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乐分娩镇痛仪在自然分娩第一产程中的镇痛效果分析

冯莉

关键词:导乐分娩镇痛仪, 自然分娩, 第一产程, 镇痛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导乐分娩镇痛仪在自然分娩第一产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导乐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分娩镇痛仪.比较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间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VAS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时间及VAS评分 、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分娩镇痛仪在自然分娩第一产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缓解产妇在第一产程的疼痛,缩短第一产程时间,从而减少产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本文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内行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观察组)与10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中有缺铁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组),各100例,通过血液检测分析各组患者血液中的RDW、MCH、RBC、Hb、RBC/MCV、MCV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CH、MCV、Hb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RBC/MCV指标要低于地中海贫血,且RDW指标要高于地中海贫血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液检验不仅能够检测出贫血患者,同时也能够帮助鉴别贫血的种类,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梦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 在老年妇科患者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妇科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全麻下行妇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注射舒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注射布比卡因,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和给药后5min HR、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10、15、20、30min HR、DBP、S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老年妇科患者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夏绍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基层防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晶体调位钩辅助功能在高龄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11月住院的白内障患者164例(计164只眼)高龄硬核白内障患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改良晶体调位钩辅助功能,随访术后裸眼视力 、眼压 、手术并发症及术眼恢复过程等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140只眼裸眼视力 ≥0.3,占全部术眼85.4%,术后2d,16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脱盲率达100%,脱残率达90.2%.术中后囊破裂本组发生3只眼(1.8%),娩核发生破裂1只眼,注吸发生破裂2只眼.3只眼顺利行睫状沟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角膜水肿 、眼压升高 、房水闪辉基本消失.结论: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晶体调位钩辅助功能适应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手术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术后早期效果满意,尤其适用基层医院白内障防盲推广应用.

    作者:李岩;赵治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无痛人流术患者资料,依据临床实施护理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结果:与观察组(98.11%)比较,对照组麻醉优良率(77.36%)更低(P<0.05);与观察组(11.32%)比较,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9.62%)更高(P<0.05).结论: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作者:肖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12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设观察组)、64例健康体检者(设健康组)临床资料,128例ROU患者按病情不同分两组,观察A组64例(溃疡期),观察B组64例(愈合期),三组均行荧光定量法测定口腔微生物菌群,比较组间口腔微生物菌群及细菌计数.结果:观察A组的革兰氏阴性球菌计数均比观察B组 、健康组少(P<0.05);观察A组 、观察B组的链球菌 、韦荣氏菌计数均比健康组少(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不同病情时期的口腔微生物菌群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应加强维持口腔微生物菌群平衡性,以提高疗效.

    作者:郭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砷致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精确调控细胞质和细胞核内蛋白质有序降解的途径,由泛素(Ub)、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26S蛋白酶体和去泛素化酶(DUBs)组成.UPP存在于真核细胞整个生命过程中,参与并调节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UPP出现异常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UPP通过调节Keapl/Nrfs-ARE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砷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机制.本文介绍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组成 、功能,及其在砷致氧化应激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莹;胡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及10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中的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Cyclin D1、pRb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ders分级为 Ⅲ~Ⅳ 级 、有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 Ⅰ~Ⅱ 级者(P<0.05),Cyclin D1、pRb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 Ⅰ~Ⅱ 级 、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16蛋白阳性表达与Cyclin D1、pRb蛋白呈负相关;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pRb蛋白呈正相关.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是p16蛋白 、Cyclin D1、pRb蛋白异常表达的结果.故认为可通过对三种指标进行检测来评估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李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行宫腔镜检查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行宫腔镜检查患者焦虑与疼痛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行宫腔镜检查和护理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根据患者选择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 、后的焦虑评分,检查时的疼痛程度以及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控制,且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更少(P<0.05),而护理满意度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针对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更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疼痛感,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荃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常规序列T1 WI、T2 WI检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成像病灶检出率.结果:24h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病灶检出率为93.6%,明显高于24h内MRI常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及早发现脑缺血变化 、脑梗死程度和范围,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温玉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帕瑞昔布钠联合羟考酮在食管癌患者 开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羟考酮在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观察组则术后给予羟考酮自控镇痛,围手术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h、12h、24h、48h疼痛模拟评分(Prince-Henry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清醒后72h内恶心 、呕吐 、嗜睡 、尿潴留及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h、12h、24h、48h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患者中实施帕瑞昔布钠联合羟考酮超前镇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利于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加快了手术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桑红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手术的配合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例美克尔憩室患儿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18例患儿均手术成功,术后1周大便潜血试验阴性17例,阳性1例,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显效16例,有效2例,术后未见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采取腹腔镜治疗的小儿美克尔憩室手术过程中加强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降低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 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降低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化疗相关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降低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郭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用健康管理理念构建联系医生干部保健模式

    健康管理融合了现代医学模式与信息管理技术理念,适应了当前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是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通过引入健康管理理念,结合干部保健现状,提出从健康档案建立 、健康巡诊 、健康咨询 、健康体检 、健康评价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等方面,探讨建立新的干部保健模式,为保健对象进行科学化 、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全程健康管理.

    作者:何少峰;高燕;杨阳;许剑虹;覃铁和;郭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 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3月 —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临床采取不同术式分为2组,每组72例.将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医治的设为对照组,将行MIPO医治的设为实验组,对比2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P>0.05).结论:四肢骨折行MIPO医治可取得良好效果,且并发症少,可被临床推广 、应用.

    作者:魏星;李祖高;陈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采取分层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经尿道双极气化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单极气化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 、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黄卫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运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CSC)对91例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希望水平与我管理行为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30.58±5.77)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82.29±15.003)分,得分指标为61.8%,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希望水平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0.919,P<0.000).结论:医务人员与家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并能指导患者自己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提高希望水平,促进自我管理行为健康发展.

    作者:杨淑花;高彩霞;刘淑敏;丁红蕊;胡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

    目的:探析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诊治的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加以分析,由于医治方法不同可分成两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医治的30例患者设研究组,接受冷刀锥切术医治的30例患者设对照组,并对两组生存质量 、临床疗效指标 、并发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 、临床疗效指标以及并发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医治可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经济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龙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抗生素结合芒硝外敷治疗阑尾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阑尾脓肿患者施以抗生素+芒硝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阑尾脓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阑尾脓肿患者对应的治疗方式分别为抗生素以及抗生素+芒硝外敷;终对两组阑尾脓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脓肿消失时间等指标施以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8.05%),且观察组脓肿消失时间等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阑尾脓肿患者施以抗生素+芒硝外敷治疗,对于脓肿消失时间等指标可显著改善,终获得确切的阑尾脓肿疗效.

    作者:周春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关节活动度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关节活动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V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源;李军利;毋剑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临床上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 、抗生素感染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独的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治疗,观察组在次基础上联合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 、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以缩短治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颜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