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邓童宁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 新生儿预后,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参数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进行测定,并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PI、RI、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因为胎盘循环功能异常,脐动脉血流阻力增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情况,有利于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及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瘫痪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虞金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参数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进行测定,并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PI、RI、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因为胎盘循环功能异常,脐动脉血流阻力增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情况,有利于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及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童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几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7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的疗效,分析手术体会。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发症率、VAS、SSD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丁国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版权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135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组45例,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片45例,同时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45例,观察三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硝苯地平组血压在用药后5min即开始下降,1h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总有效率为77.8%;卡托普利组用药后4min开始下降,1~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84.4%;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用药后5min开始下降,30min~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93.3%;三组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明显好于硝苯地平组或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应急用药。

    作者:王载芳;谢跃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影响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观察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50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预后判断;将GCS预后评分4~5分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预后良好),评分1~3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体温(T)、血钠(Na+)、血糖(Glu)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入院T、Na+、Glu水平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均<0.05),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玉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行微创穿刺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中风量表评分分别是12.29±5.57、11.85±5.23,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分别是17.68±2.34、29.30±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Rankin量表评分分别是4.12±0.50、4.08±0.43,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分别是1.66±0.20、2.50±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微创穿刺术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能显著改善中风症状,提升生活能力,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存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甲泼尼龙辅助治疗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辅助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 PP)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RM P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阴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阴影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是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种常用药物,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阴影消退时间,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作者:熊学艳;王艳;沈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剖析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剖析。方法:对于2012-2015年江西省上饶地区流行腮腺炎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腮腺炎的流行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且主要发生于冬季与春季;其中,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65.40%和34.60%,16岁及以下年龄的患者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其所占比例高达70.28%。结论:依据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结果,应用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控制其传染源、阻断其传播途径,终有效控制该疾病的流行。

    作者:聂荣荣;聂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熏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袖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外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配合中药熏洗,观察患者肩袖损伤后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以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肩袖损伤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欠佳2例,对照组4例(P<0.05);两组患者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经过康复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很大的提高,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患者疗效明显,同时可提高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利军;林灵飞;陈世宏;朱贤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伊曲康唑致全身浮肿1例

    伊曲康唑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真菌的三唑类药物,在临床上已使用多年,皮肤科主要应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和甲癣的治疗,该药副作用轻微,在笔者10多年的临床应用中,除了个别有胃部不适外,未发现其他严重副作用,近日,笔者在门诊遇到1例伊曲康唑引起全身浮肿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和非气管插管麻醉在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和非气管插管麻醉方法在改良M icco li甲状腺术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的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间行改良M icco li术式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6例,其中研究组32例行非气管插管麻醉,对照组34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主要研究终点:(1)非气管插管麻醉中转为气管插管麻醉的比率;(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和术后6h VAS疼痛评分比较;(3)改良Miccoli术式中转为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比率;(4)术后并发症比较:喉返神经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次要研究终点:(1)手术时间比较;(2)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d引流量比较。结果:非气管插管麻醉中转为气管插管麻醉的比率为0%;术中VAS疼痛评分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2.5±0.2)分VS (1.7±0.1)分,P<0.05],而术后6h VAS疼痛评分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3.7±0.4)分 VS (2.2±0.2)分,P<0.05];对照组由改良Miccoli术式中转为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比率高于研究组(χ2=4.8529,P=0.0276);研究组术后发生短暂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降低1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和1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丛阻滞辅助局部浸润麻醉”是适应改良M icco li术式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具有安全有效、术后舒适度高、便于术中监测喉返神经以及更改为传统甲状腺手术方式比率低等优势。

    作者:王松;钟焕晖;蒋忠军;包铮;王永东;罗平;曾娟;卢先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1例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表现报告

    血管母细胞瘤比较少见,我院到现在为止仅发现1例,诊断存在误诊的几率相当大,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年,加重伴头昏痛、站立不稳1个月入院。主要表现为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头昏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呈喷射性呕吐,伴站立不稳。查体:BP 166/107mmHg (1mmHg=0.133kPa),慢性病容,精神欠佳,双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直径约3mm ,右眼对光反射迟钝,右眼内收受限,视物模糊。我院CT :双侧小脑见两类圆形低密度影显示,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影,四脑室受压变窄,其上三脑室、双侧脑室显示增宽、圆钝,脑中线结构居中,颅骨骨质未见异常,诊断意见:双侧小脑占位性病变,伴四脑室受压及梗阻性脑积水。M RI:双侧小脑半球多发结节性、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小结节位于右侧小脑半球,呈T1低信号为主,T2高信号为主,FLAIR呈环状稍高信号,周围见大片水肿带环绕,类圆形病灶呈 T1低 T2高信号,FLAIR呈等低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病灶边界清晰,大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大小约2.5cm ×2.3cm ,邻近四脑室受压变形,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大积水,中线结构居中,诊断意见:双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信号,四脑室受压变形,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张积水,考虑为脑寄生虫病?感染性病变?后患者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M RI示:双侧小脑占位性病变,脑积水,后病理结果,双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作者:张华权;吴修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 n‐R H‐α)治疗,B组给予术后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体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痛经评分、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及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69%,显著高于B组的1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α或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均能取得理想疗效。与米非司酮比较,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α治疗痛经效果更为显著,但应用该药并发症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联合药物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作者:徐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产检的98例孕妇临床资料,其中正常组30例,糖耐量异常组32例,GDM组36例,三组孕妇均空腹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比较三组FPG、OGTT及HbA1c水平。结果:GDM 组FPG、OGTT 及 HbA1c水平均比正常组与异常组高,且GDM组阳性检出率比正常组与异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作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高双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对偏瘫患者躯干姿势异常模式的观察

    目的:统计偏瘫患者躯干姿势异常的模式。方法:对45名偏瘫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摄影,并对头部、肩部、髋关节倾斜角度测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出血与脑梗死偏瘫患者均引起了头部、肩部、髋部的姿势异常,在冠状位以肩部姿势异常明显,且肩部的倾斜角度与患者肢体的功能康复呈负相关。结论: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加强肩部姿势的纠正,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尹璇;王宝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梅毒3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孕期规范治疗对妊娠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31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按孕期治疗情况及孕妇RPR滴度,观察新生儿结局,分析孕母RPR滴度与新生儿RPR阳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孕期治疗与新生儿RPR阳性率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血清中RPR的阳性率与孕母RPR的滴度成正相关,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与其治疗的早晚呈正相关。结论:对孕前检查妇女应加强梅毒知识的宣教和检测,妊娠期梅毒患者一旦诊断应及时正规治疗,以避免分娩梅毒新生儿。

    作者:李素文;苏立;孙丽娟;李荣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疗效。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压痛数、肿胀关节数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研究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疹,两组患者均未中断治疗,不良反应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凤艳;冯红卫;代立友;姜淑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48例观察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9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酸枣仁汤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态,效果显著。

    作者:姚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CD105、TGF-β1和MMP9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D105、TGF‐β1和MMP9水平,分析研究其调控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确诊的患者88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3例和冠脉造影正常(Control)患者19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位患者血清CD105、TGF‐β1和MMP9水平。结果:ACS组CD105比SA组和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01),ACS组MMP9较SA组和Control组显著增高(P<0.001),SA组CD105较Control组降低(P<0.05),SA组MMP9较Control组增高(P<0.05),TGF‐β1在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CS患者较SA患者MMP9升高,CD105降低,可以推测出ACS患者血管壁上有更多易损斑块;(2)提示CD105减少后通过上调MMP9从而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致斑块易损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蔡荣耀;吴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