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宋强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71例和非糖尿病足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组,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糖尿病足组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血纤维蛋白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及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并发症有关,因此,积极控制血糖、血脂、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糖尿病足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复杂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目的 研究65岁以上老年复杂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腹腔镜老年复杂性胆囊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LSC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SC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C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C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复杂性胆囊炎的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尹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密度减低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探究

    目的 探讨骨密度减低对老年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102例,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双能X线的测定,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低骨密度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不同性别低骨密度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分析低骨密度对冠心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服用骨密度药物(类固醇激素及双磷酸盐类)、血清肌酐、血清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②男性患者低骨密度组与骨量正常组间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骨密度减低组与骨量正常组间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低骨密度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983、7.626、7.097、5.681、5.978.结论 骨密度减低与老年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显著;同时,相对于传统危险因素,骨密度减低导致老年冠心病的风险值得警惕.

    作者:杨莞莹;李结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焦虑抑郁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13例AECOPD患者,对其一般信息进行分析,检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入选患者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者35例(30.97%),病程、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是AECOPD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焦虑抑郁发病率高,病程、CAT评分、mMRC指数是AECOPD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李宝珠;卢春玲;禹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石性急性肾绞痛门诊诊治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肾绞痛患者的诊疗现状,规范及提高急性肾绞痛的诊治疗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方法 收集以急性肾绞痛就诊的患者,以门诊病历为依据,追溯患者的诊治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 共收集106份急性肾绞痛病历,就诊例次为214次.仅12.1%的就诊医生在询问病史及查体后,直接给予首次治疗措施.84.6%的患者对疼痛不能尽快有效缓解不满意,尤其对等待检查后再治疗不满意.4.7%的患者给予电解质检查,且100%低钾,并给予补钾;51.4%的治疗中含有抗生素.结论 相当多的医生在诊断上相对保守,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患者电解质检查率偏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偏高.

    作者:冯宇鹏;连学雄;李立;李峰;赵仕佳;廖耀军;叶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71例和非糖尿病足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组,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糖尿病足组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血纤维蛋白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及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并发症有关,因此,积极控制血糖、血脂、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糖尿病足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宋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4例BPH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起居养生指导和口服非那雄胺、盐酸坦索罗辛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中药六味地黄丸,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量(MFR)、残余尿量(PVR)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病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PSS、QOL、PV、MFR、PVR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病情复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BPH比单纯西医治疗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更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不失为BPH患者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韦林言;韦智贤;黄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类Zn2+依赖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酶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属于MMP家族中的胶原酶类,其不但可以降解胶原纤维,而且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参与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了解MMP-1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可为ACS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作者:严菲;孟照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行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前后,监测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SaO2、PaO2、PaCO2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FFV1%(第1 s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雪勤;安超;张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急诊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在重症哮喘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咳嗽、气促、喘息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光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成人口腔正畸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成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口腔正畸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对照组口腔正畸采用常规的非种植体支抗疗法,并观察两组经不同口腔正畸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口腔正畸治疗后,统计其治疗效果以及其他指标,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86.7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利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CRP水平检测.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RP、TG、TC指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增加,而预后良好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RP、TG、TC含量均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并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30、6.18、8.52,均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确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在此基础上酌情辅助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晓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青年男性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与中老年男性患者存在的差异,为探索男性早发冠心病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47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老年组.收集两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既往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以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α)[LP(α)]、空腹血糖(FBG);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及1年内MACE发生率.结果 与中老年男性冠心病组相比,青年组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TC、LBL-C、Lp(α)、UA水平较低(P<0.01);血脂异常、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比例,BMI、TG、HDL-C水平较高(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均以前降支病变比例高,青年冠心病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多支病变比例低,中老年组多支病变比例高、单支病变比例低.住院期间及1年内MACE发生率青年组均低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 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三酰甘油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前降支病变,MACE发生率较低.控制体质量、戒烟、控制血脂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青年男性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张子云;邢志娟;张祥玖;耿振川;李予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股沟疝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开放组),每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较开放组长,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住院费用较开放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腔镜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其技术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费用相对较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严林;修风民;刘新峰;罗杰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内镜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采用早期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1月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内镜组50例于发病72 h内行内镜治疗;非手术组50例于发病72 h内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不行内镜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周内的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入院第3~7天APACHE-Ⅱ评分内镜组均低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天,非手术组Balthazar CT评分低于内镜组[(1.96±0.96)分比(2.64±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器官衰竭率高于内镜组(50%比14%),非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组(16%比8%),非手术组病死率高于内镜组(10%比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可以降低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是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叶立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127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与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喉癌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就诊的127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与术后随访结果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HVHL)组(79例)与环状软骨舌骨吻合术(SCPL-CHP)组(48例).经术后随访、复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效果.以术后1年内胃管拔除时间、气管拔除率分别作为吞咽、呼吸功能的评价指标,并对发声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的生存率及术后3年内的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VHL组胃管拔除时间为(10.54±2.86)d,低于SCPL-CHP组的(12.73 ±3.25)d(P <0.05);1年内气管拔除率和发音优良率分别为91.14%、78.48%,均显著高于SCPL-CHP组的77.08%、58.33% (P <0.05);HVHL组术后1年、3年时的生存率分别为89.87%、82.28%,与SCPL-CHP组87.50%、77.0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内发声切口感染、咽瘘、吸入性肺炎的比例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喉癌患者术后随访结果分析可见,HVHL术更利于患者喉部功能恢复,整体疗效优于SCPL-CHP组,但临床诊疗中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竹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小儿血管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血管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普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病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血管瘤应用普萘洛尔的“阶梯治疗方案”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或推广.

    作者:徐继鹏;姜其学;张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中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经CT或MRI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评价伤椎骨折愈合效果.结果 治疗后1周、1年,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Cobb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93.5%、92.4%比49.1%,(1.3±0.7)°、(3.2±1.2)°比(2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中药治疗后,显效27例(75%),有效9例(2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椎弓根植骨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使脊柱高度得到有效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彦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212侧肢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实验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骨折功能评分、影像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 12个月,平均10.7个月.实验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ienest评定标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0.0%、81.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结果检查优良率分别为71.7%、86.7%,对照组检查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均是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稳定性、年龄及骨质情况等综合确定.

    作者:陈穗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显微外科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V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治疗,研究组子以显微外科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精液相关参数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精子数量与精子活力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然显微外科曲张静脉精索结扎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波;邓程恩;龙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选取40例诊断为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或痰液进行采样,并对其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及分析,通过其真菌的数量及种类,对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以及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5种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株(17.5%),热带假丝酵母菌6株(15.0%),接合酵母菌5株(12.5%),可柔假丝酵母菌3株(7.5%),阿萨酵母菌19株(47.5%).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30.0%;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27.5%;因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62.5%.结论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率高与其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以及基础疾病多有关.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白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进入ICU≥l周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引起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郭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