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藏高原丽蝇族昆虫分类区系初步研究

敖虎;王明福;刘林

关键词:双翅目, 丽蝇族, 区系, 青藏高原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青藏高原丽蝇族昆虫的种类、分布及区系特征.方法 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结果 总结出该族9属40种,记述了该族昆虫的名录和分布.结论 青藏高原地区丽蝇族昆虫种类丰富,特有种21种,占总数的52.5%.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相关文献
  • 鼠类种群密度调查与综合治理的研究

    目的 减轻临沂市区鼠类危害,保证市区清洁卫生,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方法 监测鼠密度采用鼠夹法,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果 经自查,2004~2006年粉迹法阳性率分别为2.20%,1.90%和0.90%,临沂市区鼠密度已低于国家爱卫会制定的标准.结论 搞好市区鼠密度监测,采取综合的防鼠灭鼠措施,可有效降低市区鼠类危害.

    作者:孔令军;梁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杀蟑凝胶饵剂的研制及其药效研究

    目的 研制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型杀灭蟑螂凝胶饵剂.方法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药效试验.结果 该胶饵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适口性,对德国小蠊LT50为1.34 d,4 d的死亡率在92%以上,持续药效可达30~60 d.结论 灭蟑凝胶饵剂效果好,药效持久,使用简便.

    作者:马桢红;陈立凌;张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防治白蚁的药效研究

    目的 研究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内进行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2种白蚁的毒性、强迫取食和引诱试验,在现场进行防治2种白蚁群体试验.结果 在毒性试验中台湾乳白蚁100%死亡的平均时间为8.4 d,黄胸散白蚁100%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2.8 d;在强迫取食试验中,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在51 h内均100%死亡;在引诱试验中,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率为57.57%,对黄胸散白蚁的引诱率为47.57%;在现场防治白蚁群体试验中,消灭5个台湾乳白蚁群体所需饵剂量平均为31.2 g、平均时间为58.2 d,消灭2个黄胸散白蚁群体所需饵剂量平均8 g、时间平均为50 d.结论 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2种白蚁具有良好的诱食效果和缓慢的毒杀作用,能够消灭2种白蚁的整个群体.

    作者:庞正平;周晔;周留坤;杨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5%吡虫啉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灭效研究

    目的 测定吡虫啉杀蟑胶饵在实验室和现场杀灭蟑螂的效果.方法 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结果 试验室4 d全部死亡,模拟现场5 d全部死亡,LT50分别为1.26、1.74 d;现场施药前蟑螂密度平均每15 min为17.25只,施药后的1、2、5、10 d,杀灭率分别为69.1%、81.82%、92.73%和100%,蟑螂死亡高峰在投药后的前5 d,占蟑螂死亡总数的94.32%.结论 2.5%吡虫啉杀蟑胶饵对蟑螂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滨;谭伟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0%立影杀虫微乳剂对3种害虫灭效研究

    目的 研究10%立影杀虫微乳剂对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 按照GB13917.1-92和GB/T17322.1-1998的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结果 对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24 h死亡率大于70%,符合GB/T17322.1-1998滞留喷洒药效的B级标准.结论 10%立影杀虫微乳剂在不吸收、半吸收、吸收表面对蚊、蝇、蟑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施药后表面药痕小、有较长的持效性,药效稳定.

    作者:冯向阳;熊绮梦;蒋解花;梁富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遵义市城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鼠情监测是科学控制鼠害的基础[1],为了解遵义市城区鼠内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有效的灭鼠措施提供依据[2],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市民的健康水平内,笔者等于2003~2005年在遵义市汇川区和红花岗区,开展了鼠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进行监测.

    作者:姚绍能;罗任春;廖开毅;杨国军;李林英;明吉;王东风;李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惠州红花湖水库堤坝白蚁的危害与灭治

    白蚁危害堤坝,在堤坝内活动、建巢穿洞,造成漏水决堤,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1-3].据广东水利部门调查,南方各省兴建15年以上的河堤和水库坝90%~100%都遭白蚁危害,因白蚁筑蚁道穿通堤坝而造成漏水的约占20%.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中,堤坝发生管涌险情6 181处,经湖北省水利厅查证,80%是蚁患所致[4, 5].

    作者:钟平生;张颂声;李静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灭鼠毒饵筛选试验研究

    目的 为选择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群体饲养有选择摄食试验法比较灭鼠毒饵的适口性和毒效,筛选适口性好、毒效高的毒饵作为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结果 根据灭鼠毒饵评价标准,4种灭鼠毒饵的适口性除1种为较好外,其余3种均为好,其摄食系数分别是:0.29、0.78、0.82、0.62;4种灭鼠毒饵的毒效均为好,死亡率均为100%,其致死天数分别是:5.1、4.8、4.1、4.6 d.结论 按灭鼠毒饵的适口性和毒效进行综合评价,4种灭鼠毒饵中,3号毒饵相对好,优劣次序:3号》2号》4号》1号.因此,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可优先选择3号毒饵,其次为2号和4号毒饵.

    作者:冯绍全;李秀安;徐文利;赵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东省东莞市发现疑似江华弓背蚁

    江华弓背蚁(Camponotus jianghuaensis)隶属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蚁科蚁亚科(Formicinae)弓背蚁属(Camponotus),共有5种蚁态,分别为雄蚁、雌蚁、大型工蚁、中型工蚁、小型工蚁.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也是热带地区常见类群,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湖南有分布.

    作者:卢文成;林立丰;刘文华;韩佳音;张巧利;陈浩田;易建荣;陈建东;卢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吉林省西北部草原大面积灭鼠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大隆毒饵在草原大面积灭鼠效果.方法 采用弓形夹法调查鼠密度,在现场采用等距投毒和见洞投毒相结合的方法投放大隆灭鼠毒饵.结果 草原的鼠类有3属4种,其中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97.6%).先后进行2次灭鼠,灭鼠率分别为95.83%和66.67%.结论 0.005%大隆毒饵草原大面积灭鼠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王峰;任清明;刘国平;贺顺喜;谢怀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镇江市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班氏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化学杀虫剂作为蚊类防治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防治蚊媒传染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大量地使用,致使蚊虫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了解镇江市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合理用药、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用镇江市淡色库蚊幼虫和三带喙库蚊幼虫对4种常用的杀虫剂进行了抗性测定.

    作者:姜洪方;刘玉红;徐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鼠类密度监测与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 为开展有效灭鼠和观察鼠类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每季度进行一次化学药物灭鼠,并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03年10月灭鼠前捕鼠48只,平均密度为10.96%,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第一次毒饵灭鼠后鼠平均密度为1.53%,2004年至2005年监测密度控制在1.29%以下.结论 化学药物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鼠患.

    作者:薛宏俊;沈超;杜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甘肃省蠓科昆虫研究

    目的 研究掌握甘肃省蠓科昆虫.方法 人帐诱法、畜诱法、灯诱法和网捕法.结果 研究获得甘肃省蠓科4亚科9属59种,即细蠓亚科,细蠓属13种;毛蠓亚科,毛蠓属13种;铗蠓亚科,裸蠓属2种,铗蠓属6种,蠛蠓属4种;蠓亚科,库蠓属17种,须蠓属1种,短蠓属1种和贝蠓属2种.库蠓属种类多,细蠓属和毛蠓属次之,铗蠓属居第3位,其余5个属的种类较少;库蠓和细蠓是甘肃省吸血蠓虫的主要构成者,毛蠓和铗蠓是非吸血蠓虫的主要构成者.在不同地理区域蠓科种类的组成、分布与优势种群不同,蠓科种类不同其活动的时域不同,同一蠓种在不同地区其活动的时域亦有变化.结论 初步掌握了甘肃省蠓科昆虫,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增加;宫占威;张继军;石淑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来红火蚁生物学行为特点

    外来有害生物种群,已随着全球商品化的贸易物流业,多渠道频繁的通商运输传递转移,而产生异地繁殖、自然扩散传播,并带来直接的危害和间接的影响,如地中海果实蝇、松树线虫、德国小蠊、双钩异翅长蠹、外来红火蚁和热带火蚁等有害生物.

    作者:刘瑞桥;刘锦裕;吴兆泰;高道蓉;陆镇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蟑螂侵害现状调查及控制措施

    目的 通过了解铜陵市蟑螂侵害情况,为防治蟑螂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 采用粘捕法测定蟑螂密度,并用观测法和询问法调查蟑螂的侵害情况.结果 铜陵市蟑螂有3种,分别是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这3种蟑螂分别占85.3%、12.1%和2.6%,德国小蠊是优势种,餐馆和宾馆的密度高;而用不同方法得出的侵害率不同.结论 掌握铜陵地区德国小蠊生活习性,为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赵丽仙;王平;赵树明;刘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掌握丹东市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为预防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人诱帐法.结果 2005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18.52%,2006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27.96%.中华按蚊活动时间为6月上旬~10月下旬,高峰季节为7~8月.结论 丹东地区中华按蚊和疟疾发病率相吻合,必须做到减少蚊虫叮咬,才能降低疟疾发病率.

    作者: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杀蟑胶饵对医院灭蟑效果的观察

    目的 观察2.5%居诚杀蟑胶饵对某医院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对哈尔滨某医院进行现场灭蟑实验.结果 施药前现场蟑螂密度平均指数11.37只/盒,施药后10、30、60 d,平均密度分别为0.78、0、0只/盒,杀灭率分别为93%、100%、100%.经4个月观察未捕获活蟑螂.结论 2.5%居诚杀蟑胶饵对某医院灭蟑效果良好,并能达到较长时间的控制目的 .

    作者:文成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化学杀虫剂在白蚁灭治中的应用

    1 白蚁为害状况白蚁是世界性的五大害虫之一,已知白蚁种类2 000余种,遍布全世界,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的亚非拉国家[1],为害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50%[2].我国白蚁共计476种,分4科44属[1].在我国除新疆、青海、宁夏、内蒙、黑龙江、吉林以外的其他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有白蚁分布[3-4],尤以长江以南地区发生严重[5].

    作者:邓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性和引诱性研究

    目的 测定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性及引诱性.方法 采用滤纸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毒性,用琼脂打孔的方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引诱性.结果 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二者致死全部供试白蚁的时间均为5 d;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均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其引诱白蚁的比率比对照均达74%以上.结论 实际配制毒饵采用0.05%氟虫胺浓度即可起到较好的白蚁防治效果.

    作者:陈海洪;刘文军;徐正刚;汪国平;王向群;陈经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结构的烯丙菊酯蚊香灭蚊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测试以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和烯丙菊酯为有效成分不同品种盘香对淡色库蚊的防治效果.方法 室内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 测试的23个品种的蚊香对淡色库蚊的模拟现场杀灭效果全部达到国标A级,室内试验有17个达到A级,其中有6个烯丙菊酯蚊香达到B级.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蚊香的效果优于烯丙菊酯蚊香.结论 两个系列的蚊香都能够有效地杀灭蚊虫.

    作者:韩招久;陈超;姜志宽;钱万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