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传兰
目的:观察可弯曲喉罩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可弯曲喉罩组(F组)、双管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诱导期和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机械通气参数变化;记录相关并发症及术者的满意度。结果:三组都能较好的完成通气,但S组术中漏气发生率较高,术者满意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S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呛咳、恶心、低氧血症和术后24h咽痛发生率比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弯曲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密封性较好,并发症少,更高的术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作者:张成炬;郑辉利;马保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63例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3例肠造口术患者,对每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除3例患者因病情恶化转IC U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有效解决。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存留对颌骨囊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小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对囊腔边缘局部累及的活髓牙行保留活髓处理,对照组对局部累及的活髓牙行根管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成功率、手术前后囊肿受累牙的牙髓活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成功率为80.0%,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手术后1~3个月,术前检测无活力牙髓无改善,活力降低患者的部分牙髓活力获得恢复。结论:存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的颌骨囊肿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受累活髓牙可保留活髓,对颌骨囊肿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外膜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对其选择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硬外膜麻醉进行手术麻醉,实验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麻醉,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肌松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肌松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阑尾切除手术中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率较小等临床特点,是推动阑尾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作者:熊森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病案是患者医疗活动的真实客观记录。病案管理体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而辅助生殖中心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自己独有的病案室,对如何做好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本生殖中心病案管理的特点,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病案质量,保障生殖中心的医疗安全。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麻醉差异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C组予以气管插管全麻方案。比对三组患者麻醉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差异,记录其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疼痛评分情况,分析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麻醉后,三组患者MMSE评估结果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但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A组增幅>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中,A组各麻醉时间均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其次为B组,C组恢复时间长(P<0.05);术后A组疼痛评分低为(3.1±0.6)分,其次为B组的(5.2±0.8)分,C组疼痛评分高为(7.3±0.8)分(P<0.05);(3)三组患者均存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问题,其中A、B组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患者麻醉后以头痛、血压降低等并发症发生为主,C组患者以低氧血症、躁动、心血管反应及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为主(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方案,麻醉效果突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平;郭孝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涉及症状、体征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摸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温故而知新,基础联系临床,民谣、多媒体教学、比较教学、病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小结,课后练习,开阔学生视野。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蔡勇;湛洁谊;蓝淑玲;陈福雄;陈德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10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整个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彩勤;戴伟良;麦俏丽;李洁源;唐少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对103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AS和SDS评分分为非焦虑抑郁组(n=31)和焦虑抑郁组(n=72),分析两组患者的KDQOL‐SF评分状况;并将焦虑抑郁组(n=72)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03例MHD患者中72例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KDQOL‐SF评分为(46.66±15.49),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患者的(57.16±14.82)(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和KDQOL‐SF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20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孕妇资料完整,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00例孕妇行营养干预,设为观察组;另1000例未采取营养干预的孕妇设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尿蛋白、胎儿生长情况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观察组总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6,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胎儿的生产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景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临床特征及C T影像学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200例临床确诊为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 T影像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20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C T影像学特征。结果:颅内结核的C T征象具有特征性,结核性脑膜炎140例(70%),结核瘤40例(20%),结核性脑脓肿20例(10%),颅内结核的主要发病类型为结核性脑膜炎;颅内结核的主要病变为渗出型病变、阻塞性脑积水、结核球,其次是脑萎缩、脑梗死、硬膜下积液、钙化等,渗出性病变是颅内结核主要及特征性表现。结论:颅内结核的CT征象具有特征性,应用CT检查颅内结核具有无创、安全、可靠等优势,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钟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KISS‐1和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患者癌组织旁正常组织中KISS‐1和COX‐2的表达情况,总结分析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KISS‐1表达阳性41例,阳性率为68.3%,高于正常组织中KISS‐1表达阳性率6.7%。COX‐2表达阳性49例,阳性率为81.7%,高于正常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10.0%;KISS‐1和COX‐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组织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KISS‐1和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ISS‐1和COX‐2的阳性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均有增高,KISS‐1和COX‐2联合检测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确诊有较好参考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少英;李连蛟;张铭;李玮;沈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内镜头端置透明帽在食管锐利异物取出术中护理配合的具体做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该手术患者53例,分为常规组26例与护理组27例;常规组采取直接胃镜下手术及基本护理方式,护理组运用内镜头端置透明帽辅助方式实施手术,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异物取出时间及取出率。结果:护理组异物取出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内镜头端置透明帽辅助手术方式能够帮助尽快取出食道异物,减少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取物成功率。
作者:黄燕霞;霍桂莲;梁顺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行人工流产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情况HAMA(35.12±7.5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3.87±1.76)、手术时间(11.34±3.21)min、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8.23±9.23)、(5.12±2.02)、(16.23±3.45)min、12.20%;观察组主动配合97.56%、术后总体舒适感92.68%、满意度97.56%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3.17%、82.93%( 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展开密切的观察和在围术期对其展开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人工流产的副反应发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张美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产妇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72.6%)、胎盘因素21例(12.5%)、多种因素9例(5.4%)、凝血功能障碍6例(3.6%)、软产道因素10例(5.9%)。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在临床妇产科中需要引起注意,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王存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青光眼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方式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切除术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更佳,并发率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力,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切除术治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祖青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合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ɑ‐酮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及血清全段PT 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磷水平、尿素氮及i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PTH及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明显减少CKD患者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降低血磷,降低PT H水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5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每个占位性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侧乳腺病变者20例,双侧乳腺病变者36例;其中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20例(35.71%),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4例(7.14%),乳腺恶性肿块者6例(10.71%);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瘤18例(32.14%),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3例(5.36%),乳腺恶性肿块9例(16.0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100.0%、100.0%、75.0%、6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乳腺肿瘤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孙玉;麦吉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黄斑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经常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引起失明,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引起黄斑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等多种眼的疾病和内眼手术后。黄斑水肿的原因很多,故其治疗应先治疗原发病,近些年来全视网膜光凝(PRP )、激光诱导视网膜脉络膜吻合(LCRVA)、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玻璃体切除术(PPV)及放射性视神经切开术(RON)等各种方法为黄斑水肿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念,但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包括它们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本病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黄斑部的水肿进而提高视力,因为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对治疗黄斑水肿的几种方法和临床研究作简要的综述。
作者:宋阳光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