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张厚亮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辅助生殖中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在本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成功受孕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为17.78%,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22%;参照组的剖宫产率为42.22%,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35.56%,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为75.56%.通过比较,发现两组各项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通过给予产妇全方位的关怀,缓解产妇因分娩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改善分娩结局,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洪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宫颈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宫颈息肉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 4,P=0.001 6<0.05).结论: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总有效率较高,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复发率,总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高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46例经MRI等影像学检测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及Lysholm评分.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阳性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关节镜下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作者:李宇鹏;骆兆配;林爱仙;冯达周;姚艺艺;冯文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尿血消1号治疗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予自拟尿血消1号治疗,对照组予肾炎四味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血消1号治疗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蓝芳;谢丽萍;谢永祥;陶志虎;伍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并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病毒r-Bac-si-DNMT1-D1组(D1组)、r-Bac-si-DNMT1-D2组(D2组)、r-Bac-si-DNMT1-D3组(D3组).空白对照组仅加10%胎牛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阴性对照组、D1组、D2组、D3组加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24h后依次加入空白载体r-Bac-CMV-EGFP和r-Bac-si-DNMT1-D1病毒、r-Bac-si-DNMT1-D2病毒、r-Bac-si-DNMT1-D3病毒150μl/孔,72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用MTT法测肿瘤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的细胞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人胰腺癌细胞后能通过降低细胞存活率,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郭柔玉;曹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的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病情轻、中、重将其分为A、B、C组,各50例,再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每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无创通气,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及无创通气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时,以患者处于50mmHg
作者:彭南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MR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儿均在出生后及随访期行MRI检查,准确并及时记录MRI的检查结果,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皮层及皮层下点状及迂曲条状高信号、粗条状高信号、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点状消失及弥漫性脑实质出血与脑梗死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典型的症状;随访期复查中MRI检查阳性率较高,且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等与预后密切相关,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患儿预后不良率达60%以上,而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预后不良率达80%以上.结论: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上可客观反映脑病类型、严重程度及范围,利于对患儿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郭高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配合与护理.方法:选择2015 年4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EBUS-TBNA检查的200例患者,手术前后均给予优质护理.记录分析患者淋巴结情况、手术与住院时间.结果:共穿刺淋巴结830组,取材成功800组,成功率为96.37%,短径0.8~2.8cm,平均短径(1.76±0.59)cm;手术与住院时间分别(95.58±6.29)min、(5.47±1.69)d,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且患者状况均较好.结论:在实施EBUS-TBNA手术时配合优质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顺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减压手术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的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早期护理干预,测定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48h、72h的颅内压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颅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h、48h、72h时,观察组患者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的患者,可以显著快速降低颅内压,并且提高临床有效性,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游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根据对在校医学本科生开展医学基础知识的药理学训练情况,从学生参与度、满意度、培训前后的测试成绩等方面分析培训效果,介绍对药理学训练的教学体会,旨在与同行交流,借此改善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如何提高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
作者:李佩琼;翁启芳;梁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良情绪对消化性溃疡发病影响及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将研究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情绪可促进消化性溃疡发病,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可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冯丽坤;张利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普外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CO2气腹压力设定为14mmHg(1mmHg=0.133kPa),观察组58例CO2气腹压力设定为10mmHg,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ALT、AST、γ-GT、ALP、TBIL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IL-8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8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0mmHg的CO2气腹压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的肝功能、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刘明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均行X 线平片和双排螺旋CT 检查.结果:CT 检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旁侧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00%、80.00%、66.67%、71.43%.X线平片和CT扫描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X 线平片单独检查及CT 单独检查的38.89% 及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定性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蒋受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作为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C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四组患者的血清hs-CRP、cTnI、TG、TC、LDL-C、HDL-C等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hs-CR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低于C组,HDL-C指标高于C组,P<0.05;A组的hs-CRP、cTnI指标低于B组,P<0.05.hs-CRP水平同cTnI、TG、TC、LDL-C呈正相关,同HDL-C呈负相关,P<0.05.cTnI与TG、TC、LDL-C、HDL-C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与hs-CRP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s-CRP、cTnI、TG、TC、LDL-C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陈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Dent病为一种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低相对分子量蛋白尿、高钙尿症、肾脏钙化、肾石症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Dent病属罕见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或漏诊,故本文现拟总结Dent病的诊断、治疗进展,以便大家更好地认识该病,方便临床应用.
作者:王露露;张晓雪;赵占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据统计全国有9.75%的HBV携带者.接种乙肝疫苗(HepB)是预防以及控制HBV感染、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但有5%~10%的人群在接种HepB后不产生或只产生低滴度抗-HBs,即出现无/低应答,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易成为HBV感染高危人群,给HBV预防带来新挑战.因此探讨接种HepB无/低应答的机制及如何提高免疫率,对HBV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人体接种HepB后无/低应答的原因,并就目前提高免疫应答率的研究对策进行了综述.
作者:侯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数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给予甲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非致死性再梗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甲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5.92%,明显高于乙组的83.67%(P<0.05),非致死性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寿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肝脏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时间、消融点数、术后30d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但微波消融所需时间较短.
作者:冯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5例,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健康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心功能分级,评价患儿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经皮SpO2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两组患儿心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赖玲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肿瘤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NP方案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73%,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GFR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降低血清EGFR效果确切,值得临床的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