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庚昌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妇产科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疗效优于单纯甲硝唑治疗,同时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检测孕妇剖宫产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探讨其对剖宫产术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4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科 DIC 的孕妇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30例剖宫产术后未发生 DIC 的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剖宫产术前的 PT、APTT和 Fg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 PT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 APTT 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Fg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PT、APTT 为正常水平,Fg 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以及产科 DIC 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对预防和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 DIC 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柳;肖永生;孟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辅助诊断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 CHF 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 NYHA 心功能进行分级,以收缩功能不全(LVEF≤45%)的诊断标准为界限,将观察对象分为 SHF组与 DHF 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HF 组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高于 DH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HF 患者 QRS 波时限与 LVEF 呈负相关,与 NT-proBNP 水平及 NYHA 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是临床上辅助判断 CHF 患者类型及治疗的客观良好指标,其中心电图 QRS 波时限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淑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诊的食管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联合开腹食管癌切除;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胃排空障碍及胸腔出血上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清扫淋巴结,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郑杰;李建文;常鹏;郭江涛;韩茂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当地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提高救治能力。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35例资料完整的儿童急性中毒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5例急性中毒患儿年龄以1~3岁多(56.2%);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86.8%),原因主要为误服误饮;毒物种类以农药鼠药常见,占36.2%,其次为医用药品,占25.5%;通过针对性救治和护理,痊愈88例,好转122例,未愈17例,其他8例,救治成功率为89.36%。结论:明确应对重点及应对策略,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与演练,实施急救护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救治能力,减少中毒发生。
作者:彭葵花;雷丽虹;史细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子痫前期与子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子痫前期与子痫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炎症反应作用及维生素 C 及转运蛋白1(SVCT1)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对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及期待治疗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曹国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8.33%,对照组仅为2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建议对其实施全胃切除术,同时联合代胃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远期生存率的提高。
作者:朱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尺骨撞击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尺腕关节的退变性疾病,与尺骨正向变异有关,尺骨头反复冲撞三角纤维软骨、月骨和三角骨近侧关节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腕关节尺侧疼痛,且随重复强力抓握活动、前臂旋前或腕尺偏而加剧,尺骨撞击试验和 TFCC 压迫实验可提高尺腕撞击综合征的诊断率。X 线正位片可见尺骨呈正变异,月骨近端关节面尺侧半不光滑或有小凹陷,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MRI 在平片异常改变出现之前就能显示月骨早期微小的退变。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要想根治尺骨撞击征,只有手术治疗。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尺骨短缩截骨术、Wafer薄片式切除、腕关节镜修复等。
作者:史瑞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价值。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连用静脉滴注、退热和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开始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案,持续3~5d,在病情稳定后停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结果: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好转、肺部啰音消失、治疗总有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间、ADR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效果,有效缩短静脉输液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
作者:王永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有效措施,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方法:选择2006-2010年我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资料,通过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领用环节、存放及应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健全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使护士在繁重的工作中节省药品交接的时间,并保障临床科室药品的安全使用,提高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水平。结果:2006-2010年的药品管理效果和2010年以后的药品管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 <0.05)。说明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差错,防止出现过期药品,避免药品流失,减少浪费,节约药品资源。结论:加强医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有效期的科学、规范管理,节省护理工作时间,利于临床医药学的良好发展,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院信誉以及经济效益。
作者:靳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 CT 与 MRI 影像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PCNSL 患者的 CT 和 MRI 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单发18例,多发3例,共显示26个病灶。病灶多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及丘脑等近中线部位。CT 平扫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I 平扫 T1 WI 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 WI 等或略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ADC 图呈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大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占位征象明显,灶周有不同程度水肿。结论:PCNSL 的 CT、MRI 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CT、MRI 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早期明确诊断 PCNSL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超;欧阳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不仅要做好临床工作,亦要做好科研、教学工作,不仅要讲授知识,亦要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新进展、科研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技术等补充至课程教学中,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对所学疾病的理解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笔者近年来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并思考得失与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作者:潘兴飞;魏立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及补佳乐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妊娠14~28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口服补佳乐、米非司酮及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终止妊娠,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羊膜腔利凡诺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例数。结果:观察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补佳乐及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治疗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妊娠方法。
作者:吕发辉;朱凤琴;凤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术前标准化药物治疗,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稳定心绞痛改善人数、心功能改善人数、LVEF 上升数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0.05),但两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数量、死亡病例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d、1个月、3个月的 ALT、TBiL、CK 水平变化情况发现,术后2d,患者 ALT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 <0.05),CK 水平于术后2d 时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TBiL 在术后1个月时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 <0.05),但上述指标于术后3个月后,又恢复正常,且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力衰竭,术前强化他汀类药物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用药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运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沙丁胺醇结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急性期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哮喘患儿9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丁胺醇结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急性期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石卫琴;李庆之;周贤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责任组长在 ICU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我科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的 ICU 护理情况,并选择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实施之前2013年2-12月 ICU 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护理责任组长的应用价值。结果:2014年 ICU 内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ICU 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8±2.59)分,明显高于2013年的(85.21±2.16)分,且其护理差错率为5.57%,明显低于2013年的10.9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责任组长的确立可以提高 ICU 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从而提高 ICU 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余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改变,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尿酮症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 <0.05)。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等各方面自我管理水平,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终有效地阻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玲;曹鑫;唐榕英;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生理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可明显改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估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在临产先兆孕妇中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临产先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球囊组和对照组各8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后出血量。结果:放置宫颈扩张球囊组孕妇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05),两组孕妇新生儿Apgar 评分、产后24h 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在临产先兆孕妇中的应用能加速临产发动时间,缩短产程,且方法简单,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15名高职高专护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人)和实验组(64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实验结束后进行课程考试,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P <0.05),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较容易接受,各项基本能力和技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生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相关基本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对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陈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