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艳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立71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及5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较健康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减少(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显著减少(P<0.01),而冠心病恢复期组血清胆红素含量恢复正常.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是一项对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作者:丁兆明;孙永筱;邱清芳;孙浩仙;程永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β-内啡肽特异性拮抗剂纳络酮对肝性脑病(HE)的催醒作用.方法52例HE患者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络酮.对比分析两组清醒所需时间、清醒前后血氨值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清醒前后血氨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清醒所需时间短(P<0.05),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络酮对HE具有催醒作用,其机制与综合治疗后清醒的机制不同.
作者:王志建;薛海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37岁.孕38周,孕2产1,头位,2001年11月27日主因不规律宫缩,胎膜早破、脐带脱垂约1 h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
作者:蔡月艳;李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为了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本文对182例胎儿宫内窘迫进行分析.
作者:蔡玉美;陶立幸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院从1994年7月~1999年7月共865例行胆囊切除、胆总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其中发生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共计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益九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为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致.此病发病急、误诊、误治可导致病人死亡.临床上将此病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力;孙显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临床电生理学理论认识的不断提高,使PSVT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完善.与药物治疗相比起效快,副作用少.其中导管消蚀术(CA)可治愈,而非暂时性抑制,现将PSVT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李海滨;戚国庆;刘坤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应用24h食管内胆红素与pH监测(食管内双监测)以及食管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临床分型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按食管胆红素与pH双监测和食管内镜检查的情况结合病人症状对GERD进行临床分型,观察病人在各型的分布.结果食管内24 h胆红素与pH监测结果显示Ⅰ、Ⅱ型病人的胆红素吸收值≥0.14及pH<4总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胆汁反流次数较对照组和Ⅲ型明显增加(P<0.05),而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型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GERD病人在三个临床分型中呈正态分布,Ⅰ、Ⅱ、Ⅲ型病人分别为23.3%、65.9%、10.8%.结论病理性酸反流和胆汁反流的破坏作用是导致GERD的重要原因.临床分型对GERD治疗中药物选用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詹群珊;朱惠明;黄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创伤性膈疝多发生在胸腹部严重创伤中,被视为严重创伤的标志.因为复合伤、病情危重且本身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的甚至多年以后才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易被误诊、漏诊致病死率高,约1%~5%的车祸伤病人、10%~15%的下胸部或上腹部穿透伤病人可发生创伤性膈疝[1].
作者:庞中一;于洪波;高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手术治疗方法多样.我院自1997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腕横韧带切开,同时切除大部分屈肌腱滑膜的方法治疗1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自1998~2001年9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4例患者实行了冠脉搭桥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白风宜;齐力;张淑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妇科门诊自1998年1月~2002年8月,应用微波联合丽珠威治疗尖锐湿疣(CA)1 036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亚君;祝月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9月,用自拟中药鼻窦炎胶囊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20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芳;张庆梅;张文芝;耿立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生期窒息,轻度者预后良好,于数小时或数日后完全恢复;中度者预后则视病损程度及治疗而不同;重度者常于12 h内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加重或新生儿早期即死亡,或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或脑性瘫痪.
作者:刘远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脑血管病患者20%~4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1].
作者:王桂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于1999年1月~2002年1月应用小剂量三磷酸腺苷(ATP)治疗快速室性心动过速(PSVT)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翠乔;刘永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腹腔内化学治疗做为对恶性肿瘤病人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一项新的技术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此,就护理常规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下面就本文我科开展腹腔内化疗的护理体会报告.
作者:云文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例1.11岁.月经未初潮.因突发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6h,于1999年3月3日下午5时30分入院.体检:痛苦病容,心肺无异常,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作者:李瑞梅;孙秀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对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既往多局限于防治感染和保护创面的被动修复方法.因此,国内外都在试图通过刺激或诱导患者自身创面残存的上皮细胞来修复创面.我科自1999年7月~2000年5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创面6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卢长虹;李连贵;张瑞臣;张文生;王根法;吴沛东;胡太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于1999年11月~2001年10月采用QLX-Ⅵ微波治疗仪配合太达宫片治疗宫颈糜烂10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若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