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军;徐留森;崔雪峰;龚海燕
目的:分析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 ,对照组单纯予以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 ,观察组予以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且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显著(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而在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面 ,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相较对照组更低 ,且差异显著(P<0 .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邓冬英;郭年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6例进行研究分析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伤椎改善情况(包括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占位率以及后凸cobb's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总有效率(95 .3% )显著高于对照组(69 .8% ) ,疗效更突出( P<0 .05 ).术后随访 ,观察治疗效果发现两患者术后1个月在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占位率以及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改善(P<0 .05) ,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3% )显著低于对照组(11 .6% ) ,安全性更高(P<0 .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上疗效显著 ,术后并发症少 ,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建军;肖东;李金光;艾山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2013年1月 ,收治的36例儿童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分析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所有患儿口服他克莫司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小剂量激素醋酸泼尼松进行治疗 ,疗程为6个月 ,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 .9% 和77 .8%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观察组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分别为16 .7% 和0% 均低于对照组55 .6% 和22 .2% ,经χ2 或 t检验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与疾病复发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雪妹;羊江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小剂量酚妥拉明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小剂量酚妥拉明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 .05) ,同时治疗组入选后 24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差异极显著(P<0 .01).结论:应用小剂量酚妥拉明治疗感染性休克 ,可改善内脏的灌注及组织缺氧 ,降低血乳酸水平 ,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理想选择.
作者:韦艳萍;龚冀荣;黄勤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心电图联合临床危险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的预警作用.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未伴心律失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 ,记录患者Q-T间期、QRS时间、J波、T p-e间期等指标变化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值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 ,统计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并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患者中的预警作用.结果:观察组Q RS时间为(125 .7 ± 36 .3 )m s ,高于对照组 ,Q-T d值为(86 .3 ± 19 .3 )m s ,T p-e值为(156 .5 ± 20 .7 )m s ,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14例出现J波 ,占23 .3% ,高于对照组的6 .0% ,有碎裂Q RS波群18例 ,占30 .0% ,高于对照组的10 .0% ,心脏性猝死30例 ,占50 .0% ,同样高于对照组的30 .0% ,且其LVEF值为(47 .1 ± 10 .2)% ,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J波的出现、Tp-e间期的延长与LVEF值的降低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 ,其中 Tp-e关联性强 ,危险度高.临床上必须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间期的监测 ,以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范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1日-2014年1月30日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 ,将其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儿童临床护理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给予干预组患儿小儿手足口病的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结果 ,并统计患儿家属的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患儿治疗有效率(100 .00% )高于对照组(73 .33% ) ,P<0 .05 ,具有统计学差异 ;干预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100 .00% )高于对照组(70 .00% ) , P<0 .05 ,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综合护理对患儿康复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改善治疗结果 ,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段绍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丹参酮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5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0例选择联合治疗方式 ,对照组56例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在对应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93 .0% 的ALT复常率和95 .0% 的TBil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 .4% 和66 .1% ;研究组62 .0% 的HBV DNA阴转率和8 .0% 的 HbeAg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 .1% 和3 .6% .结论:应用丹参酮和苦参素联合对慢性乙肝治疗的效果良好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和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6例气管异物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观察组:1 .0μg/kg瑞芬太尼、1 .5mg/kg异丙酚静脉泵入麻醉 ,对照组:1 .0mg/kg氯胺酮、1 .0mg/kg异丙酚静脉泵入麻醉.两组均保留自主呼吸 ,待患儿熟睡后手术开始.术中麻醉维持 ,观察组:瑞芬太尼以每分钟0 .2~0 .5mg/kg ,异丙酚以每分钟2 .0~3 .0mg/kg的剂量持续静脉泵入 ;对照组根据患儿个体麻醉情况 ,追加氯胺酮.1% 丁卡因进行喉部和气管内表面麻醉.置入硬质支气管镜 ,侧孔连接高频通气.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置镜条件和置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置镜顺利程度和置镜次数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儿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 ,麻醉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少.
作者:温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胎儿颅脑结构发育异常是常见的胎儿畸形 ,及时全面的了解胎儿颅内的结构对于科学评估胎儿发育状况、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时判断终止妊娠时点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不断发展的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颅内结构的检测上显示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独特的临床价值 ,对于改善目前的临床胎儿颅内结构监测有巨大价值.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我国孕产妇产时的保健利用状况 ,对影响保健服务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阳高县人民医站2011年2月-2013年11月分娩的1 945例分娩妇女作为观察对象 ,运用SPSS13 .0建立数据库对观察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 ,1 945例妇女中住站分娩率为98 .61% ,城市的孕产妇住站分娩率为99 .18% ,居住在农村的孕产妇住站分娩率为98 .04% ,并且在住站分娩的孕产妇中 ,剖宫产率为33 .42% (城市为47 .85% ,农村为22 .31% ) ,顺产率为65 .95% (城市为58.37% ,农村为73 .68% ) ,另外 ,难产妇女占0 .63% (城市占0 .31% ,农村占0 .95% ) ,由此可见 ,当前影响孕产妇产时保健服务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居住地情况等.结论:应加强孕产妇孕产期的健康宣传 ,提高对孕产妇的保健服务质量 ,进而提高住站分娩率 ,有效降低孕产期妇女的剖宫产率 ,促进孕产妇产时的保健服务.
作者:李铭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方案 ,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更高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于单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效果更优 ,其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固定效果更优 ,且治疗优良率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羊水栓塞患者成功抢救经验 ,为临床提供有效资料.方法:对我院2例羊水栓塞患者的诊断和临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救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1例剖宫产术中出现羊水栓塞的患者 ,经给氧、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等综合急救 ,救治成功.另外 1例以产后出血为主的羊水栓塞患者 ,经快速补充血液和凝血因子纠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进行子宫切除后救治成功.结论: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早期诊断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血容量及凝血因子的快速补充 ,如需切除子宫者应行全子宫切除.
作者:邵景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期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2例 ,对其临床资料、X线片检测结果、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片诊断结果符合率为51 .7% ;螺旋CT诊断检查符合率为93 .3% .结论:螺旋CT诊断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更高的临床准确率 ,可对患者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ESA )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8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根据就诊的单双号顺序 ,单号设为观察组 ,双号设为对照组 ,各41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实施CESA.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阻滞完善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麻醉药剂量也较对照组减少 ,组间均差异显著(P< 0 .05);术中 ,观察组出现低血压、心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9 .76% (4/41 )、7 .32% (3/41 ) ,对照组为26 .83% (11/41 )、21 .95%(9/41) ,两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P<0 .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 ,采用CESA ,麻醉起效迅速、药物用量少 ,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小 ,效果安全可靠 ,是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程富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接收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0例空腹血糖>10 .0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 .0% 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 ,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25例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DI组)25例 ,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CSII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稳定水平、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MDI组(P<0 .05).结论: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侯江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胎漏、胎动不安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安胎是中医妇产科的优势和特长之一 ,叶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运用固肾健脾安胎法治疗崩漏、胎动不安 ,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牛倩男;叶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并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 ,并给予社区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并结合社区健康教育 ,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作者:杜建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54例 ,保守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手术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组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90 .74% VS 68 .52% );保守治疗组日常活动受限情况明显好于手术治疗组 ;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手术治疗组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在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Nerr法评分Ⅰ型、Ⅱ型适宜选择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Ⅲ型、Ⅳ型适宜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作者:张守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误诊原因 ,分析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无明确发病诱因的患者占75 .0% .经B超检查、胎心监测、凝血功能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 .0% 、62 .5% 和50 .0% .结论:胎盘早剥发生并无十分显著的诱因 ,误诊率比较高 ,超声、胎心监测等诊断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诊断处理.
作者:冯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双极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 ,观察组30例使用缝合止血 ,对照组30例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卵巢基质内动脉血流参数、性激素水平 ,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 ,患者卵巢基质内动脉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EDV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阻力指数(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两组促卵泡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 )和雌二醇(E2 )激素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6个月 ,观察组患者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E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双极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方式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缝合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保护优于双极电凝止血方式 ,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朱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