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我管理教育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

刘玲;曹鑫;唐榕英;王力

关键词:乳腺癌, 自我管理教育, 糖尿病, 血糖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改变,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尿酮症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 <0.05)。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等各方面自我管理水平,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终有效地阻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300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从而对不同证型患者在发病前后的心脑血管病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的高血压在发病前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比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证型高血压发病后合并心脑血管病比例之间的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在其整个病程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作者:赵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 CT 与 MRI 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 CT 与 MRI 影像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PCNSL 患者的 CT 和 MRI 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单发18例,多发3例,共显示26个病灶。病灶多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及丘脑等近中线部位。CT 平扫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I 平扫 T1 WI 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 WI 等或略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ADC 图呈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大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占位征象明显,灶周有不同程度水肿。结论:PCNSL 的 CT、MRI 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CT、MRI 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早期明确诊断 PCNSL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超;欧阳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OP 患者112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胶丸与钙尔奇 D 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磷、血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髋部、腰椎的骨密度(BMD)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 OP 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保证骨细胞功能状态。

    作者:胡旭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急诊诊断中的临床领域应用

    目的::分析讨论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急诊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诊心血管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包括疾病诊断与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经统计发现,超声心动图共诊断例数112例,诊断率为93.3%,其中各类疾病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不同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均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左右心房室腔大小、心室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等的不同。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急诊心血管疾病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为急诊鉴别与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72例。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6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8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系统护理干预。患者在入选时与治疗后5周进行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评价。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 GQOLI 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 Fugl-Meger 评分、FCA 运动功能、FCA 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明显,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温咏婵;梁素芳;李菊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在血液透析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应用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血液透析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冲击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0.75μg/d,冲击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3μg/次,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钙水平在治疗第4周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第8、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冲击组血钙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血磷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 iPTH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冲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可以降低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 iPTH,维持血钙、血磷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苇;陈志雄;梁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1318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群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和 ELISA 法对1318例疑似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做 ANCA、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检测,并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1318例患者中检出 ANCA 阳性21例,阳性率为1.59%,其中 p-ANCA 阳性16例,阳性率1.21%,c-ANCA 阳性5例,阳性率0.38%;抗-MPO 阳性16例,阳性率1.21%;抗-PR3阳性5例,阳性率0.38%。对研究对象进行性别分组统计:男性患者635例,检出 ANCA 阳性11例占1.73%,女性患者683例,检出 ANCA 阳性10例占1.4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年龄分组统计:30岁以下184例,检出 ANCA 阳性1例,占0.54%,30岁以上1134例,检出 ANCA 阳性20例占1.76%,经χ2检验,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21例 ANCA 阳性患者中有17例肾功能明显异常占80.95%。结论:本地区疑似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 ANCA 检出率为1.59%,以 P-ANCA 和抗-MPO 为主,中老年组ANCA 阳性率明显高于儿童青少年组,ANCA 抗体与性别关系不明显;ANCA 相关患者大多肾功能受损较严重。

    作者:秦红群;马稚强;马顺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力衰竭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术前标准化药物治疗,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稳定心绞痛改善人数、心功能改善人数、LVEF 上升数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0.05),但两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数量、死亡病例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d、1个月、3个月的 ALT、TBiL、CK 水平变化情况发现,术后2d,患者 ALT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 <0.05),CK 水平于术后2d 时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TBiL 在术后1个月时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 <0.05),但上述指标于术后3个月后,又恢复正常,且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力衰竭,术前强化他汀类药物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用药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运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麻和腰麻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全麻和腰麻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5月收治的12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全麻,观察组产妇予以腰麻。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4h、8h、12h、24h、48h 后的镇痛 VAS 评分和产妇满意程度 VAS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麻和腰麻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中均有效,但是腰麻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李继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工周期疗法与小剂量甲状腺素片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疗法与小剂量甲状腺素片结合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以人工周期疗法,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FSH、E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FSH 及 E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与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姜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入院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患者进院,观察组由急诊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并送患者入院,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大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入院前的死亡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院前急救流程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清;李润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27)、黄连素组(n =29)、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n =30),三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黄连素以及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通过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来初步评价三种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黄连素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且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优于黄连素药物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并有效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能更加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各种体征,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减少糖尿病对神经的损伤。

    作者:沈金花;尚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气腹压力的不同,将3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分为 A、B 两组(每组150例),两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1.60kPa 和1.86kPa,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 组术后的气腹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 B 组的22.00%(P <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并发症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术后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气腹压力、手术时间有着密切联系,临床上应合理控制气腹压力与手术时间,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责任组长在 ICU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责任组长在 ICU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我科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的 ICU 护理情况,并选择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实施之前2013年2-12月 ICU 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护理责任组长的应用价值。结果:2014年 ICU 内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ICU 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8±2.59)分,明显高于2013年的(85.21±2.16)分,且其护理差错率为5.57%,明显低于2013年的10.9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责任组长的确立可以提高 ICU 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从而提高 ICU 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余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人类致死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死亡者中50%是在发病1h 死亡,且多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研究表明早期药物治疗或机械灌注对 AMI 患者有益。院前急救是医疗救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急救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院内抢救的基础。快速、准确的院前急救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急救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尚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诊的食管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联合开腹食管癌切除;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胃排空障碍及胸腔出血上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二野淋巴结清扫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清扫淋巴结,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郑杰;李建文;常鹏;郭江涛;韩茂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8.33%,对照组仅为2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建议对其实施全胃切除术,同时联合代胃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远期生存率的提高。

    作者:朱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兰索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从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6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兰索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该病的治愈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气道解剖教学在颌面外科困难气道处理培训中的应用

    作为一所大型口腔专科医院,经常面临极为复杂的困难气道,这对麻醉医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院多年来特别注重对青年住院医师困难气道模拟培训,并在培训中特别引入气道解剖教学。通过培训,青年医师在入职前均有良好的气道解剖基础,加上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提高,他们均能很快有效处理常见甚至复杂的困难气道。这项教学工作让基础理论服务于临床,使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临床问题的处理中大方光芒。

    作者:汪伟;张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