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家属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共计12次。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住院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家属 SDS 和 SAS 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 <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的 SDS 和 S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家属对住院治疗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利于改善家属的不良心理,对患者的疾病恢复起到积极主动的影响,并能提高家属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朱达斌;林秀瑶;许云辉;蔡耿辉;王景峰;汪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在小儿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64例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在哮喘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 FOLFOX4与单用 FOLFOX4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肿瘤内科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4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单独用药组(52例)和联合用药组(52例),单独用药组患者采用 FOLFOX4方案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 FOLFOX4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3例,稳定18例,另外6例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53.8%;单独用药组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2例,另外12例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34.6%,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 <0.05);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 FOLFOX4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采用 FOLFOX4方案治疗,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卢宏全;黄国定;林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辅助诊断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 CHF 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 NYHA 心功能进行分级,以收缩功能不全(LVEF≤45%)的诊断标准为界限,将观察对象分为 SHF组与 DHF 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HF 组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高于 DH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HF 患者 QRS 波时限与 LVEF 呈负相关,与 NT-proBNP 水平及 NYHA 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是临床上辅助判断 CHF 患者类型及治疗的客观良好指标,其中心电图 QRS 波时限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淑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耐药和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5年8月对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进行药学干预,观察并评价药学干预效果。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花费金额明显减少,不合理用药率与耐药率显著降低,各器官系统不良反应均被有效预防。结论:药学干预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吴明洋;吕宏伟;杨会;赵卓;张江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疗法与小剂量甲状腺素片结合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以人工周期疗法,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FSH、E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FSH 及 E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与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姜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8月-2014年3月共收治113例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并观察手术临床疗效。结果:11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33.32±30.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51±23.4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6±0.34)d,并对患者进行术后3~12个月的回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特点,适合用于早期肺癌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健;谭宁;蒙伟平;覃聪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实验组口服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乙酰螺旋霉素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鼻塞、鼻漏及总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患者鼻塞、鼻漏及总症状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冬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妇产科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疗效优于单纯甲硝唑治疗,同时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0例肺癌胸腔积液引流干净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胸腔注射鸦胆子油乳和顺铂治疗,对照组胸腔注射顺铂治疗。每周1次,治疗8周后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4.0%;治疗组的毒副反应轻,生活质量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及补佳乐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妊娠14~28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口服补佳乐、米非司酮及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终止妊娠,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羊膜腔利凡诺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例数。结果:观察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补佳乐及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治疗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妊娠方法。
作者:吕发辉;朱凤琴;凤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诊的食管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联合开腹食管癌切除;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胃排空障碍及胸腔出血上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清扫淋巴结,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郑杰;李建文;常鹏;郭江涛;韩茂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心梗三项即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比较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评价各种心梗二项组合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 AMI 人群和100例健康人群进行心梗三项的测定。结果:在诊断 AMI 时,CK-MBMASS 和 cTnI 联合以及 Myo 和 cTnI 联合分别与心梗三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 Myo 和 CK-MBMASS 则没有。结论:在临床上将三者联合运用,对 AMI 的诊断以及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心梗二项(CK-MBMASS 和 cTnI)的检测准确度都高于心梗三项的检测。
作者:袁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入院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患者进院,观察组由急诊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并送患者入院,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大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入院前的死亡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院前急救流程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清;李润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价值。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连用静脉滴注、退热和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开始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案,持续3~5d,在病情稳定后停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结果: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好转、肺部啰音消失、治疗总有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间、ADR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效果,有效缩短静脉输液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
作者:王永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63例女性亚甲减者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和甲状腺抗体检测,同时检测同年龄组正常女性8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女性亚甲减组 E2水平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SH、PRL 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T、LH 变化不大。结论: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引起月经紊乱、不孕、早衰的原因之一。
作者:徐晓棠;张巧红;蒋锦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子痫前期与子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子痫前期与子痫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炎症反应作用及维生素 C 及转运蛋白1(SVCT1)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对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及期待治疗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曹国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当地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提高救治能力。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35例资料完整的儿童急性中毒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5例急性中毒患儿年龄以1~3岁多(56.2%);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86.8%),原因主要为误服误饮;毒物种类以农药鼠药常见,占36.2%,其次为医用药品,占25.5%;通过针对性救治和护理,痊愈88例,好转122例,未愈17例,其他8例,救治成功率为89.36%。结论:明确应对重点及应对策略,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与演练,实施急救护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救治能力,减少中毒发生。
作者:彭葵花;雷丽虹;史细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15名高职高专护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人)和实验组(64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实验结束后进行课程考试,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P <0.05),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较容易接受,各项基本能力和技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生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相关基本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对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陈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估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在临产先兆孕妇中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临产先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球囊组和对照组各8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后出血量。结果:放置宫颈扩张球囊组孕妇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05),两组孕妇新生儿Apgar 评分、产后24h 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在临产先兆孕妇中的应用能加速临产发动时间,缩短产程,且方法简单,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