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革实习中期考核方法提升学生应用护理程序能力

吴卫琴

关键词:考核, 学生, 护理, 实习
摘要:目的 探讨实习中期考核方法,提升学生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方法 对75名安徽医科大学04级护理本科生,实习中期,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以案例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进行能力考核.结果 小组得分高94,低76.8,总平均达86.1,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达90.4%,绝大数学生(94.5%)认为该考核方法 可提升其应用护理程序能力.结论 以小组为单位,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案例式考核方法 有效可行,可提升学生的应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
中国校医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肌内注射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肌内注射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 280例接受肌内注射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肌内注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比较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后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性化的舒适护理,客观上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质量.

    作者:赵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的现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年1~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9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有异性亲密朋友的比例为63.7%,被迫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1.3%,自愿地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5%,初中生高于高中生(P<0.05).性伴侣的数量为2人及以上的比例为59.7%,男生高于女生(P<0.05).性行为前喝酒或使用药物的比例为28.9%,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1.2%,曾怀孕或使别人怀孕的比例为21.3%,第1次性行为的年龄为11岁及以下的比例为23.3%.性别为女性、不知道HIV病因为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24、1.296,而年龄为保护因素,其OR值为0.858.结论 应加强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

    作者:朱春燕;王家骥;周志衡;李芳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扬州大学160名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工作价值观与职业倾向的关系,为学校就业引导和职业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个人基本资料问卷、大学生工作价值观量表和职业兴趣量表对扬州大学的16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1)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重视程度依次为:组织安全>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自我成长>社会价值>安定休闲.(2)女生比男生更加重视组织安全与安定休闲,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注重个人的自我成长,文科生比理科生更注重组织安全和自我实现.结论 学校应针对毕业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

    作者:秦曙;陈家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福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旅游安全与卫生意识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大学生旅游安全与旅游卫生意识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好地防范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福州大学城地区5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大学生基本树立了旅游安全与旅游卫生意识,但旅游过程中真正采取防范旅游安全与卫生事故措施的大学生比例较低.结论 学校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建立比较严格的学生集体外出安全责任制度,尽可能避免旅游安全与卫生事故的发生.

    作者:林鹭;王方刃;杨翠玥;庄妙慧;陈珞;陈锦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造成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的因素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感染有效的方法.而接种后无应答者仍然是HBV的易感者.解决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应答问题,对控制人群HBV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1].

    作者:邓超;陈伟;汤鲁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80例综合护理分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由病毒引起,亦可由细菌引起,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多.轻者仅表现为呼吸道的局部症状,重者可伴有发热,甚至超过39℃.

    作者:高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青年学生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18例

    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的、且随着体位改变而消失的一种正常变异,多见于健康青年男性.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青年人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褚韩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东海县5起校园水痘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通过对5起学校水痘爆发疫情的调查,了解水痘爆发原因,掌握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的控制校园水痘及其他传染病疫情爆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5起水痘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研究,用CS 10.31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五起水痘疫情总罹患率6.41%(91/1419);发生在5个乡镇的4所村小学及1所镇中心小学,91例发病学生均无水痘疫苗接种史.县疾控中心应急反应均在1 h之内,5起疫情在采取措施后无新发病例.结论 5起疫情均是由于学校报告不及时,延误了疫情的佳控制时机;提示教育部门要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敏感性,以便及时遏制校内传染病爆发流行.

    作者:尚红梅;张振宇;朱莲;陈晓芹;孙和平;张健;谢冰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6岁儿童家长对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儿童家长对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订儿童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园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710名家长中体质量超标与肥胖比例为20.8%和2.8%,24.4%的家长能正确回答肥胖原因;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正确率分别为15.2%和21.4%;控制措施的正确率为42.8%;对于膳食宝塔、每日烹调油量、每日三餐能量比例的正确率分别为25.1%、38.9%和87.3%;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BMI与得分高低有关联.绝大多数家长对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的控制表现出积极态度,但每天坚持锻炼者仅占1.8%;每周能带孩子户外活动1~2次的占59.3%;55.5%的儿童每周吃油炸食物次数>1次;52.0%的儿童晚上睡觉前会再给孩子进餐.结论 儿童家长对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的控制态度较好,但是有关知识相对缺乏,尚存在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应加强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

    作者:孙兰虎;张庆巧;王秀娟;李娜;王义梅;唐松梅;周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7年攀枝花市某校学生体检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实验学校2007年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体检内容主要包括身高、体质量、视力、口腔等常规检查,体质营养评价采用BMI法.结果 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5.13%,体质量超标肥胖率21.03%;视力低下率42.06%,龋患率24.96%,沙眼患病率0.54%,心脏听诊异常率0.20%.男生营养不良率低于女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率高于女生,女生视力低下率较男生高;营养不良率和龋患率有随年级增高而下降的趋势,而体质量超标肥胖率、视力低下率则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营养不良、视力低下和龋齿仍然是当前中小学生主要的健康问题.

    作者:廖静琪;蒋德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睡眠剥夺对青春期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对青春期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er大白鼠共80只,4~5周龄;雄性40只,对照组、实验组各20只;雌性40只,对照组、实验组各20只;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模型;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含量,雄性大鼠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性大鼠检测FSH、LH、雌二醇(E2).结果 72 h睡眠剥夺后,雄性大鼠实验组FSH与对照组比较、L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性大鼠实验组FSH与对照组比较、L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睡眠剥夺引起青春期雄性大鼠T、雌性大鼠E2分泌减少.睡眠剥夺是否会导致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性激素分泌减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笔者建议,应该充分保证中小学生充足的睡眠,以免引起性激素分泌减少、紊乱.

    作者:孙清梅;李冬艳;冯铁娟;张雯;王彧;陈玉松;汪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徐州地区213例胃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找出徐州地区胃癌患者特征.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006~2007年在徐州市各大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结果 胃癌患者中男女性别比2.7:1,男性与女性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中农民和管理工作者较多,收入分布中低收入患者较多.胃体癌占23.47%、胃窦癌占44.4%、贲门癌占32.39%,胃癌各部位在NSAIDs服用史、HP感染中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段胃癌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状况且不同NSAIDs服用史、HP感染状态与不同胃癌部位有关,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

    作者:李磊;黄水平;费素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患者用药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我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患者对跌打损伤药物用药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我院药师发药交待的满意度,促进我校大学生用药安全.方法 因运动损伤在我院药房取跌打损伤药的大学生患者107例,观察组54例,药师发药时详细询问伤情,并给予详细的发药交待;对照组53例,药师只是配方发药,发药交待简单或患者询问时才给予用药指导.采用问答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对所用跌打损伤药物的用药时间、用药方法 及注意事项的知晓度,对药师发药交待的满意度,并参照药品说明书和专业期刊,总结应用跌打损伤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果 调查组与对照组用药知晓度分别为94.4%和62.2%,满意度分别为90.7%和62.2%.结论 药师应重视并详细向患者提供跌打损伤药物的用药指导.

    作者:宋兵芳;解晓虎;王生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7~2008年南京市白下区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为掌握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做好卫生管理,防止相关传染病传播.方法 2007~2008年选取南京市白下区8家游泳场馆,现场采集游泳池水样,每周取样监测.结果 所有水样的浊度、pH、细菌总教均符合国家标准,尿素合格率83.4%,大肠菌群合格率98.2%,游离性余氯合格率37.6%.2008年的超标率高于2007年(X2=15.03,P<0.05).结论 南京市白下区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较差,需要加强监管.

    作者:刘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与社区健康促进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流行现状,为社区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高校551名教师(男323人,228人)进行疾病筛查.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22.32%,患病率随年龄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检出率19.96%,男性患病呈低龄化趋势;混合性高脂血症检出率15.79%,尤以40~49岁女教师突出.糖尿病检出率4.72%,空腹血糖偏高的检出率为9.26%.结论 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流行形势严峻,是高校社区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

    作者:王兆勤;张河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免疫金银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SLE和其余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 检测抗核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肌指数等指标.结果 免疫金银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阳性率为:SLE患者100%和9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和36%、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和13%、系统性硬皮病患者13%和73%、干燥综合征患者27%和82%、皮肌炎患者12.5%和37.5%、血管炎患者0%和17%、健康人0%和0%.统计分析显示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抗核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及Youdenn指数较免疫荧光法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金银法检测ANA对SLE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临床上采用免疫金银法检测ANA用于对SLE的辅助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秦苏萍;杜文平;汤仁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3~2007年龙口市各类学校餐具消毒效果分析

    为全面掌握龙口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餐饮具、炊具、容器的消毒情况,防止因餐饮具不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笔者对该市所有学校食堂2003~2007年度的餐饮具、炊具的消毒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王玉生;杜政华;温吉盛;张雨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工科大学655名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工科大学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6年4月655名教职工体检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体检结果 高血脂的检出率为29.3%,心电图改变为13.4%,高血压发病率为11.8%,血压偏高为4.3%,糖尿病发病率为4.6%,血糖偏高为4.6%.结论 工科大学教职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发病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干预,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教职工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秀英;茹祥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临床较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

    作者:唐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化(以下简称疾控文化)是疾控中心职工在长期防病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定势和行为规范,也就是疾控中心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等[1].

    作者:程言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校医杂志

中国校医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