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广
目的:探讨护理体位干预结合间苯三酚应用于初产妇第一产程进展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且第一产程进展异常的足月妊娠初产妇390例,且均为头位,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 n=210例)和对照组( n=18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时采取护理体位干预结合间苯三酚,对照组在第一产程时采取卧床休息结合安定或哌替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不良反应、顺产率、剖宫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体位干预结合间苯三酚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顺产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小平;樊芳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采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患儿病原体,探讨蛋白芯片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病原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A RI患儿的血清标本474例,应用蛋白芯片法检测其中常见病原体抗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腺病毒(Adenovirus , AD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结果:474例患儿中抗体阳性470例,阳性率99.2%,其中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四组,第一组<1岁,第二组1~3岁,第三组3~6岁,第四组>6岁,各组阳性率分别是86.8%,94.0%,97.0%,96.9%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年龄组不同病原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原体中 FLU 阳性率高,其余依次为MP、RSV、ADV。混合感染226例,占47.7%,主要是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结论:蛋白芯片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高,其中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为FLU、MP和RSV ,混合感染比较普通,各年龄组感染的病原体有差异。
作者:陈文旭;王华妮;郭小艳;江裕;陈溶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共132例,通过B超对子宫下段瘢痕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再次分娩结果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B超检测结果显示子宫下段瘢痕大小对临床分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瘢痕<3mm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与≥3mm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再次分娩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的检测,有利于全面掌握孕妇的身体特征,从而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王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本院的尿路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77份尿液标本共培养出316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45株,占77.5%,245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占59.59%,奇异变形杆菌20株,占8.16%,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7.76%,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6.9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三种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5%;发现3例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尿路感染患者应先留取尿标本进行培养,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
作者:夏军辉;李晋;甘文斌;王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绝经妇女取环术前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妊马雌酮对取环效果的影响。方法:截取2年内绝经后妇女取环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术前使用妊马雌酮并放置米索前列醇于阴道,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环,分析两组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程度和取环成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取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患者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妊马雌酮,能软化宫颈,提高取环效率。
作者:宋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化疗药物对我院妇科肿瘤化疗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探讨相关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较严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骨髓抑制、皮肤损害、脱发、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月经不调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触过化疗药物的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接触化疗药物者。受到化疗药物危害出现异常的护士与无异常的护士的防护现状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的防护现状差异是出现化疗药物危害异常结局的原因。此外,本科护士、大专及中专护士职业危害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受教育程度高者职业危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妇科肿瘤化疗护理人员要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和自我防护能力以减少职业暴露引起的损伤,降低化疗药物造成的职业危害。
作者:刘凤;郑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颅脑M 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来自两个家系的6例已基因确诊为SPG6型HSP患者的颅脑M RI表现,并在正中矢状位层面测量胼胝体的面积及颅内大脑的面积。另选取400例曾在青岛同一台核磁共振成像机上做过颅脑M RI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方法同病变组。分别计算病变组与对照组胼胝体面积、颅内大脑面积、胼脑比值的均值,将二者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1例颅脑M RI表现未见明显异常,5例HSP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胼胝体变薄、脑萎缩表现,3例双侧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关区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年长者右侧顶叶还显示异常高信号。胼脑比值的均值病变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者的颅脑M RI可以表现出胼胝体变薄、脑萎缩、双侧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冠区异常高信号的特点。单纯型和复杂型 HSP患者的颅脑M RI可具有相似的特点。
作者:高海玲;贾玲玲;孙美;刘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为麻醉师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96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和复合组,单纯组48例给予丙泊酚1.5~2mg/kg静注,复合组48例给予舒芬太尼0.1~0.2μg/kg和丙泊酚1.5~2mg/kg缓慢静注。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无痛人流,诱导时间快、麻醉剂量小、镇痛效果明显,是临床麻醉中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琴;李琴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老年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13年1月以来在我院长期住院的(住院时间≥3个月)10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评,对有负性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前、后给予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期住院(住院时间≥3个月)的102例患者中81例有一种或几种情绪问题,约占总人数79%。对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生命质量(WHOQOL-BREF)测定显示差异明显。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长期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沈丽英;赵惠娣;吴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100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存活率为76.0%(38/50),对照组患者存活率64.0%(3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ALT、AST、TBIL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好,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因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和硫酸镁联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每次舌下含服10mg ,3~4次/d。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0%、15.0%、35.0%、65.0%;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0.0%、5.0%、9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和硫酸镁联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到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燕;雷毅雄;王家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测定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加压素(VP)水平,分析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Child-pugh分级关系、血、尿渗透压的关系、VP关系,了解对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诊断意义并探讨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包括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血钠、血尿渗透压、V P水平,并将低钠血症与Child-pugh分级、血、尿渗透压、VP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体内VP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肝硬化患者,并且 VP含量随着病情分级加重而增高。结论:肝硬化容易并发低钠血症,并发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加压素(VP)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尿渗透压有很大关系。
作者:邓政伟;杨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治疗中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进行研究,并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继续服用之前服用的药物,观察组患者除继续服用之前药物之外,加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口服,2次/d ,总量为40mg 。保证所有患者连续用药2个月以上,在服药期间,每隔15d来院检测1次收缩压和脉压以及舒张压,每位患者均要检测3次,后的结果取3次检测的平均值。将这52例患者的检测资料完整详细的进行记录,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也要严格记录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脉压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说明,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在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减小脉压,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应用。
作者:谢文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为把这门课程更好的融合进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中,在教学中导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教学过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开展学习竞赛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剖生理学教学实效。
作者:江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及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各34例,分别予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1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的症状、体征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总有效率为94.12%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治愈率为70.59%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的腰腹痛消失时间、带下异常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阴道分泌物正常时间均快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结论: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组,不良反应少。
作者:邱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62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较佳,且患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对前牙残根残冠进行树脂桩核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54例前牙残根残冠患者66颗患牙进行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随访0.5~2年,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观察有无冠桩松动、脱落、折断及牙龈、牙冠的色泽改变。结果:治疗成功63颗,失败3颗,其中纤维桩折断1颗,桩脱落2颗,成功率为95.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折,是前牙桩冠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部X线对急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腹部检查,必要时进行人工胃肠道充气检查。结果: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影;穿孔后在气体进入腹腔同时,胃肠道内容物也漏至腹腔,造成腹膜炎症,于X线上可见腹腔积液、腹膜炎征象、反射性肠郁积等;小网膜囊充气和积液征、腹膜后间隙充气征等。结论:X线检查发现气腹是诊断本症的重要征象,但非直接征象。发现气腹后首先应排除非胃肠道穿孔所致之气腹。气腹只能诊断胃肠道穿孔,不能定位。有不少病例穿孔后无气腹,故X线检查未见气腹不能排除胃肠穿孔。
作者:陈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