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Q 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

朱雯君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 接台时间, 管理, QCC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9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对照组,以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QCC干预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研究组,由资深医护人员组成QCC小组,针对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接台时间为(43.29±5.34)min ,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5.74±3.1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用于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可有效提高接台效率,缩短接台用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让临床治疗经验更加丰富。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护理干预效果,对此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24/3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等指标在护理后都显著优于护理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君;于运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术前血浆H bA1c 水平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术后房颤(AF)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中心连续的397例CABG患者进入本研究样本。根据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这些病例分组为:低值组,HbA1c在3.8%~5.6%(142例),中值组5.7%~6.7%(141例);高值组6.8%~11.4%(114例),统计其不同分组间的房颤发生率并与术前HbA1c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共有78例发生房颤(19.6%)。在低值组,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为28.2%(40/142),中值组为17.0%(24/141),高值组为12.3%(14/114)(P=0.01)。二者之间联系95%可信区间为0.7(0.61~0.83)。高值组与低值组比率为0.42。术前血浆 HbA1c水平作为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率95%可信区间为0.7(0.65~0.75)(P=0.01)。结论:术前 HbA1c的水平能够独立预测CABG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制定一定的策略来降低由HbA1c预测的术后高发人群的AF发生率。

    作者:荆朝辉;李明秋;荣晓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CB T )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 T 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结果:第8周末,两组的HAMA总分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 HAMA总分和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研究组的疗效、ITAQ总分、GQOL‐74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作者:周龙川;周芳珍;农玉贤;黄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经Genbank获得mutL序列信息后,采用不同在线软件及数据库分析并预测mutL蛋白的信号肽、疏水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结论:该研究为相关菌株的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提供了信息基础。

    作者:潘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80例慢性咳嗽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结果:380例病例中占前3位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1.05%)、咳嗽变异性哮喘(25.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00%)。结论:临床诊断儿童慢性咳嗽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0~3岁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3~6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6~14岁的慢性咳嗽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主导地位。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刘香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发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联合理疗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复发性盆腔炎患者运用中药灌肠与理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盆腔炎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运用中药和理疗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药灌肠和理疗对复发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牛力;纪国;李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例报告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regenerativehy‐perplasia , NRHL)是一种慢性硬化性肝脏疾病,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腹胀,纳差半年,呕血、黑便半月”就诊。查呕吐物潜血阳性,急诊腹部B超:肝硬化,肝动脉增宽,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门脉内可见可疑低回声,栓塞?胆囊壁水肿,脾大,副脾,脾静脉增宽,腹水。既往因类风湿关节炎,服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强的松等药物10余年。2005年患急性乙型肝炎,服拉米呋定后复查 HBV‐DNA转阴。无服避孕药史。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腹软,左下腹轻压痛,脾肋下3指触及。生化全检,TBIL 30.5μmol/L ;DBIL 7.3μmol/L ;ALB 32g/L ,余正常;乙肝六项:HBC‐Ab(+),余(-);自身抗体:抗核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心肌细胞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线粒体 M 型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 Ig A 6.6g/L ;(0.68~3.78),IgG、IgM ,补体C3、C4,铜蓝蛋白均正常;类风湿因子:172IU/ml(0~20);血常规:WBC 3.86×109/L ,RBC 2.43×1012/L ,PLT 65×109/L ,HGB 75g/L ;HCV‐Ab(-);肿瘤标记物:CA125243.9IU/L (<35),余正常;凝血全项:PT 20.3s(11~15),PTA 49%(80~120);便潜血:阳性;肝静脉彩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双侧股静脉、腘静脉未见明显栓子;胸片:两上肺结核,肺门淋巴结钙化;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少量),三尖瓣反流;腹CT 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脾大,门静脉主干,分支静脉广泛栓塞,胆囊增大,脾门钙化;门脉血流彩超:门脉较广泛的栓塞,其血流中止(伴行的肝动脉扩张);下腔静脉B超:下腔静脉未见明显梗阻。

    作者:叶妮娜;窦玉勤;赵洪川;张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行肠外营养)和观察组(43例,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明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及内科规范治疗措施,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 Hp转阴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89.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92.5%,随访复发率为2.5%;对照组转阴率为71.1%,随访复发率为10.5%,2组数据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规范的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清除Hp ,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旭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析

    目的:探析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柔软性管理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对其实施前后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在护理综合考核评分、护士压力评分、患者平均满意率都显著好于实施前(P<0.05)。结论:柔性管理能够极大地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效率,极大地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理人员不必要的压力,促进护理人员自发地进行业务水平的提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患者的护理执行及交流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患者满意。

    作者:于舒;谭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镜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肾镜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5例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实验组应用肾镜及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对照组仅利用纤维胆道镜,均在预留T管或胆总管造瘘管基础上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手术,对比分析取石时间、结石取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术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平均费时47.83min ,对照组62.76min ,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高效;结石总清除率实验组为77.78%,对照组为70.59%,无明显差别;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镜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安全可靠,具有治疗效率高、手术时间短、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詹庆华;蔡旌槐;黄鹏;黄世旺;梁树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DSA与CT检查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检查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分析,观察组50例经DSA检查后根据结果选择用药,对照组50例进行CT检查后根据其结果选择用药。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及相关治疗效果。结果:以2mm为病灶体积分界点,比较两组检出情况,<2mm病灶检出率观察组为28.0%,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更优(P<0.01);病灶体积>2mm两组检出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DSA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更准确的检出率,可准确暴露病灶情况,更利于治疗药物的选择。

    作者:张丽娟;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胆管癌患者,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MRCP检查、MRI检查和两种手段结合检查。结果:MRCP组共检出32例,检出率为80.0%;M RI组共检出33例,检出率为82.5%;实验组共检出38例,检出率为95.0%。结论:M RC P结合M RI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费春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肩周炎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常规手法松解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肩周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S疼痛程度评分在治疗计划实施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肩部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肩周炎疾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文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Q 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9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对照组,以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QCC干预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研究组,由资深医护人员组成QCC小组,针对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接台时间为(43.29±5.34)min ,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5.74±3.1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用于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可有效提高接台效率,缩短接台用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雯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16例农村孕产期鼻咽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为(61±11.12)分,家庭亲密度、家庭收入、生育孩子的性别、年龄和性格等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患者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误解和恐惧关系大,应做好患者家庭成员的宣教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提高家庭亲密度,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健珍;覃桂英;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治疗的102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采用腹腔镜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英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 U )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292例于我院IC U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6例。通过对具体相关发生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结果:患者年龄较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鼻胃管喂养、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以及意识障碍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别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C 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消除和控制不良因素,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况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