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 U )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292例于我院IC U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6例。通过对具体相关发生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结果:患者年龄较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鼻胃管喂养、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以及意识障碍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别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C 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消除和控制不良因素,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况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住院患者的费用清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决策。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的费用清单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内部督查,进而寻求解决办法。结果:在费用清单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并提升收费员的个人素质、加强收费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医院收费相关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收费相关清单的管理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改善收费清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收费的准确性,降低医患之间的纠纷发生率。
作者:李艳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80例慢性咳嗽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结果:380例病例中占前3位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1.05%)、咳嗽变异性哮喘(25.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00%)。结论:临床诊断儿童慢性咳嗽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0~3岁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3~6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6~14岁的慢性咳嗽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主导地位。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刘香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本地区首次开展登革热病诊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9月26日-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60例登革热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快速建立专项护理小组和开展护理培训,设立专用病区集中治疗,密切观察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重症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4.13±1.75)d ,全部临床治愈出院,重症登革热病例比率8.33%,无护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在病区内未发生院内感染和第二代登革热病传染。结论:快速有效的疾病诊治、专业的临床护理技术以及认真负责的护理精神对控制登革热病情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月连;温静;莫穆隆;梁柱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FTS)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10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按照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要求进行管理,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术后体重下降减少,肠道排气时间提前,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治疗胃肠肿瘤时,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术后恢复,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欧阳映辉;肖步耘;周贤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行肠外营养)和观察组(43例,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明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羟乙基淀粉,对照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平衡盐溶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低血压发生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5min、15min时心率、血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5%,麻黄素使用率为1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3%,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胶体液较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更佳,可有效维持产妇及胎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低血压及麻黄素使用的发生。
作者:王珏;沈进;胡乃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经Genbank获得mutL序列信息后,采用不同在线软件及数据库分析并预测mutL蛋白的信号肽、疏水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结论:该研究为相关菌株的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提供了信息基础。
作者:潘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C T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对其行C 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儿中,34例病灶位于右肺,15例位于左肺,11例位于双侧肺野。临床表现:X线主要以间质性浸润为主,C T以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为主;C T诊断准确率为85.00%,X线为68.33%。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C T检查能够更清晰现实病灶图像,诊断率更高。
作者:高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振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16例农村孕产期鼻咽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为(61±11.12)分,家庭亲密度、家庭收入、生育孩子的性别、年龄和性格等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患者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误解和恐惧关系大,应做好患者家庭成员的宣教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提高家庭亲密度,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健珍;覃桂英;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及相关证件(上岗证)的专业分析人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及回收率,记录测定结果,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知,其含量测定结果及回收率测定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回收率98.93%,RSD=0.891%。结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有利于顺利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用药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秦黎明;李启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9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对照组,以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QCC干预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研究组,由资深医护人员组成QCC小组,针对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接台时间为(43.29±5.34)min ,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5.74±3.1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用于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可有效提高接台效率,缩短接台用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雯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以及常规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均应用常规剂量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均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略低于对照组的15.00%( 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新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剖宫产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使用7.5 m g布比卡因,观察组82例,使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予以5.0mg布比卡因与25μg芬太尼,治疗后分别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麻醉见效时间、全麻起效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但知觉恢复时间低于观察组,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是67.50%;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许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盆腔炎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治疗盆腔炎的药物治疗法,即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观察组运用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观察组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在女性盆腔炎治疗中,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女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杨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坏死程度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3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0%,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安平;王建屏;何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