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高;余洋;樊效鸿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实践运用。方法:60名在本院实习的护理中职学生依据学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骨科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查房方式,对两组护生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以及带教质量(包括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增加、交流水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分别为(83.12±10.91)、(94.11±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0±8.10)、(81.76±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带教质量比较,实验组护生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护理程序在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琴;王翠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改进延胡索醋炙水煎工艺。方法:优化醋润参数,加快润透进程;以HPLC法测定醋炙品水煎液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比较加醋润透后,延胡索炒干与否对生物碱溶出的影响。结果:醋润参数优化后,润透速度提高7.1~38倍;润透后直接煎煮较炒干后煎煮,延胡索乙素提取率提高5.76%。结论:对于含醋延胡索且采用水煎工艺的中成药,合理工艺为:将延胡索破碎成粗粉,加0.2倍量的米醋拌匀,于40℃密闭闷润0.5小时,直接水煎。
作者:王睿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管状胃在食管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行管状胃成形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P<0.05)。结论:应用管状胃成形术治疗管状胃患者,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明星;聂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在运动系统模块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骨外科学方向120名学生分为2组。在运动系统模块课程临床教学中,分别采取单纯的传统教学法和P B 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考察各组成绩。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除知识的全面性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外,实验组在知识掌握牢固程度、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LB教学方法应用于运动系统模块课程临床教学中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梅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药真伪,掺假对临床使用药效有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以下中药伪品及掺假,要认真区分鉴别,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作者:王乐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气管道管理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57例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气管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手术前、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手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查患者气管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两个时间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的气管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伯林;王庆安;李良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确诊的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时间为4周: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加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对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其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谢荣波;王俊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后进行有效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我科收入一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低钙血症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有效的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控制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常规进行预防性静脉滴注钙剂治疗。在进行静脉补钙治疗的过程中,从护理方面加强病情观察,落实相应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低钙血症重症发作导致严重后果,病人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增加,但是医院的人力资源相对紧张,无法为出院患者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理中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需求。社区家庭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将医院与社区卫生站工作联系在一起,以医院为中心,联合多个社区的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从医院到社区的完整医疗服务。
作者:张欢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 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作者:林大勇;刘晏辛;李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针刺介入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加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抑郁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SSR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介入抗抑郁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及随访时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状况以及治疗第1、2、4、6周的SERS副反应量表评分状况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1、2、4、6周及随访时的HAMD抑郁量表总评分和S E R S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给予患者进行针刺介入抗抑郁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作者:屈小江;尹长江;严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韦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就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和新生化指标的检验,记录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员的常规生化指标(TP、ALB、GLO、A/G)及新生化指标(ADA、PA、LA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高频多普勒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诊治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来诊时均进行高频多普勒进行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结果,观察高频多普勒对良性与恶性肿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在高频多普勒检查中良、恶性肿物的超声征象比较。结果:150例患患者,经超声诊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38例,终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10例,恶性肿瘤40例,灵敏度为96.36%,特异度为85.00%。对良性肿物与恶性肿物的高频多普勒征象进行比较后发现,肿物边缘毛刺、微钙化、血流信号L/T、穿支血管、频谱形态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好,超声征象明显,对于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够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新群;钱美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发表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针对卵巢癌筛查效果的试验显示,基于血液检测的筛查可显著降低这类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中风后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中风偏瘫后肢体麻木、疼痛、肿胀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自拟“中风熏洗方”中药熏洗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64例患者临床有效率90.4%,63例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风熏洗方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且方法简便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明仙;罗正琪;陈眉;叶芳;王昆;赵治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红源达”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临床资料统一登记管理,专人负责,设立治疗前后对照组研究收集临床生长发育各指标,纵向对比分析。结果:165例应用糖铁复合物治疗,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前后对比,隐匿性贫血(Ⅰ)组:体重(K g)(10.89±2.51;11.46±2.50),身长(c m)(79.92±0.49;82.46±1.21),头围(cm)(47.64±2.01;48.01±1.96);隐匿性贫血(Ⅱ)组:体重(Kg)(9.81±2.60;10.45±1.91),身长(cm)(79.12±0.51;82.17±1.32),头围(cm)(46.88±2.11;48.34±1.46);轻中度贫血组:体重(Kg)(19.71±2.66;10.44±2.01),身长(cm)(78.04±0.38;81.46±1.36),头围(c m)(46.51±2.16;48.39±1.26)。结论:应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营养性铁缺乏症临床疗效较好,小儿胃肠道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
作者:李莹;李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3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手术组(宫颈环扎术)32例和非手术组11例,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存活率、平均延长孕周两项指标。结果:新生儿存活率手术组为70.4%,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33.3%(P<0.05);平均延长孕周:手术组13.6±3.212周,明显长于非手术组6.2±2.146周(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容易导致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而宫颈环扎术可以显著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妊娠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作者:姜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已随机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腹腔引流时间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康复迅速、安全可靠等特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华君;李忠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