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下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应用

李宇鹏;骆兆配;林爱仙;冯达周;姚艺艺;冯文娇

关键词:关节镜, 腘绳肌肌腱, 单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46例经MRI等影像学检测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及Lysholm评分.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阳性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关节镜下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分析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30例产妇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6.92%、83.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全程麻醉药用量均优于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62人分为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首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采用临床病案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阶段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考试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掌握知识更系统、临床思维能力更强.结论: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杨春光;胡学军;高清波;苗迎秋;王辉;高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食管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食管癌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晚期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关怀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敬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不良情绪的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不良情绪(焦虑和抑郁)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以了解精神因素和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门诊患者根据牙周状况进行分型,分正常、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四组,分别填写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根据自评表分值对四组患者进行分类,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焦虑症状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类型的牙周炎患者的抑郁症状都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这两种不良情绪和牙周炎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蓓;葛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MRI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MR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儿均在出生后及随访期行MRI检查,准确并及时记录MRI的检查结果,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皮层及皮层下点状及迂曲条状高信号、粗条状高信号、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点状消失及弥漫性脑实质出血与脑梗死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典型的症状;随访期复查中MRI检查阳性率较高,且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等与预后密切相关,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患儿预后不良率达60%以上,而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预后不良率达80%以上.结论: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上可客观反映脑病类型、严重程度及范围,利于对患儿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郭高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血清NGAL和Cys-C检测对危重病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检测对辅助诊断危重病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120例危重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按照急性肾损伤诊断的RIFLE肌酐标准可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分别检测血清NGAL、Cys-C和肌酐(Creatinine,Crea)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初入ICU病房时,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4、48和72小时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结果显著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第24、48和72小时检测血清NGAL、Cys-C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入ICU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小时联合检测血清NGAL、Cys-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ICU即刻、第48小时和第72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GAL、Cys-C指标对危重病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效果判断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适用于早期肾损伤的筛查,能有效提高患者检出率.

    作者:叶芳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浅析驼背患者胸部正位片的体位设计

    数字化X线摄影(DR)是基于常规X线进行的数字化影像检查,较传统X线设备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成像质量理想,临床辅助诊断价值高[1].患者正确的体位设计是每位放射技师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它直接影响所摄影像是否达到临床的要求;是否能够为影像诊断医师提供详尽的影像信息,特别是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因此,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必将采取特殊的体位设计,并要求患者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而驼背患者无疑将采用特殊体位设计.

    作者:李广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8例为观察组,均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治疗,选取同期治疗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纯戊酸雌二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止血时间、月经量改变以及停药后的排卵恢复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评估子宫平滑肌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为(24.3±4.2)h,止血时间为(43.6±5.3)h;而对照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为(31.7±4.6)h,止血时间为(57.3±5.7)h;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及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以及排卵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但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平滑肌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可有效消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排卵,并恢复正常子宫功能.

    作者:张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2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研究组采取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28%,与对照组的1.64%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率高达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邢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作为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C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四组患者的血清hs-CRP、cTnI、TG、TC、LDL-C、HDL-C等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hs-CR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低于C组,HDL-C指标高于C组,P<0.05;A组的hs-CRP、cTnI指标低于B组,P<0.05.hs-CRP水平同cTnI、TG、TC、LDL-C呈正相关,同HDL-C呈负相关,P<0.05.cTnI与TG、TC、LDL-C、HDL-C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与hs-CRP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s-CRP、cTnI、TG、TC、LDL-C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陈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用时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输血用量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术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在辅助生殖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辅助生殖中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在本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成功受孕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为17.78%,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22%;参照组的剖宫产率为42.22%,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35.56%,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为75.56%.通过比较,发现两组各项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通过给予产妇全方位的关怀,缓解产妇因分娩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改善分娩结局,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洪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宫颈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宫颈息肉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 4,P=0.001 6<0.05).结论: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总有效率较高,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复发率,总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高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肝脏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时间、消融点数、术后30d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但微波消融所需时间较短.

    作者:冯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急性血液学毒性及对放疗实施的影响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区调强放疗对患者血象的影响及放疗实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胸壁及锁骨区调强放疗的患者73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调强放疗的血液学毒副作用情况.结果:调强放疗期间共有48例患者出现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5.75%.其中以Ⅰ~Ⅱ级为常见,无严重不良反应者.年龄≥45岁的患者调强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稍有升高;N3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HER2阴性患者发生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较高,但多数为轻度,部分较严重的患者针对性给予治疗后能顺利完成放疗.

    作者:滕开原;程文芳;陈娜;吴君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是人体内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出现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这些代谢紊乱是人体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到目前为止,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临床上期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先天性低免疫原性的优势,还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在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综述.

    作者:鲍毓;王慧;赵正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手足显微外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0例行手足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观察记录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24h血运观察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运观察次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3.7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能有效缩短手术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手足显微外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福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有效减轻背部疼痛、减少腰痛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离子导入.

    作者:陈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本院74例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结果: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SCL-90的总分、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除精神病性外的8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一级亲属中女性在总分、均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偏执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男性亲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再住院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易产生心理问题,女性比男性心理应激反应更为强烈,应鼓励家属主动接受支持性心理干预,改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信心,改善家庭氛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飞;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原因分析及加强对策的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据统计全国有9.75%的HBV携带者.接种乙肝疫苗(HepB)是预防以及控制HBV感染、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但有5%~10%的人群在接种HepB后不产生或只产生低滴度抗-HBs,即出现无/低应答,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易成为HBV感染高危人群,给HBV预防带来新挑战.因此探讨接种HepB无/低应答的机制及如何提高免疫率,对HBV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人体接种HepB后无/低应答的原因,并就目前提高免疫应答率的研究对策进行了综述.

    作者:侯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