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3例临床分析

姜玉新;许一玲;李庆红

关键词:低分子, 肝素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现报告如下, 治疗干预, 治疗不当, 患者, 猝死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了除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之外的所有类型的心绞痛,治疗不当,则会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故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三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3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腰部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腰部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之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病人,除外收缩压(SBP)<100mmHg、肾功能不全、心脏传导阻滞等,首次(第一日)1.25mg依那普利口服,1次/d.次日2.5mg,1次/d,随后5~10mg(大量不超过10mg),1次/d,疗程1年.观察总死亡率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月、6月及1年LVDs、ESV逐渐减小,EF值逐渐增加,总死亡率7.9%,心衰发生率15.8%,再梗死5.26%,心绞痛发生率15.8%,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大型试验相仿.结论:小剂量依那普利早期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肯定,顺从性好.

    作者:王少学;李淑慧;刘红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方法:对24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0.4mg/ml MMC4分钟.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结果:随访6~12个月,未见翼状胬肉复发和角膜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MMC能有效抑制结膜纤维组织增生,对角膜和巩膜无损害,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作者:董仰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处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5例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后吻合口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13例(86.7%)于术后2年内复发,9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2年4例,5年1例,带瘤生存2年2例.结论:保肛术应慎重,术后吻合口复发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伍启春;方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肝癌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为止,手术仍为其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病人因年龄、肝硬化而至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肿瘤的大小,与大血管及胆道位置关系等都限制了手术的应用.射频消融为目前国际上新兴的治疗手段,具有安全、微创、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的特点.本文就射频消融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与禁忌证、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讨论.

    作者:毋子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16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疗途径.方法:就本组16例病人临床资料、分型、临床表现做一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控制血压、心率及对症处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结论:对基层医院痛人的主动脉夹层内科保守治疗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振和;王明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克雷白杆菌肺炎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7例克雷白杆菌肺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诱因、症状与体征、X线检查、治疗与转归等,以及用K-B(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93%患者有基础病,其中COPD常见,混合菌感染7例,占26%,混合菌主要为绿脓杆菌和真菌;药物敏感测验提示共分离出58株肺炎克雷白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5株,占25.9%,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和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结论:克雷白杆菌肺炎患者中63%为老年人,63%为医院感染,多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ESBLs菌株的产生,使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治疗困难,诊断依靠病原学并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治疗应根据药敏并联合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赵妍;高淑贤;魏春荣;李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间歇式牵引技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间歇式颈椎牵引技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方法:将268例颈椎病患者分成康复组(128例)对照组(140例).对照组持续式牵引,康复组间歇式牵引,观察其治疗效果,治疗天数.结果:康复组牵引1周即开始见效.1疗程(2周)总有效率达89.06%.对照组1疗程末总有效率为56.2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在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8.43%.康复组有效率为98%,仍略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式牵引、持续式牵引、牵引方式不同,减少了患者因持续牵引引起的不适感,缩短疗程,缩短了治疗时间,尽快改善症状与体征.

    作者:关继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电解质和阴离子间隙状态改变

    目的:分析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电解质和阴离子间隙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分析比较59例不同程度的HIE新生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钠、钾、氯、游离钙、测定AG值.结果:HIE新生儿中高AG30例,低AG8例,正常AG21例.轻、中、重度HIE组高AG发生率分别为19.0%、81.9%、87.9%,代酸的发生率分别为4.2%、90.1%、100%,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重HIE儿的血清钠分别为(130.2±6.0)mmol/L,(125.9±9.0)mmol/L,(120±12.8)mmol/L,游离钙分别为(1.0±0.2)mmol/L,(0.9±0.2)mmol/L,(0.8±0.2)mmol/L均低于正常新生儿,而血清钾水平高于正常儿.轻度HIE患儿的血清氯水平与正常儿无差异,中和重度HIE儿的血清氯水平低于正常儿,中度与重度HIE儿的血清钠、游离钙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低于轻度HIE儿.轻、中、重HIE儿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HIE儿可出现低钠、低钙、高钾;脑损伤的发生与高AG状态及其代酸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些病理状态与预后有关.

    作者:江凤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人心衰防治的探讨

    目的:为提高老年人心衰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136例老年人心衰患者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本组病例实践,表明对老年人心衰患者采取吸氧,抗感染,利尿,小剂量地高辛和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结论:针对本组病例显示的发病诱因,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自我保护.对老年人心衰的发生发展及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3例临床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了除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之外的所有类型的心绞痛,治疗不当,则会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故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三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3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玉新;许一玲;李庆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病变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随访样本人群的胃部病变情况的变化及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调查胃癌的发生情况.结果:943例患者中,Hp阳性率为61.4%,随访期为5~10年,平均5.5年,失访率为18.98%.其中阳性队列中发现胃癌23例(胃癌的发生率为5.7%,23/403),而阴性组确诊胃癌7例(2.2%,7/3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7).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张兴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妇炎灵、洁尔阴套装联合用药治疗宫颈糜烂与电熨疗法并发症的比较

    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病,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50%[1],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形式,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传统的电熨疗法虽然治愈率高,但并发症较多.笔者利用妇炎灵、洁尔阴套装联合用药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金花;赵瑞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

    1998年末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观察其疗效,并设对照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中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重度烧伤休克期观察及护理

    本文总结了2000年8月~2002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21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秦凤婷;原学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硝酸甘油和氯丙嗪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观察护理

    我科由1999年以来,收住小儿重症肺炎106例,在常规应用抗炎、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和氯丙嗪,经过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宪丽;杨五朵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128例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的时间分布

    本组资料报告了我院近10年1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历的发病和死亡时间分布.结果提示:发病高峰在11月~3月,月内高峰期在13日~19日,时辰高峰期为6点~11点.冬季和早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考虑为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人体活动量少、血液浓缩、血小板凝集性增加之故.每月13日~19目的高峰期可能为月亮的引力对人体的影响所致.每日6点~11点的高峰可能为:①清晨醒后至上午交感神经兴奋增加,体力和脑力劳动负荷较重;②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和血压峰值一致.血压监护证实8~10点为高峰,20点为次高峰;③清晨气温较低;④夜前服药,血药浓度已降至治疗水平以下.

    作者:贾文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对埃塞俄比亚阿达姆医院1999年3月~1999年9月使用产钳分娩(FD)与胎吸分娩(VE)的2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儿的并发症分别为软组织损伤和头皮血肿.FD和VE组从出口到中位牵引产伤有明显的不同(P<0.01),对产妇的影响FD和VE组无明显差异(P>0.05).VE组对新生儿可引起更多的软组织损伤(P<0.05).结论:FD和VE仍是解决阴道分娩的重要手术,应正确掌握指征,熟练操作,以期降低母儿并发症.

    作者:陈淑霞;陈永红;宋保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对2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救治成功18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急性毒鼠强中毒毒性大,发病急聚,症状重,进展快,抢救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早洗胃,尽快、彻底地制止抽搐.

    作者:白晓华;张文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血管病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少数病人癫痫发作为脑血管病的首发症状,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我院自1996年~2001年住院的脑血管病合并癫痫发作的5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葛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