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结肠镜诊治的效果观察

赵红波

关键词:结肠镜, 舒芬太尼, 异丙酚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结肠镜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2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丙酚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麻醉后及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进行对比。结果麻醉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结肠镜检查患者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可有效减少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感染60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源,可以表现为轻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亦可致严重的致死肺炎。但前瞻性研究表明,MP 感染仅3%~10%发生肺炎,50%以上患儿表现为上呼吸感染症状[1]。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好这部分患儿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分析如下,以期提高对 MP 感染的早期诊治水平。

    作者:罗百枝;李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4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常规氧疗、鼻塞式 CPAP 及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气喘、气促、三凹征)、动脉血气[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的变化及住院时间、预后等。结果常规氧疗有效率为50%, CPAP 有效率为79%,呼吸机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间 CPAP 组为8.9 d,较常规氧疗(12.5 d)和呼吸机治疗(12.7 d)均明显缩短(P <0.05)。结论鼻塞式 CPAP 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应用及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了有创呼吸支持对儿童气道的损害,具有无创伤、易操作、低费用、高疗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城;林业辉;范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用于晚期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眼压、视力情况及视野范围。结果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有效率为100%。视野无缺失51例,其中8例术后视野范围较术前有所扩大;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均得以纠正。结论小梁切除术可以达到遏制视功能丧失的目的,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石门县人民医院住院的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长春西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丁苯肽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仅用长春西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及神经缺损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张力带钢丝技术在骨折及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总结张力带钢丝技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方法和依据。方法对单纯锁骨骨折18例,单纯尺骨鹰嘴骨折15例,单纯髌骨骨折17例,单纯内、外踝骨折30例,肩锁关节Ⅲ型脱位8例,单纯肩峰 I 区骨折,单纯肱骨外科颈骨折9例,髌韧带近终末端开放性断裂2例,均给予张力带钢丝技术内固定。结果101例患者均固定牢靠,术后恢复良好,无断丝、断针等并发症,1例出现针尾穿破皮肤,经积极换药处理未出现感染等。结论克氏针、钢丝是非常传统的内固定材料,两者结合所组成的张力带钢丝技术,在治疗某些骨折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

    作者:李彦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医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面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后,实验组的复发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明显,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作者:姬馨彤;赵峻波;马小二;薛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呼气末正压在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在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32例机械通气CLS 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动态调整 PEEP,渗漏期选择较低 PEEP,恢复期根据液体负荷、水肿程度、尿量及呼吸指数、氧合指数预先上调 PEEP,维持渡过 CLS,以后根据病情下调呼吸机参数至撤机。对照组渗漏期选择低PEEP,监测病情,发现肺渗漏、肺水肿指征后及时上调 PEEP,以后根据病情下调呼吸机参数至撤机。比较两组患儿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预后。结果实验组1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一例肺水肿并发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4.8 d。对照组16例中并发肺水肿5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7 d。结论动态调整 PEEP,渗漏期选择低 PEEP,恢复期根据液体负荷、水肿程度、尿量及呼吸指数、氧合指数预先上调 PEEP,维持渡过 CLS,能减少肺水肿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少,预后好。

    作者:刘亚丽;陈建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肺癌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荧光支气管镜( AFB)对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行AFB检查并终经支气管镜确诊的肺癌患者100例,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普通白光( WLB)和自体荧光成像(AFI)两种光源镜检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112块呈恶性改变组织中,AFI漏诊3处,漏诊率为2.7%;WLB漏诊31处,漏诊率为27.7%。结论 AFB检查能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可及早发现肺癌黏膜局部浸润,准确判断气道内肿瘤的侵犯范围,并能早期发现肺癌术后复发及支气管黏膜的转移。但该方法亦可引起一定的假阳性,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应注意鉴别。

    作者:王睿荣;徐曼;杨岚;魏亚芝;王周勋;王娟;王媛;巨永利;李媛;李彩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胸水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热疗配合胸腔灌注化疗与单纯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胸水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 =30)和对照组(n =35)。化疗方法采用温生理盐水100 ml +顺铂60 mg 注入胸腔,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4周。治疗组灌注化疗后给予局部高频热疗2次/周、60 min/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86.67%)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控制恶性胸水,疗效优于单纯胸腔化疗。

    作者:孙红;侯纪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腔镜检查及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及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80例,对其检查治疗情况予以记录和分析。结果80例不孕症患者中出现宫腔异常情况53例,异常率为66.25%;余27例怀疑输卵管异常者,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后,其输卵管通畅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通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3例宫腔异常患者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1年内妊娠30例,妊娠率为56.60%。结论宫腔镜可直视了解不孕症患者宫内病变部位,并能给予及时治疗,使患者病变部位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琍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近年来中西医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进展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个以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病情危急为其临床突出特点的综合征,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两肾排泄功能在短期内迅速减退,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达正常值的50%以下,血尿素氮及肌配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急性尿毒症症状,约占住院患者的5%,目前病死率高达50%[1],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大重症。可见于各科疾病,尤其是常见于内科、外科、产科、妇科疾病[2]。其与祖国医学的“关格”、“瘾闭”、“溺毒”等病证认识相近。ARF 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人们普遍认识到内皮素、凋亡因子、氧自由基、细胞内钙超载等机制[3-5]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 ARF( ATN)的发生。而中医学认为主要病机为湿、瘀、毒互结,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所致。大鼠肌注甘油造成ARF 模型是目前较经典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造模方法。下面就以大鼠肌注甘油造成 ARF 模型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梁鑫(综述);王鸿度(审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发畸形胎儿B型超声表现1例

    1病例报道患者,女,23岁,孕2产1,孕23周,产前 B 型超声检查,见胎头双顶径57 mm,头颅光环于枕部中断,缺损处显示一向外突出的肿物,其内为液性暗区,暗区内见不规则光团回声(图1);颅内脑组织结构欠清晰,未显示脑中线;脊柱串珠状光带连续完整,生理弯曲存在;四肢显示不完全,左下肢股骨长度30.7 mm (图2),余下肢体显示欠规整,未测量;胎心149次/ min,律齐,胎儿腹部膨隆,胸腹盆腔探及多量的液性暗区(图3),内脏漂浮于其中,盆腔未显示膀胱或女性生殖器官,腹腔液性暗区大深度57 m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Ⅱ级,羊水暗区38 mm。提示:中孕单活胎;胎儿脑膜脑膨出;胎儿胸腹水;其他畸形(生殖器官、膀胱缺如、肢体短畸形)可能。引产后:见胎儿枕部有一囊性肿物,大小为70 mm ×60 mm ×50 mm,切开为淡黄色的脑脊液;腹部膨隆;肢体水肿粗短(似海豹样);外生殖器缺如和肛门闭锁。

    作者:梁玉华;肖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后交替应用伊马替尼与化疗治疗;另选同期化疗治疗的18例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1 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7例,有效率为6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联合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 4例,感染5例,对应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对照组骨髓抑制6例,感染6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性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许惠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单纯性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26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30~100 ml,平均50 ml。结论后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干扰腹腔内脏器、没有污染腹腔的危险,尤其适合于治疗无功能肾。

    作者:刘学进;张涛;熊建荣;朱要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芬太尼诱导小儿咳嗽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芬太尼诱导小儿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儿93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年龄4~10岁,体质量10~35 kg,性别不限,ASA 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 组)31例、利多卡因0.5 mg/ kg 组(L1组)31例、利多卡因1.0 mg/ kg 组(L2组)31例。L1和 L2组于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 kg 前经超过65 s 分别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 kg 和1.0 mg/ kg,C 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麻醉诱导期咳嗽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与 C 组比较,L1组与 L2组患儿咳嗽的发生率与咳嗽的严重程度降低(P <0.05 或 <0.01);L1、L2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小儿咳嗽。

    作者:李雷;王先锋;浦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活动日益频繁,骨折在临床上时常发生。肱骨干骨折是临床的常见骨折之一,多系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所致。该骨折的固定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有千秋,众说不一。但骨折的治疗永远离不开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三大原则,在“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用药,医患合作”的指导思想下,笔者近些年来利用中医的正骨复位骨折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76例,所有患者全部随访及评价,取得满意疗效,现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胸腹水 APSM 切片与 TCT 涂片细胞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及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对比分析胸腹水沉淀物琼脂包裹-石蜡包埋(APSM)切片与液基薄层(TCT)涂片细胞检查结果,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长葛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86例胸腹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 APSM 切片与 TCT 涂片细胞检查及活检组织切片结果资料齐全,将前两者与活检组织切片结果进行对比,比较APSM 切片与 TCT 涂片的判断结果。结果 APSM 切片制片成功率为87.8%(86/98),明显低于 TCT 涂片的98.9%(8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活检组织切片结果对照,APSM 切片的诊断正确率为96.5%(83/86),TCT 涂片的诊断正确率为94.2%(8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PSM 组对恶性肿瘤细胞学分型准确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 TCT 组的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水 APSM 切片与 TCT 涂片细胞检查准确性均较高,TCT 涂片制片成功率高、APSM 切片对恶性肿瘤分型价值高,临床上应综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案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

    作者:魏新设;张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预测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 型钠尿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抑素 C( CysC)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 CRT 的 DCM 患者36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静脉血检测 BNP、TNF-α、CysC 水平;术后随访1年,CRT 起搏器记录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次数并经程控仪分析。结果共完成随访34例,其中无事件组23例(67.65%),VT/ VF 组11例(32.35%);两组相比较,仅 LVED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LVEF、TNF-α、Cys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VEDD 是 DCM 患者 CRT 治疗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准确的预测因子,没有发现 BNP、LVEF、TNF-α、CysC 与此有关。

    作者:孙辉;陈谦谦;徐勤成;孙晓斐;魏子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获嘉县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5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术后两侧乳房基本保持对称,外形均较好,2年内患者生存率为96.0%,乳腺癌复发率为4.0%。结论对处于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保留患者乳房,保证乳房外形良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组人干扰素雾化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赛诺金)雾化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扶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类药物常规治疗,连续3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赛诺金)雾化吸入,连续3 d。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病程短,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方便、无痛苦,患儿及家属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爱玲;陈秋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