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管理分析

袁鼎军

关键词:循环管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HTK液顺灌,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总结该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观察组)在我院以及100例(对照组)在乡镇卫生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具有针对性适当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管理。选取H T 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主动脉根部阻断时间为71~155min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自动复跳82例,复跳率高达82%;而对照组自动复跳81例,复跳率为81%,这说明了尽管两组治疗环境、各种设备以及术者水平相差很大,但是2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以及 HT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的体外循环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简易负压引流在预防肥胖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在预防肥胖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肥胖剖宫产产妇200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直接缝合,观察组应用简易负压引流。对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6.8±1.4)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72%、(10.9±1.9)d ( P<0.05)。结论:肥胖剖宫产产妇应用简易负压引流,操作简单,且可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麦建彩;欧庆文;罗娇;梁杏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年龄段围生期保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太仓市不同年龄段的围生期保健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太仓地区产妇21971例,通过妇幼保健服务使用(系统产检、剖宫产使用、出生医学证明开具、产后42d检查及儿童体检)和孕产情况(出生缺陷、死胎死产、早产、低体重儿和巨大儿)来分析<20岁、20~34岁及≥35岁3组的围生期保健情况。结果:(1)与20~34岁组相比较,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在<20岁组和≥35岁组的OR(95% CI)分别为1.4(1.0~1.8)、1.3(1.0~1.8)、0.7(0.5~0.9)和1.4(1.1~1.9)、1.4(1.0~2.0)、1.4(1.2~1.7)。(2)与20~34岁组相比较,<20岁中未系统产检、剖宫产使用、未开出生证、无产后42d体检和未参加儿童体检的OR(95% CI)分别为2.1(1.9~2.5)、0.6(0.5~0.7)、1.6(1.3~2.0)、2.1(1.9~2.4)和2.2(1.9~2.5),≥35岁中分别为2.5(2.1~2.9)、1.2(1.2~1.5)、1.8(1.5~2.3)、1.9(1.7~2.2)、2.4(2.1~2.7)。结论:青少年和高龄妊娠在使用当地妇幼保健服务上较适龄生育者差,而不良妊娠结局高于后者,合法适龄生育对妇女儿童保健是更有益的。

    作者:谢敏;李芳;沈菊英;贾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探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本科护理1班及2班护生各46名,在进行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对1班学生采取传统教学(对照组),2班则使用PBL联合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4.76±3.48)分和(88.05±4.71)分,二者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护生在知识掌握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BL与情景教学法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不仅能实现护生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步提高,还可改善护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郭天智;涂素华;鞠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高血压与冠心病所致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高血压与冠心病所致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与冠心病所致左心衰竭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推行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呼吸[(21.02±4.54)次/min VS(26.07±3.45)次/min]、心率[(91.09±10.01)次/min VS (116.05±10.05)次/min]低于对照组,且血压[(129.32±11.65) mmHg VS (113.54±11.12)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高血压与冠心病所致左心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卫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口头式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并利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日常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82%、82%、84%、78%,对照组分别是58%、56%、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专业知识掌握率。

    作者:程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腰突症髓核摘除术病例中行路径护理模式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对腰突症髓核摘除术病例行路径护理模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突症髓核摘除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行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95.65%对护理工作满意,对照组患者中77.27%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腰突症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路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江晶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到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肝外胆管结石病人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各36例。微创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成功概率等资料。结果:相比开腹组而言,接受微创手术的微创组取得的手术成功概率更高,同时微创组恢复期间出现并发症状的概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微创治疗肝胃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立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对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8例,其中A组患者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B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泼尼松龙,采集治疗前及治疗10d后两组患者 FEV1、PaO2、PaCO2,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aO2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PaCO2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A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A组患者降低效果较B组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均可显著改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但布地奈德在改善肺功能指标以及降低临床症状评分中表现较泼尼松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史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对儿童哮喘肺功能改善的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对儿童哮喘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3例6~48个月的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持续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哮喘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哮喘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皆有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症状缓解后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能迅速降低气道高反应,快速有效缓解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作者:潘俊秀;范如艳;陈礼娟;范楚平;肖志兵;刘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部彩超对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4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与超声图像。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有4例胰头部假性囊肿,诊断准确率为100.00%;16例胰头癌,诊断准确率为81.25%;21例壶腹部癌,诊断准确率为85.71%。其中3例胰头癌误诊为壶腹部癌,1例胰头部血肿误诊为胰头癌,2例肿块型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术前能够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作者:罗泽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不同大小占位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不同大小占位结节诊断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于我院检查的甲状腺占位性结节病患97例,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中,根据结节大小不同又分为大结节组以及小结节组,对各组分别进行检查,对比有关结果。对照组仅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对比两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准确度为94.2%,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71.4%、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中小结节组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与大结节组相比,差异虽不显著,但小结节组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均高于大结节组。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在甲状腺恶性病变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以及准确性,特别是在结节较小时,更具优势。

    作者:杨兴丽;余林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相关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约占80%,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此病并发症较可怕,主要的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CVS),是SAH患者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并发症之一,CV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发生机制较复杂,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多种多样。治疗上可予钙拮抗剂、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是很肯定,临床转归不是很理想,因此,CVS的防治仍需进一步研究,临床医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作者:王海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管理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总结该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观察组)在我院以及100例(对照组)在乡镇卫生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具有针对性适当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管理。选取H T 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主动脉根部阻断时间为71~155min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自动复跳82例,复跳率高达82%;而对照组自动复跳81例,复跳率为81%,这说明了尽管两组治疗环境、各种设备以及术者水平相差很大,但是2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以及 HT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的体外循环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袁鼎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负面情绪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负面情绪的临床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心理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h、24h、48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4.7%和63.2%,经 t检验或χ2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疼痛的程度,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伟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本刊对文章作者署名的要求

    1.作者署名书写要正确无误,不可含糊。前后顺序应无争议。2.在稿件处理期间,若作者署名需作变动,应由第一作者(对文章负全责的作者)亲笔写信说明(不要打印件),以便编辑部存档备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病毒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儿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患儿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70例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护理周期持续6周。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与77.1%,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AS评分(48.3±5.8)、Barthel指数(52.6±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4.6)、(40.8±5.5);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工作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7.1%和74.3%,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或 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肌力水平,改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蒋云琴;林丽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内窥镜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内窥镜室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程度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室护理人员从业危险因素,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对内窥镜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了加强。结论:通过不断加强内窥镜护理人员的专业规范操作,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理念,科学管理,减少职业危害因素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作者:刘新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版权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联用肾炎康复片及缬沙坦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录并治疗的5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观察对象,随机等分成2组,给予2组常规基础治疗,以单纯缬沙坦治疗者为对照组,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者为观察组,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5%,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前的肌酐、尿素氮与尿蛋白水平相仿(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且以观察组改善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有不适出现,但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提供肾炎康复片与缬沙坦联用方案治疗,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佳,适合临床普及。

    作者:尹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