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向英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安全目标, 护理风险事件, 就诊安全, 综合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风险管理实施前210例,实施后210例,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患者对就诊安全和综合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跌倒、坠床、深静脉血栓、导管滑脱、静脉炎及总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走失和自杀倾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就诊安全、综合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2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研究组采取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28%,与对照组的1.64%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率高达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邢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在辅助生殖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辅助生殖中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在本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成功受孕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为17.78%,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22%;参照组的剖宫产率为42.22%,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35.56%,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为75.56%.通过比较,发现两组各项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通过给予产妇全方位的关怀,缓解产妇因分娩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改善分娩结局,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洪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尿血消1号治疗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血消1号治疗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予自拟尿血消1号治疗,对照组予肾炎四味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血消1号治疗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蓝芳;谢丽萍;谢永祥;陶志虎;伍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用时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输血用量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术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佳治疗时机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的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病情轻、中、重将其分为A、B、C组,各50例,再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每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无创通气,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及无创通气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时,以患者处于50mmHg

    作者:彭南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贝复舒在全麻患者手术中眼睛保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对全麻手术患者眼睛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全麻后常规用四环素眼膏涂眼;观察组全麻后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冲洗保护眼睛,比较两组患者眼睛的保护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9例(11.39%),而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34例(4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使用贝复舒滴眼液,可减少术后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生,为全麻手术患者提供一种效果好、便捷、安全可靠的新型眼睛保护方法,经济实用、方便,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尔英;罗永香;黄国雄;潘振斌;劳景茂;张培丽;钟恒芳;吴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从对医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培训效果浅谈药理学教学体会

    根据对在校医学本科生开展医学基础知识的药理学训练情况,从学生参与度、满意度、培训前后的测试成绩等方面分析培训效果,介绍对药理学训练的教学体会,旨在与同行交流,借此改善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如何提高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

    作者:李佩琼;翁启芳;梁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卧位护理在改善新生儿黄疸光疗照射抵触反应及效果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卧位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光疗抵触反应及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侧俯卧位-左/右侧卧位-平卧位循环翻身方法,对照组给予平卧位-左/右侧卧位-俯侧卧位循环翻身方法;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抵触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抵触反应(哭闹、烦躁、拒乳、大汗)10例,发生率为21.28%,对照组发生22例,发生率为44.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2、3天,观察组患儿经皮黄疸指数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时以俯卧-侧卧-平卧位循环翻身,对于降低治疗抵触反应改善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丽娟;任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双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均行X 线平片和双排螺旋CT 检查.结果:CT 检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旁侧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00%、80.00%、66.67%、71.43%.X线平片和CT扫描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X 线平片单独检查及CT 单独检查的38.89% 及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定性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蒋受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患有银屑病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银屑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采用常规银屑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银屑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银屑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银屑病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患有银屑病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毛会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呼吸科诊治的160例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高千伏X线摄影及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对肺内圆形(p≤1.5mm、1.5mm

    作者:梁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改变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改变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0例作为脓毒症组,其中14例未治愈或死亡作为未愈组,其余26例存活作为存活组.同时选择同期非脓毒症患者40例作为非脓毒症组.检测所选病例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患者体温和非脓毒症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内毒素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体温和内毒素与未愈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有助于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作者:李永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介入组63例、药物组61例,介入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药物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12个月时脑血管病变事件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药物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介入组患者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介入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罗红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WBC、CRP、PCT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WBC、CRP、PCT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早期细菌感染新生儿3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WBC、CRP、PCT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清CRP含量、血清PCT含量及WB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CRP、PC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星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个案管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个案管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乳腺癌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与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能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作者:颜其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持续24h静脉泵入普通肝素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9%)略低于对照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损伤、阻碍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等机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慢性荨麻疹是指反复发作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持续≥6周的荨麻疹患者,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抗阻胺药物、单克隆抗体治疗、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提出了要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教育,适当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本文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行综述,从中探索慢性荨麻疹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陆莉;万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宫颈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宫颈息肉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 4,P=0.001 6<0.05).结论: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总有效率较高,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复发率,总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高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作为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C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四组患者的血清hs-CRP、cTnI、TG、TC、LDL-C、HDL-C等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hs-CR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低于C组,HDL-C指标高于C组,P<0.05;A组的hs-CRP、cTnI指标低于B组,P<0.05.hs-CRP水平同cTnI、TG、TC、LDL-C呈正相关,同HDL-C呈负相关,P<0.05.cTnI与TG、TC、LDL-C、HDL-C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与hs-CRP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s-CRP、cTnI、TG、TC、LDL-C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陈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之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6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等情况并记录整理.分析患者的年龄、肌瘤部位等多指标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访发现,264例患者中术后169例自然妊娠,妊娠率为64.02%.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子宫切口数、子宫肌瘤个数以及部位是其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及子宫切口数是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下行肌瘤剔除术,对于年龄较大、切口数过多的患者若术后1年内未妊娠,可以采取辅助受孕.

    作者:曾为红;陈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