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林
目的:分析咪康唑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处理后对照组使用克霉唑治疗,研究组给予咪康唑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咪康唑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梅英;李培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新护士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循环理论对我院46名(观察组)新护士进行带教,另选取实施PDC A带教前的46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等的考核结果。结果:观察组新护士应用PDCA循环理论带教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理论用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能够使新护士尽快掌握专科理论与技能操作,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患者。
作者:韩佩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显示患者以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经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7.8%。结论: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可作为今后经验治疗的基础。此外,对此类患者迅速正确的诊断十分关键。
作者:范晋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妇科急腹症患者78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采用疼痛缓解程度分级系统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干预组在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2.15±4.98)分和(30.22±5.4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5.83%和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完全缓解率达3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有利于缓解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丽萍;庾静雯;黄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实施治疗的88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药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86.36%、47.73%,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门诊阴道不规则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璐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中医健康教育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规范性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中医健康教育效果,明确了护士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方平;李静;郭敏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的68例晨尿标本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尿分析检验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在临床检验中,白细胞检验率、红细胞检验率及尿蛋白阴性检验率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各有优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将两者结合使用,可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率。
作者:黎文应;曾海深;游青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支气管痉挛是围术期极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1],但在全麻诱导期出现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实属罕见。我院在2014年8月收治1例子宫肌瘤拟在全麻下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诱导期出现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现报告如下。
作者:鲜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肥皂水灌肠在急性阑尾炎并肠管扩张积气及肠梗阻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组,A组术前进行肥皂水灌肠、禁食水、备皮,B组按照传统方式只行禁食水、备皮。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肠管积气、扩张及肠梗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用肥皂水灌肠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李访斌;党治军;冷光现;张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妊娠期糖尿病桡骨骨密度,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 )孕妇骨密度变化与其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及时准确的补充钙剂、预防孕妇营养不良、防止骨密度下降、做好妇婴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扬州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和GDM 孕妇各2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孕中期骨密度,分析孕妇年龄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GDM 孕妇骨量低于对照组孕妇的骨量;GDM孕妇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高;GDM>30岁孕妇的骨密度比<30岁孕妇的骨密度高;孕妇年龄30~35岁时,骨量正常的前提下,GDM孕中期骨密度比对照组骨密度高;GDM骨质疏松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比骨量减少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高。结论:在同年龄水平下,已有骨量减少的孕妇应更加关注血糖变化。
作者:景会;彭景;时丽;何小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脑死亡患者应用动态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昏迷患者60例,分别应用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患者进行脑电波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中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60例)、60.0%(3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P<0.05);本组病例中13例患者因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脑电图特征为低平背景上出现大量可疑θ波样或极低波幅(5~10μV )β波样波形,多为散在,极少数成串出现。结论:脑死亡及重度昏迷患者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清晰显示患者脑功能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由于胆囊结石就诊且进行手术治疗的643例患者手术方式及相应治疗效果。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313例,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所花费用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术后不良反应少、住院天数少以及经济负担小等方面的优势,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国产和进口两种乙肝疫苗安全性的差异,促进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免疫覆盖率。方法:在茂名市市区内选择0~1岁的健康儿童共300例,以自愿为原则分为国产疫苗组与进口疫苗组,分别接种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接种后的7d内追踪观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结果: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与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相比具有相似的安全性。300例接种者中均无局部反应发生,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在4.67%、3.33%,两者在安全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5,P值>0.05)。在发生的12例不良反应中,83.33%(10/12)发生于接种后1d内,16.67%(2/12)发生于接种后2~3d;男女比例为1.40∶1。25.00%(3/12)发生在接种第1剂时,41.67%(5/12)发生在接种第2剂时,33.33%(4/12)发生在接种第3剂时。国产疫苗组与进口疫苗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时间分布、人群分布、接种针次分布上的趋势一致。结论:无论国产乙肝疫苗还是进口乙肝疫苗接种后均有部分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儿童个体差异因素有关,经干预后无严重后果发生,安全性较高,而国产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费接种3剂次,与价格偏高的进口疫苗相比,更适用于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工作。
作者:杨海云;陈乐锋;黄金凤;梁小媚;陈雪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30例,予肌苷片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12周末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3.3%,χ2=7.94,P<0.005。结论:丙戊酸钠、肌苷片同时口服可明显改善患儿抽动症状,副作用相对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试验应用。
作者:陈香英;宋战义;庾金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不合格处方现状,提高药师分析处方的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12月实行电子处方前的手写处方和2013年3-12月电子处方各12000张,进行用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2012年手写处方中有242张不合格,占2.02%,2013年电子处方有147张不合格,占1.22%。结论:虽然我院实行电子处方后不合格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和药师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
作者:施向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C T影像学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3月-2014年4月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46例,均行胸部C T和X线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胸部C T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76.1%,胸部X线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仅为19.6%,C 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测的阳性率。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曲霉菌所占比例大,并且不同的病原菌其影像学各有特点。结论:对于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CT检查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
作者:余复火;赖晓宇;黄培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UprV、Ccr等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hUprV、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胡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氟西汀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后抑郁患者为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后采用HAMD量表评估治疗效果,并统计对比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51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85.0%,观察组57例有效,有效率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嗜睡、头痛等现象,观察组有2例出现头昏、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33%和3.33%,对照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氟西汀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行使用,其疗效和安全性略高于帕罗西汀。
作者:史维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行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2例,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孕三烯酮,研究组4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性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性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行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何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抗病毒药物在乙肝相关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HBV‐DNA 、肝功能、平均生存时间和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 HBV‐DNA、ALT、AST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肝动脉栓塞化疗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崔冬冬;牛侨;李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