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粉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胸腺肽配合常规措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腺肽针100 mg/d静脉滴注,同时合并使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1%,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胸腺肽可调节T 淋巴细胞功能,间接调节B淋巴细胞,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ITP患者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ITP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根区;郭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支原体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并设同期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疗效.
作者:莫万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6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共1年,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个月.观察6个月及12个月肝功能、HBV-DNA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永福县中医院3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愈,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2 d;3例经手术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 d;无肠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以早期炎性肠梗阻为主,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对于长时间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肠绞窄趋势者应中转手术治疗.
作者:文昌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49例,其中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1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1例,双瓣膜置换10例,二尖瓣成形2例;移植旁路血管99支,平均2.02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发生低心排出量2例,肺不张1例,心包积液3例.49例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半年再次出现左房血栓,无死亡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宏山;戴仕林;申红亚;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10天序贯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 90例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患者,对照组(40例)应用7天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50例)应用10天序贯疗法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对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均有较高的根除率,但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HP根除率高、价廉、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作者:王玉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口服黄芪平喘止咳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与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及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黄芪平喘止咳汤,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及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分别观察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咳嗽消失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8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2例,无效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黄芪平喘止咳汤与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相当,口服给药经济,使用更为方便,也更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
作者:荆举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EV7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探讨早期重症病例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与预后趋势的关系.方法 216例门诊与住院病例按病情分为:(Ⅰ组)危重组17例、(Ⅱ组)早期重症组167例、(Ⅲ组)普通组32例.分别比较三组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其中早期重症组病例12~24 h后复查血常规1次,根据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分为:A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组49例;B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53例;C组,白细胞下降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67例.结果 ①不同病情病例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项指标统计分析:病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P>0.05),年龄、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4.9,14.15,25.98;P<0.01).②A组,49例中4例发展为危重症病例,危重症转化率8.16%,B组与C组,危重症转化率均为0,A组危重症转化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足口病(EV71)病情与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相关,病情越重、血象越高;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动态比值变化对预后趋势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姚令良;康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38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征像.结果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两端为多见,中间段较少;输尿管狭窄的部位与肾积水的程度有关,狭窄部位越高时,积水程度越重,狭窄部位较低时,肾积水程度相对较轻;输尿管狭窄的程度及病程与肾积水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龙;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作用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以来解放军331医院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碎石顺利,一次性碎石清石成功24例(92.3%),无并发症.结论 采用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具有碎石快捷、清石彻底、残石率低、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的特点.
作者:徐家朴;段俊锋;李志东;张志勇;廖一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脾蒂结扎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对8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丝线结扎并钛夹夹闭脾蒂,切除脾脏.合并胆囊结石者,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12例均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2 min,术中出血平均9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2例切口皮下血肿.结论 脾蒂结扎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费用低,是易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起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36例髌骨骨折,疗效满意.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无伤口感染、骨折端再移位、疼痛及断丝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法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避免了传统张力带固定的并发症.
作者:张光耀;景心国;姜大权;周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63.34%,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显著,具有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宫民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0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 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且患者心肌酶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加强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治疗分析对提高生存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上蔡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2006年7月到2008年6月住院收治的91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91例败血症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13例,发生率为14.3%; ②临床诊断败血症与确诊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相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脓性脑膜炎组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临床首发症状相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败血症常见并发症之一,脑脊液检查是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可靠指标.
作者:曹香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 ;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安全,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
作者:董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T)及纤维腺瘤(FA)中CD9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给10例良性叶状肿瘤和10例纤维腺瘤组织进行CD99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CD99蛋白在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中呈高度表达,在纤维腺瘤间质细胞中呈低度表达,在良性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积分数分别为8.3±2.5和2.8±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99可做为鉴别 PT和 FA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浩;曹海玲;黄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鼻肠管与鼻胃管喂养对有创通气患者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创通气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鼻肠管喂养组和鼻胃管喂养组,观察喂养期间VAP的发生情况.结果 鼻肠管喂养组VAP发生率为30%,鼻胃管喂养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肠管喂养有利于减少有创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
作者:张巨荣;王法霞;林转娣;粱结柱;蔡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重度窒息儿消化道出血率达52.3%,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应用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相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