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微量铅

张丽云;刘淑晨

关键词: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化物发生, 铅, 食品, 生活饮用水
摘要:铅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一种具有蓄积性的有害元素,当摄入过量时会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危害.人体铅的主要来源是食品,每天约400 μg,生活饮用水10μg,空气20 ng.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大兴区2006年食品污染物铅、镉状况分析

    目的:根据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会议精神,结合北京市食品污染物监测的实际情况,2006年北京市大兴区通过监测食品中铅、镉含量,了解了大兴区部分食品铅、镉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结果:2006年共监测7类80件食品,其中铅超标率为6.25%,镉超标率为3.75%.结论:结果显示食品中铅、镉在本地区污染不严重,但由于各类食品中都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仍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作者:赵冬丽;巩俐彤;房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中的铅

    测定尿铅的方法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电位溶出仪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需要硝酸-高氯酸消化,在操作过程中,酸雾、有机溶剂、氰化钾等影响着操作人员的健康,而所用的玻璃仪器较多,用硝酸浸泡后,驱铅是否干净还是个未知数,试剂中铅的含量也严重影响着测定结果.电位溶出仪法有时由于电极的原因结果相对不是很稳定.而本文采用了加入基体改进剂,将尿液进行适当的稀释后,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钱国英;李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从鸭羽为原料的水洗羽毛制品中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

    目的:对水洗羽毛制品进行微生物污染调查,提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高度重视水洗羽毛羽绒制品的卫生状况.方法:按照GB/T10288-2003《羽毛羽绒检验方法》附录A中A.6.4亚硫酸还原梭状芽胞杆菌的计数进行操作.结果:从一件以鸭羽为原料的水洗羽毛样品中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结论:中国是全球大的羽毛羽绒及其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强羽毛羽绒及其制品的监测,有利于避免遭受贸易壁垒,更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

    作者:杨毓环;陈伟伟;洪锦春;张巧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吹扫效应与室内空气污染

    目的:探讨吹扫效应与室内空气污染.方法:对具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宾馆中的可吸入颗粒物、CO2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检测分析.结果:有滤尘罩的中央空调系统管道送风口终端(客房送风口)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小于房间中央的浓度值(P<0.05),有显著性差异.气态污染物CO2在客房送风口端的浓度与房间中央的浓度值(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房间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浓度的增高是由于送风口的吹扫气流使得房间静止的颗粒物被吹扫搅起的结果.CO2等气态污染物在送风口终端与房间中央的浓度差异应取决于新风量的大小.除颗粒物本身的致病因素外,作为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载体颗粒,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应避免在有污染可能的房间内吹扫效应所导致的进一步传播.室内空气污染在不同的建筑几何结构中表现为相应的、动态的变化规律,污染物的吹扫效应是对其一定规律的总结.

    作者:谭天媛;李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中甲胺磷的气相色谱分析及灌流吸附后的清除效率

    目的:研究血中甲胺磷的分析方法及血样灌流吸附后对毒物的定量清除率.方法:采用HA230树脂吸附柱对中毒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将吸附后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ng,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4.3%~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4.38%~5.12%.灌流吸附后血中毒物的清除效率为94.3%%~98.9%.结论:用HA230树脂吸附剂进行血液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中甲胺磷浓度.对抢救重度甲胺磷中毒的危重病人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雁君;高知义;卢英华;张建萍;程晓平;闫慧芳;王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庆市9 528例体检人群脂代谢特点及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重庆市体检人群脂代谢水平和脂代谢异常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分析14 918例健康体检人中进行了血脂检查的9 528例人群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血脂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段及男女间脂代谢水平和各类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脂代谢异常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和血糖(GLU)的相关性.结果:9 528例健康体检人群中脂代谢异常数为3853(40.4%),高TG2504(26.3%)、高TCl901(20.0%)、高LDL-C1573(16.5%)、低HDL-C383(4.0%),其中一项指标异常1978(51.3%)、两项指标异常1260(32.7%)、三项指标异常597(15.5%)、四项指标均异常18(0.5%);高TC、高TG和高LDL-C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而70~年龄段各项脂代谢水平和高TG和高LDL-C有降低的趋势;男性体检人群脂代谢水平和脂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性别、年龄、BMI、血压和GLU五项因素均对TG和LDL-C异常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影响TC代谢的因素是年龄、血压和GLU;性别、BMI和GLU对低HDL-C发生率也有显著影响.结论:脂代谢异常在重庆市体检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通过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而利于对脂代谢异常疾病的防治.

    作者:郑隽;王永红;王继红;李启富;谢友红;谢微波;邓学洁;刘正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目的:了解鞍山市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方法: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对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提取、分离以及定性定量分析,优化了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结果:在佳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大多数小于1.0 μg/L(按水样体积1 L,提取液定容体积为1.0 ml计),回收率为60%~130%之间.结论:此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日常监测.

    作者:孙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80 562名从业人员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1995~2005年间从业人员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快速环状卡片测试方法(RPR)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对80 562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梅毒抗体阳性306例,阳性率37.98/万,其中男性83例,女性223例,以娱乐业从业人员阳性率高为50.47/万.结论:我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从1995~200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至2005年有所回落,阳性率同1998年持平.

    作者:朱国良;平国华;周伟艳;朱旦蓉;姚漫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铁岭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明确监督检测工作重点.方法:对铁岭市内4类公共场所(旅店、洗浴场所、理发店、美容院)共410份公用物品卫生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410份公用物品总合格率为68.3%.结论: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的卫生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努力提高对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孙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tDNA 4 977 bp缺失突变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在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氧自由基生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基因组,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功能,以母系遗传的方式进行遗传[1].研究表明,mtDNA突变与电离辐射、肿瘤和生物衰老等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在这些情况下,mtDNA会发生许多不同的缺失,从而影响生物体正常功能的行使.特别是对mtDNA 4 977 bp缺失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的尝试.

    作者:陈晓培;王平;吕玉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06年杭州市麻疹病毒分离株N和H序列分析

    目的:分析杭州市2006年杭州麻疹病毒分离株N与H核酸序列变异情况.方法:用RT-PCR对6个临床急性期麻疹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及其麻疹病毒分离株的(Vero-slam细胞培养)扩增核蛋白(N)和血凝素蛋白(H)基因片段,并对本次分离株的核酸序列与近期分离株和疫苗株进行对比.结果:从标本中直接检测N片段基因的结果与细胞培养病毒的结果完全相符.本次分离株N片段基因与分离株浙江CHN/9.05/7、浙江CHN/02/2相似性分别为98.96%、96.04%,与疫苗株Shanghai-191、Changchun-47相似性均为94.58%;分离代表株H基因片段与分离株浙江CHN/02/2、浙江CHN/9.05/7相似性分别为99.59%、99.07%,与疫苗株Shanghai-191、Changchun-47相似性分别为95.14%、95.04%.结论:RT-PCR直接从标本中检测相关基因片段可作为分子病毒学研究的方法,但经细胞培养增殖后效果更好.麻疹病毒尽管遗传稳定,但还是存在着变异.

    作者:黄志成;濮小英;祝水芬;于新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06年吉林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吉林省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省乃至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有效地预防、预测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度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625件,检出沙门菌97株,检出率15.5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检出率13.44%;大肠杆菌O157:H7 9株,检出率2.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检出率13.4%;副溶血弧菌3株,检出率3%;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速冻生制面米食品品种污染较重,另外熟肉制品、蔬菜色拉、非发酵豆制品等即食食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作者:辛生;刘桂华;龚云伟;杨红;孔祥云;安笑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鸡蛋中甲硝唑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鸡蛋中甲硝唑的残留量.方法:采用乙腈提取鸡蛋样品中的甲硝唑以及内标替硝唑,以Diamonsil C18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采用正离子方式,选择反应监测.结果:采用空白鸡蛋基质制作标准工作曲线,鸡蛋中甲硝唑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25 μg/kg,定量检测限为0.05 μg/kg(S/N=15).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98.1%~107%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4%以下.结论:本法快速、灵敏、准确,可实现鸡蛋中甲硝唑残留的痕量检测.

    作者:权伍英;栾燕;谷晶;李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波长催化光度法测定水和人发中痕量铁

    目的:建立用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利用铁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蓝和茜素红褪色反应,分别在390 nm和610 nm处测量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的变化,用双波长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离子.结果:测定铁离子的线性范围:0.050~1.20 μg/25 ml,检测限:3.2×10-11 g/ml.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和人发中痕量铁的测定.

    作者:王晨璐;孙登明;崔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酪蛋白磷酸肽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酪蛋白磷酸肽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不同比例的乙腈、0.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用带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方法检测限为10 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2%,回收率为91%~103%.结论:本方法前处理简便、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保健食品钙片中酪蛋白磷酸肽含量的测定.

    作者:田随安;张向兵;李永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11月~2006年4月流感爆发分析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11月~2006年4月流感爆发进行分析,以便制定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集集中发热疫情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微量血凝抑制实验进行鉴定.结果:共采集标本17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101株,流感病毒分离率57.06%.流感爆发占集中发热疫情的88.46%,以小学流感爆发为主(95.56%).2005年11月~12月,为甲1型流感爆发,2006年3月~4月,为乙型流感爆发.结论:流感爆发是集中发热疫情的主要原因,且以小学流感爆发为主(95.56%).北京地区3月份仍可出现流感爆发的流行高峰.

    作者:白瑞婷;杨立清;邵希凤;张晓曦;马建新;张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提取剂对春花胡枝子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提取对春花胡枝子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水、乙醇、甲醇做提取剂,可得粗黄酮粉,将粗黄酮经大孔树脂纯化得精制黄酮.采用盏碟法及平板计数法测定4种黄酮粉抑菌活性.结果:以甲醇、乙醇、水作溶剂可从春花胡枝子叶粉中提取到黄酮含量不同的粗黄酮粉,经大孔树脂纯化后可得到含黄酮74.8%的精制黄酮粉.4种黄酮粉对6种受试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存在很大差异.相同条件下,春花胡枝子黄酮粉对酵母菌、小麦赤霉菌、苹果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pH值对春花胡枝子黄酮粉的抑菌活性有较大的影响,超过或低于佳pH值范围时,抑菌活性急剧下降.结论:不同溶剂提取的春花胡枝子黄酮粉黄酮含量及体外抑菌活性不同.

    作者:陈乃东;周守标;罗琦;胡金蓉;柳后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方法(ELISA)检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按要求采集农村集中式水厂源水,同时用HPLC法和ELISA法双盲测定,比较结果;选择微囊藻毒素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水体,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标准用ELISA法各进行6次测定,统计出相应的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结果:ELISA法检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准确度及精密度较理想,与HPLC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LISA法实用、准确、简便、快速,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作者:余天莉;蒲朝文;何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稳定高表达人野生型DNA polβ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生物学特征

    目的:建立稳定高表达人野生型DNA聚合酶beta(polβ)的食管癌细胞系Ec9706,并对该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将人野生型polβ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AC3转染入Ec9706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经G4l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RT-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polβmRNA的表达水平,绘制生长曲线,软琼脂实验测细胞克隆形成率,MTr法测转染前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转染细胞荧光强,转染效率高,RT-PCR结果表明转染细胞的polβ表达较空载体转染细胞、对照细胞增加.转染前后细胞生长速度接近,转染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多被阻滞在S期,在软琼脂实验中克隆形成率增加,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人野生型polβ的Ec9706细胞系,polβ的高表达与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恶性增殖能力及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敏;付庆;赵国强;董子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蓖麻毒素及其检测技术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是一种从蓖麻种子的胚乳中提取的植物蛋白毒素.一个多世纪以来,RT因其具有强毒性而引起人们的兴趣.由于RT来源广泛,毒性较高,已被外军作为武器化的一种毒素加以研究[1].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公约把RT列为为严格的控制对象之一,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RT军事价值的关注.

    作者:王俊虹;康琳;高姗;贾杨;王景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