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田
目的 通过90d大鼠喂养实验,了解牡丹花的亚慢性毒性,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 试验设3个试验组、1个阴性对照组.每日灌胃.单笼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一般表现,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1次体重和2次食物摄入量,计算每周及总的食物利用率.连续灌胃90d,每周记录体重及摄食量,灌胃结束后,做血液学、病理学等检查.结果 大鼠90d喂养试验:临床检查、血液细胞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脏器称量结果表明各检验项目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雌、雄性大鼠的肝、肾、胃、肠、脾、睾丸、卵巢均未见与试验用样品有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通过各项指标的观察,未见实验样品对雌雄大鼠有明显毒性作用.
作者:谢韬;范文今;杨鸿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深圳梧桐山地区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污染状况,研究其规律.方法 采集2011年-2013年梧桐山地区代表性泉眼的泉水,同时以出厂末梢水为对照,利用固相萃取富集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PAEs含量,统计其特点与规律.结果 泉水中PAEs污染水平总体上不超标,中位值从“未检出”至1.296 μg/L,主要污染种类是DBP,DIBP,DEHP和DMP,其中有12.0%的泉眼水超过3.0 μg/L的DBP卫生标准,泉水PAEs污染水平大于出厂末梢水.结论 深圳梧桐山地区泉水PAEs污染水平总体上在国家标准安全范围内,但比出厂末梢水高,有未知健康危险.
作者:吕海燕;曹小云;蔡俊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掌握思明区部分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添加状况.方法 通过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样,依照国家相关方法开展检测,并根据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肉制品、小麦粉制品、加工食用菌、非发酵豆制品、加工蔬菜、饮料、蜜饯凉果等7类食品253份,总体超标率为24.5%,超范围添加检出率为17.2%,过量添加检出率为6.96%,添加非食用物质检出率为1.10%.以样品类别计,超标较严重的是小麦粉制品、加工蔬菜和非发酵豆制品,超标率分别为56.9%、48.1%和17.6%.以项目类别计,明矾、甜蜜素、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较为严重,分别为56.0%、21.0%和19.0%.结论 样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的情况不容乐观.建议运用社会共治的理念解决存在问题.
作者:邓辉强;汤新华;李恩;曾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拉曼光谱扫描,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建立样品的快速鉴别模型.方法 采用拉曼散射光谱法,激发波长785 nm,激光强度和积分时间根据样品的特性进行调整,对收集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样品进行拉曼光谱扫描,以替硝唑、葡萄糖为两个主成分,选择特征谱段,建立化学计量学模型:谱段为970 cm-1~1140 cm-1与1160 cm-1~ 1580 cm-1;光谱预处理方法为矢量归一与一阶导数(30点平滑);采用主成分光谱和主成分参考光谱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阈值为0.95,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所建立的鉴别模型对验证集中的样品能够作出准确无误的判别.结论 通过验证试验表明,模型结果准确可靠,所建方法准确有效,可用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快速鉴别,适用于市场监督抽样.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食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镰刀菌烯酮(Fus X)等B类单端孢烯霉族类真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84+16)溶液浸泡超声提取、227净化柱净化后,以水(A)和乙腈(B)为流动相经BEH C18柱(2.1 mm× 100 mm,1.7μm)梯度洗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在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下同时测定.结果 该法线性范围:DON、3-ADON、15-ADON、Fus X、NIV5 ng/ml~900 ng/ml,r≥0.995,平均加标回收率75.2%~90.9%,精密度为3.4%~6.5%.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食品中的DON、3-ADON、15-ADON、NIV、Fus X的同时测定及确证.
作者:张剑峰;孙艳芳;李健平;安宏;王晓婧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方法 采用吹扫捕集器富集水中的环氧氯丙烷,在解吸温度为250℃、气相进样口温度为160℃条件下,DB-5MS 60 m×0.25 mm× 1.0 μm毛细管柱分离,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选择特征离子57 m/z定量.结果 水质中环氧氯丙烷浓度为0μg/L~20.0 μg/L时线性相关系数r>0.999,按1.0μg/L、6.0 μg/L、10.0 μg/L浓度加标时回收率为84.9%、91.0%、104.3%,精密度(RSD%)为7.3%、6.5%、4.1%,检出限为0.04μg/L.结论 本方法能简便、快速、有效地分离检测水中环氧氯丙烷,并能同时分析其他30种挥发性有机物,满足生活饮用水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要求.
作者:刘国平;黄诚;陈华宜;薛荣旋;周日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直接提取测定大批量样品的乳粉样品中硒的方法.方法 样品不经传统的酸消化法而是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及双氧水对奶粉样品进行碱水解处理,直接超声提取,通过微孔滤膜过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对乳粉标准物质及各种类型的配方乳粉的实际检测,得到方法检出限0.05 μg/L,奶粉样品按0.5g取样量计算方法检出限为0.10 μg/kg,方法线性范围0μg/L~500 μg/L,相关系数(r)优于0.999,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8.4% ~1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方法的各指标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准确可靠,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大批量乳粉样品中硒含量的测定.
作者:袁媛;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查找引起此次聚集性感染事件的病原菌,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并为快速诊断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暴发事件积累经验.方法 对一工厂内发生的不明原因发热事件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临床特征,并采集病人咽拭子及周围环境涂抹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和系统鉴定以确定感染病原.结果 调查共发现22例可疑病例,77.3%具发热(体温≥37.5℃)并咽痛、100%咽部充血,77.3%扁桃体肿大,54.5%可见咽部化脓点,50%伴头痛,86.4%伴全身酸痛.采集7份(43.75%)咽拭子标本检出灰色菌落,直径3 mm左右,具明显β溶血环的链球菌,经鉴定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结论 此次聚集性感染事件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但因溯源信息量不足,病原分离鉴定在分析事件起因方面起关键作用.
作者:张彦丽;刘容珍;张桂玲;李宝法;陈振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实验共收集199例血清,其中肝恶性肿瘤患者83例,肝硬化患者40例,肝炎患者36例,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样品中GP73的浓度,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标本中AFP的含量.结果 GP73临界值取112.5 ng/ml时,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佳,分别为83.13%和77.58%,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5;AFP临界值取10 ng/ml时,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0%和70.69%,AUC为0.756.两者联合检测时敏感性可达91.57%.结论 GP73可作为一项较好的肝癌诊断指标,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陈素云;倪英玲;李俊;沈波;吴春龙;赵志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危险行为和HIV、丙肝、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2年-2013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00人,HIV抗体阳性者6例,HIV抗体阳性率为0.75%;梅毒抗体阳性者234例,梅毒感染率为29.25%、丙肝抗体阳性者5例,丙肝感染率为0.63%;性病以梅毒、生殖器泡疹的构成较高,分别占69.85%、18.81%.结论 性病门诊就诊者中HIV感染率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性病患病率高,提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在性病病人中的蔓延扩散.
作者:田晶;张旭;白梅;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心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浓度变化及其与肥胖、高血压及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86例中心肥胖型高血压患者(G1组)、79例中心肥胖型无高血压患者(G2组)和82例正常对照者(G3组),分别测定血清FFA、胰岛素水平、血压及腰围等人体一般指标.结果 空腹状态下G1组FFA明显高于G2、G3组(P<0.05),G1、G2组INS明显高于G3组(P<0.05).口服葡萄糖2h后,G1、G2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G3组.空腹FFA与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口服葡萄糖2h后胰岛素水平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心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并与其血压、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江永青;胡志坚;谷翔;唐新虎;谢福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二甲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被测有机物经活性炭管吸附,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FFAP(30 m×0.53 mm×1.2μm)色谱柱分离,初始柱温60℃,保持0 min,以10℃/min的速度升至120℃,保持2 min,分流比:20∶1,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所测9种化合物在7 min内能有效分离,定量分析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各组分方法检出限在0.19 μg/m1~0.54 μg/m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7.5%~ 104.5%之间.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好,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二甲苯的同时测定,大大地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作者:冯婉丽;李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操作简单的超快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方法 根据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的测定原理,用梅毒螺旋体脂蛋白(TPP17)的特异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合成其引物和探针,通过PCR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研究,建立圆盘式超快速荧光定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用于梅毒的筛选和诊断.结果 本法的特异性为100%;低可检出10个拷贝的质粒DNA分子;该方法的精密度好,阳性质控品和阴性质控品不同时间测定3次及同一时间5次重复实验结果CV值均<5%.结论 本法的建立有助于梅毒的快速诊断,对于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增殖能力判断具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张慧嫦;吴忠华;龚晗英;冯长访;郑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采用动态涂层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不同种类溶菌酶含量.方法 通过均相反应合成季铵化纤维素(QC),运用500 μg/ml QC对毛细管涂层以抑制溶菌酶吸附,并对不同种类溶菌酶进行分离检测.结果 QC有效抑制毛细管内壁对溶菌酶的吸附,显著改善蛋白质的分离效果,同时实现对人和鸡溶菌酶的定量检测.鸡溶菌酶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1,检出限和定量限为0.022 mg/ml和0.073 mg/ml.人溶菌酶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为0.016 mg/ml和0.053 mg/ml.鸡溶菌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4%(RSD =5.2%),人溶菌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7%(RSD =4.3%).3个浓度水平溶菌酶含量测定的日内精密度RSD(%)为2.7% ~6.5%,日间精密度RSD(%)为3.9%~7.0%.实际样品分析对溶菌酶含片和人泪液中溶菌酶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论 该方法适合生物、医药制剂等样本中溶菌酶的检测.
作者:赵凌国;丘汾;李可;周海涛;梁肇海;谢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的银、钡、铍、镉、钴、铬、镍、铅和锶的含量.方法 采用硝酸+高氯酸(4+1)作为消化液,湿法消化处理人血清,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分析其中的以上元素.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其含量.结果 各测定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范围0.004 ng/ml~18.0ng/ml,RSD在0.37% ~ 8.57%,回收率在80.1% ~98.5%之间.结论 该方法可以作为人血清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丁宇;颜怡菁;曹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江西省麻疹网络监测数据和质量控制,评价实验室网络建立和运转情况.方法 对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正式建立以来10年的各项实验室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对2003年-2012年检测麻疹IgM抗体8 033份标本,阳性率为40.81%;风疹IgM抗体3 787份标本,阳性率为17.80%;在204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毒株19株,经鉴定为麻疹野病毒H1a基因型,风疹毒株13株,经鉴定为风疹野病毒1E基因型.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实验室诊断率从2004年的16.60%上升到2012年的100%.国家麻疹实验室及WHO对省级麻疹实验室的职能考核、血清再证实与现场认证成绩为满分或优秀;省级麻疹实验室对市级麻疹实验室进行职能考核和血清标本再证实等各项质控指标逐年提高并达到较高水平.结论 江西省已建立了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在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龚甜;熊英;周顺德;施勇;张艳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在规范化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准确规范完成诸如样品记录、原始记录、报告单、统计报表等等工作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一些重复的数据进行录入.如果能用好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透视表等功能会大幅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建立艾滋病实验室EXCEL数据库管理模板为例,简要介绍如何通过IF、VLOOKUP等基本函数和数据透视表等应用进行实验室数据管理和分析.
作者:陈杰毅;杨育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分别用国标方法与培养基稀释法对保健食品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选出更适合保健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法.方法 对7批本身存在微生物并且含一种或多种抑菌成分的保健食品,分别采用国标方法和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国标方法测定结果中,出现了稀释级之间不成10倍关系的情况,这是由于保健食品中含有的抑菌成分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从而使计数结果不准确.国标方法测定结果低于培养基稀释法测定结果.结论 在采用国标方法对保健食品进行菌落总数测定时,如果出现稀释级之间的菌落数不成10倍关系的情况,建议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测定,并将培养基稀释法结果作为终结果.
作者:王似锦;张光华;刘文杰;牛振东;高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探讨天津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生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rs4646994和rs35397082基因多态性及血浆浓度的相关性,找出天津地区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提供相应的检测指标.方法 用基因测序技术以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1例健康志愿者的ACE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血浆浓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rs4646994的插入型SNP与急性脑梗病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rs35397082的插入型SNP却只存在于脑梗死病人组中,比例高达40.91%,插入型的rs35397082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同时病人组的AC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 天津地区rs35397082的插入型似乎为脑梗死发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血浆中ACE的浓度也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该初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预防天津地区的脑梗死发生提供一定的检验指标.
作者:白雪莹;徐晨;杨立顺;刘津;张莹;刘运德;鲍会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茶叶中铅、砷、铜、镉、铬、锌、钴、镍、锡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为茶叶种植、加工生产和安全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福建省主要产茶地和市场随机抽取不同品种茶叶135份,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 茶叶中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锌>铜>镍>铅>铬>钴>锡>砷>镉,不同品种茶叶中铜和锌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闽北地区产茶叶中锌、铜、镍的平均含量高于闽南地区,闽南地区产茶叶中的铅、锡高于闽北地区,其他元素两地区相当.茶叶中铅、砷、铜、镉、铬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福建地产茶叶中重金属污染较轻,且不同地区不同茶叶中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周娜;白艳艳;王文伟;潘秋仁;骆和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