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水丽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一种修复方法。方法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32例,皮瓣供区取全厚游离植皮。结果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2年,皮瓣及植皮区外观良好,两点分辨率20~30 mm,长距离行走无皮瓣破损及骨外露现象。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杨树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利福喷丁、利福平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安阳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11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采用LHZE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RHZE方案治疗,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第2、4个月末及第6个月末的痰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病灶总有效率和空洞总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胃肠道反应、皮疹、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福喷丁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立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通许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降脂效果、心功能、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优于脂必妥片组(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射血分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脂必妥片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脂必妥片组( 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都具有良好的降脂和改善心功能效果,而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好,且药物安全性高。
作者:陈春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制胰液分泌以及抗感染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七叶皂苷钠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85.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时应用七叶皂苷钠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自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总结发病率,观察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占住院婴儿的构成比为1.3%,年龄中位数为5.52个月,初发或伴发病27例,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呕吐、惊战,无神经系统症状8例。发病相关因素:病毒感染27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1%,皮质激素减量1例。预后均良好。结论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不特异且多变,可能存在高发年龄,相关因素多样,感染和缺铁性贫血有很高伴发率,部分颅内高压反复发生,一般预后良好。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更多的、确切的相关因素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作者:张庆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为弱反应性样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再分析,以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方法选择ELISA法检测抗-HCV吸光度值/临界值( S/CO)﹤3.8的样本15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80例( S/CO﹤0.3)、B组32例(0.75≤S/CO﹤1.0)、C组40例(1.0≤S/CO﹤3.8),所有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进行复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A组FQ-PCR复检均为阴性;B 组 FQ-PCR 复检2例 HCV-RNA 阳性;C 组 FQ-PCR 复检14例 HCV-RNA 阳性,26例 HCV-RNA 阴性。结论 ELISA法检测抗-HCV为弱反应性样本,应进一步对患者进行确认试验,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董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肾结石和肾钙乳症的鉴别和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52例,肾钙乳症检查患者30例,医护工作人员观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肾结石表现为肾盂盏内强光团或强光点后方伴或不伴声影,大小不一,且具有多发性,常伴有肾盂或肾盏积水;肾钙乳症表现为肾盏周边。结论超声在肾结石和肾钙乳症鉴别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付中华;赵嫚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适用范围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宫腔镜组700例采用宫腔镜无痛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引组给予超导可视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漏吸、吸宫不全发生率、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宫腔镜组漏吸率0、吸宫不全发生率0.14%、出血量(5±2)ml、子宫穿孔率0,均低于负压吸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人工流产较超导可视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斌;吴花荣;孙继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86例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和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改善体征、住院天数、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能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
作者:廖景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并发的脑水肿患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辅助人血白蛋白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第1、14天的神经功能评分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人血白蛋白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允琴;戴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伴发疾病及临床治疗,总结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博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发病诱因、首发临床症状、伴发疾病及治疗情况等。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发病诱因为感染,76.6%的老年患者同时有2种及以上的诱发因素;老年患者多以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为主要的首发临床症状;发病时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85.1%的患者同时伴有2种及以上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但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有多个诱发因素和多个伴发疾病,而症状不典型,非特异性症状繁琐复杂;临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联合用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适当休息与锻炼,正确的指导饮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仝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 TCI)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于鄢陵县中心医院行LC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均为ASAⅠ~Ⅱ级。按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TCI组( A组)和恒速输注组( B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插管时( T2)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T1),B组低于A组(P﹤0.05);A组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总用量均少于B组(P均﹤0.05);A组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B组提前( 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及术中知晓。结论对老年LC术患者使用TCI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安全有效,有利于指导合理用药,提高麻醉安全性。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估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意义。方法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另选择我科既往住院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脱水剂的使用量、肾功能不全出现情况以及ICU停留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GCS评分高、使用脱水剂剂量少、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ICU停留时间短,而颅内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护在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效果明显,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MHD患者126例,统计低血压发生情况,并对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低血压与非低血压患者年龄、体质量增长率、白蛋白( ALB)、C-反应蛋白( CRP)、射血分数值、血红蛋白伴发糖尿病、冠心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并发糖尿病、CRP与ALB是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炎症状态、糖脂代谢紊乱、高龄与营养不良均是老年MHD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作为早期预测MHD患者低血压状态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自体脂肪组织在外伤性鼓膜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来宿州市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49例,共计52患耳,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内镜下自体脂肪组织进行修补治疗。结果49例患者52患耳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小穿孔患者治愈率﹥中等穿孔患者治愈率﹥大穿孔患者治愈率,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内镜下自体脂肪组织鼓膜修补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尤其适用于鼓膜穿孔直径较小、中央型穿孔患者的治疗。
作者:郝中平;肖嵩;王杏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锁骨钩及锁骨锁定钢板和张力带用于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锁骨远端骨折均为neerⅡ~Ⅲ型并脱位的患者,28例行锁骨钩治疗,34例行锁定钢板治疗,10例用张力带固定。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锁骨钩及锁定钢板治疗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连,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病例。张力带固定者出现2例异物反应及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拆线瘢痕愈合。有3例12周出现退针钢丝断裂。72例中,优48例,良21例,差3例,优良率为95.8%。结论锁骨钩钢板和锁定钢板稳定性优于张力带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且并发症少。
作者:冯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为(10.10±2.0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48±0.46)mPa/s、(8.02±0.87)mPa/s、(1.47±0.17)mPa/s和(42.68±3.24)%,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健;李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穿孔性阑尾炎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结束后,在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时采取腹腔镜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性更小、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131 I治疗10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1%(49/55),对照组为74%(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T3、TT4、FT3、FT4、TSH、FP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治疗后9、12、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131 I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康杰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卒中发生率。
作者:慕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