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捷;颜君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对66例进展性脑梗死、119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增高,颈动脉高度狭窄比例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IL-1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 mRNA表达水平、血糖水平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明显相关,并直接影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情进展。
作者:孙志华;李兰;贺婕;张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左旋氨氯地平在临床上的降压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轻度高血压和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的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各时期的SBP和DBP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足月孕妇120例,均为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有分娩镇痛需求的初产妇,随机分成A、B、C三组,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当中的特性。结果:不同浓度下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差异不大。A组总使用量和每小时用药量均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C组孕妇明显有感觉和运动阻滞,产程较长、器械助产率变大。结论:0.125%罗哌卡因混合2μg/m l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对较好,剂量适中,使用之后孕妇基本没有出现运动和感觉阻滞,产妇和新生儿也未受较大影响,适用于分娩镇痛之中。
作者:石达高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东兰县麻风病流行规律,更好指导麻风病防治工作,为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5-2014年12月东兰县麻风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共206例,其中多菌型99例,少菌型107例,累计临床治愈157例,愈前死亡41例,愈前失踪1例,外迁4例,复发11例,复发再愈11例,尚有现症病人3例。发病率由高年份1959年的15.27/10万,降到2014年的0.33/10万,下降幅度97.83%。发现率由高年份1958年的10.25/10万,降到2014年的0.67/10万,下降幅度93.46%。患病率由高年份1975年的36.84/10万,降到2014年的1/10万,下降幅度97.28%。结论:随着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发现和有效治疗,东兰县麻风病流行呈持续下降趋势,控制成效显著,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
作者:韦昌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操作技能是该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临床前期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这些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目前学生临床前期口腔修复学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探讨教学改革的途径,如在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模拟诊疗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李昊;廖红兵;卢国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行颅脑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前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的观察对象为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拟行颅脑手术的9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气管全麻,随机分为麻醉前输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麻醉前输注参附注射液的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情况。结果:在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开始后30min及1h ,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颅脑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前输注参附注射液,可促进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龚美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项目检测干扰的效果。方法:将体检收集到的标本经常规低速离心10min后,分为血清外观澄清、无溶血、无黄胆正常组和血清混浊高脂标本组(甘油三酯>12.0mmol/L ),分离血清用1.5ml微量管分装,再经低温高速离心30min ,弃去乳白色上清液,混匀下清液,分别测定两种离心方法的生化项目,进行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结果比对。结果:血清外观正常组经低温高速离心前后生化项目部分结果无差异,高脂标本组低温高速离心后,消除乳糜微粒的影响,生化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利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可以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检测项目的干扰。
作者:谢艳艳;余孙兴;尹莲花;陈海燕;方喜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及静脉滴注法舒地尔,评价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LVEDD、LVSDD及心功能NYHA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LVEF和E/A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LVEDD、LVS-DD及心功能NYHA分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和E/A值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硕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感染性疾病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与病毒感染组70例,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均进行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6.67%,病毒感染组为72.86%,健康对照组为1.25%,三组婴幼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较高,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病毒性感染疾病诊断率较高,WBC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用于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1组32例和对照2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催产素治疗,其中对照1组联合Foley’s导尿管,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处理。观察三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和分娩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Bisho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 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2组( P<0.05),研究组显效率较两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引产成功率研究组为97.37%优于对照1组的81.25%,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分娩发动时间、总产程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用于足月妊娠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诱发分娩,有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分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莉莎;甘海英;林琼;刘丽珍;温思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使用阿司匹林出现不良反应的49例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3例出现过敏反应,占26.5%;1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36.7%;7例出现瑞氏综合征,占14.3%;8例出现水杨酸反应,占16.3%;3例出现肝损害,占6.1%。结论: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使用中一定要保证阿司匹林的用量以及用法正确,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作者:兰志新;林秀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探讨X线对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其X线表现特点。结果:65例肺结核患者中50例为单肺病变,占76.92%;15例为双肺病变,占23.08%。检查还发现21例病变主要分布在上中肺野,32例病变主要分布在中下肺野,10例病变主要分布在下肺野。19例为斑片云絮状渗出,26例为条索纤维状,20例有钙化表现。10例患者合并肺炎,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阻塞性肺气肿,2例合并肺心病和心脏增大,1例胸膜肥厚,1例肺不张,2例肺大疱。结论:X线检查可有效诊断老年性肺结核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栗爱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再手术的原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M esser-klinger术式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65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术后鼻腔药物冲洗,结合术后弱激光术腔照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病变清除彻底,窦口开放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症状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10例。结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窥镜再手术适合于鼻腔黏连、堵塞、病变清楚但手术不彻底的患者,围手术期联合药物及弱激光的综合治疗及术后随访可提高手术后疗效,对于术后短期内即发生术腔疤痕粘连、肉芽增生严重及鼻息肉病患者疗效不佳。
作者:张清;赵瑞;张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静脉丙球)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患儿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或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时,选择静脉丙球佐治,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魏建玲;杜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与骨含量水平变化规律。方法:收集90例甲亢患者相关资料,予以甲巯咪唑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FT3、FT4、TSH水平和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并以同期入院健康体检90例正常者作为参照。结果:治疗前甲亢患者的FT3、FT4、TSH、各部位骨密度(BMD)、骨钙素、护骨素及骨碱性磷酸酶均与对照组的正常值有着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6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甲亢患者 FT3、FT4、TSH水平、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均存在异常,而随着治疗的干预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降低,骨密度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作者:施宗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由60%达到80%,超过预定值。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护理人员开始重视洗手,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来香;范海静;邵荣峰;邵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妇产科急诊发病急,常见的有流产、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等,患者有阴道出血、急性腹痛、排液等表现,少数妊娠者可感觉胎动异常。超声为急诊诊断主要方法,临床应用广,诊断准确,操作简便,无创伤。本文从流产、异位妊娠、黄体破裂、胎盘早剥、急性盆腔炎和卵巢囊肿蒂扭转六方面,分析妇产科急诊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高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11例进行临床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9%,对照组为81.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对照组为7.27%,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案。
作者:彭连红;傅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小儿哮喘缓解期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高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康复锻炼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积极配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有利于临床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振安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