞;徐永红;王月;何洪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体检人群青光眼筛查模式分析

    青光眼是当今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它所造成的视力丧失、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是不可逆的.青光眼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到眼科就诊时多已对视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对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防治的公共卫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在健康体检机构进行青光眼机会性筛查模式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茜;张一凡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临床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明显的增高趋势[1].恶性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其中化疗可以杀死血液里的肿瘤细胞,作为全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不可替代的方法.但化疗存在主要问题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段国辰;杜锦波;牛占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76例ACI住院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46例和无斑块组30例,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hs-CRP)的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尿酸(UA)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hs-CRP分别与胆固醇(TCH)(r=0.32,P=0.01)、LDL(r=0.34,P=0.01)、GHb(r=0.26,P=0.04)、UA(r=0.28,P=0.03)、纤维蛋白原(Fbg)(r=0.28,P=0.03)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

    作者:冯文霞;宋福聪;吕洲;李霞;刘青蕊;尤素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乳腺癌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0例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1年内对2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5.4 %,而对照组高达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腋下均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志超;王宇;赵亚婷;胡继卫;马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房颤患者阵发性出汗误诊为心衰1例

    患者男,56岁,主因凌晨阵发性大汗二十余天于2011年10月25日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病史,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INR 2~3,20 d前无明显诱因每于凌晨3点全身阵发性冷汗,浸湿衣被,无心慌胸闷胸痛症状,无饥饿感,醒后约30 min出汗逐渐缓解,1个月来每天发作,曾口服谷维素,刺五加等药物症状无好转.

    作者:赵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中药密骨煎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变化,骨的韧性降低,轻微外伤可发生骨折.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其患病率呈流行性趋势,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沉重的负担.多项研究业已证实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有相关性[1-3],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从而导致骨质疏松.中医药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整体调节,调动内因,作用于多个环节,在本病治疗上取得了丰富经验.本研究采用中药方剂密骨煎,对2008~2010年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以观察该中药方剂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闫凤民;张永光;王志强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 探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4周龄,体重130~150 g,随机分为2组,DNP组(D组,n=15)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50 mg/kg制备成DNP模型,正常对照组(C组,n=9)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给予STZ或0.9%氯化钠溶液后3、5、7周时分别取D组( 5只)和C组(3只)大鼠,测量体重,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空腹血糖浓度,然后测定机械缩足阈值,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脊髓背角NR1和NR2B亚单位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在各时间点,D组体重下降,血糖升高,机械缩足阈值明显降低(P<0.05),脊髓背角NR1和NR2B亚单位免疫阳性细胞数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脊髓背角NMDA受体在脊髓水平参与了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作者:刘飞飞;马江红;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Surgimesh Prolase补片在老年女性前盆腔器官膨出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妇科补片(Surgimesh Prolase 补片)在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收住的POP患者56例患者进行分期,以美国妇产科会会指定的POP-Q定量检查(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ulitive examination)为诊断标准,选择Ⅱ期以上或(和)阴道壁脱垂患者15例,应用前盆腔修复补片,并进行1~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手术,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发生手术局部血肿1例,局部压迫后吸收;发生术后尿频不适1例,给予局部理疗2 d后症状消失;术后恢复好15例,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的外阴异物感、腹部下坠感均消失,术后尿失禁得到纠正,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 对老年盆腔器官膨出患者或(和)尿失禁患者应用妇科补片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河北省医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研究

    医学信息资源,是信息科学在医学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基础,是研究医学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结合医学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又具备自身基础理论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必须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对医学信息资源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医学信息资源档案的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芳华;王建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2007至2010年石家庄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分析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1].儿童意外伤害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引起的死亡占儿童总死亡率的50%左右[2].意外伤害死亡已经成为我国1~4岁儿童的第一位分类死因[3].

    作者:蔡建宁;冯素青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动脉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对比研究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也有可能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Sheehan syndrome)后遗症,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故紧急止血非常重要.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方法优于子宫动脉结扎的治疗方法.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由于其栓塞后止血效果迅速、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已得到广泛肯定和认同[2].本研究通过对58例产后大出血经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及结扎治疗方法的对比.

    作者:文秀芬;孟祥志;李江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钩针松解复合硬膜外阻滞联合脊柱手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l discs protrusion,LIDP)是一种常见疼痛性疾病.虽然LIDP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如何选择适宜的疗法并达到佳治疗效果仍是当前LIDP治疗研究的热点.有报道显示80%~85%的LIDP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或暂时缓解[1],本研究探讨钩针松解复合硬膜外阻滞(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联合脊柱手法治疗LIDP的效果,旨在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LIDP的诊疗质量.

    作者:宋学平;史计月;江双霞;陈彦亮;任安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中的改变

    急性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和心前区疼痛、咳嗽、咳血等临床表现多样.有时隐匿,缺乏特异性,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病死率极高且临床表现易于急性心肌梗死相混淆的疾病[1-3].由于急性肺栓塞的发病过程较为隐匿,症状亦无特异性,确诊需特殊的检查技术,尤其在医疗条件不太发达的农村,检查条件有限,经验不丰富等条件限制,使得急性肺栓塞的检出率偏低.本文回顾分析在我院确诊急性肺栓塞患28例,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田俊芝;吴玲玲;尹凤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正常青少年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测定

    mERG是一项评估视网膜功能状态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客观的对被检测部位每一局部区域视网膜功能进行分析,而且还能够对视网膜功能异常进行定位[1].我们利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对正常青少年进行检测,重新确定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正常值,并且了解不同部位视网膜功能.

    作者:郭玉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开放性肺叶切除与完全胸腔镜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VATS)与开放性肺叶切除手术(TO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优点及不足,探讨其对于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其中36例行VATS治疗为观察组,42例行TOS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杜冷丁使用量及胸腔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差异不明显(P>0.05).经随访6~25个月,2组患者复发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出血少、疼痛小、恢复快等特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向仲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单腔气管导管和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单腔气管导管和双腔气管导管用在经左胸路径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拟行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S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50例.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并机控呼吸吸入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T2)、开胸时(T3)、开胸后术侧肺萎陷30 min(T4)、关闭膈肌时(T5)、术毕(T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峰压值(Ppeak);观察并记录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记录插管次数、导管定位时间、术中肺泡萎陷快慢、术中调整为双肺呼吸的例数、随访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情况、术中吸痰确切性、随访术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隆突或右支气管黏膜水肿情况.结果 2组患者诱导前和插管前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S组血压低于D组,心率慢于D组(P<0.05).2组SpO2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Ppeak在T4、T5点小于D组(P<0.05),在T2、T6点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定位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例数长(多)于D组,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例数少于D组(P<0.05).S组肺泡萎陷慢于D组(P<0.05),一般多需辅助,吸痰精确性S组差于D组(P<0.05).结论 单腔、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用于左侧开胸手术都安全可靠.相比于双腔管,单腔管具有经济、省时,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但肺泡萎陷速度慢,多需辅助,吸痰缺少精确性.双腔管能吸引且吸痰彻底,不但能使两肺分别单肺通气,而且通气形式多样化,术中肺萎陷良好.

    作者:吕航宇;陈永学;李金柱;李书河;贾国庆;亢凤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CT引导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穿刺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 ml.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癫痫等症状,常有头部轻伤或被忽略的受伤史,症状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因起病隐袭,病程长,病初往往误诊,经头颅CT多可明确诊断.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有助于病情恢复.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CT引导下微创治疗120例(共计131个部位),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价格低廉,报道如下.

    作者:陈嘉江;郭昌忠;肖凤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血清CEA水平与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CEA水平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关性.方法 对1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EGFR-TKI药物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前进行血清CEA水平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癌变类型以及CEA水平等进行分析,并以50 μg/L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CEA水平组以及低CEA水平组.结果 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症状主要以皮疹、厌食、恶心、腹泻以及呕吐为主,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对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高CEA水平组患者其有效率为32.4,稳定为40.8%以及恶化为26.8%,而低CEA水平组患者分别为20%、20%以及60%,2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CEA水平患者其经过吉非替尼治疗后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以及生存时间(P<0.05).结论 血清CEA水平可作为评估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樊志明;黄超红;郑宏莹;贺鸿桂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6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即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疗程6个月.分别于0、4、12、24周末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大体评定量表(G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PANS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 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值得临床试用.

    作者:齐红梅;柳宏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