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CT 诊断

雷俊杰;冉慕光;温金玉;关秀红;邓树芳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CT诊
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C 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27例患者,对这27例患者进行C T扫描,其中对22例进行增强。结果:有10例在腹膜后左侧,13例在右侧,4例双侧都有;9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淋巴管瘤,2例为神经性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为畸胎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结论:CT 能够定性、定位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并提供出可靠的影像依据,而且其定位比定性要优越。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956例铁路系统女工妇科超声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体检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辖区内956例铁路系统女工行妇科超声体检,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归纳,统计出疾病种类。结果:检出子宫腺肌病10例,子宫肌瘤138例,附件囊肿47例,附件包块23例,盆腔积液20例,节育环异常6例。结论:超声检查在常规妇科体检中能起到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作用,且操作简单、成本低、无创、可重复、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霞玲;秦国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褥期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褥期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满意度,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56例产褥期感染者给予支持疗法、切开引流、胎盘胎膜残留处理和抗生素的应用以及辅以远红外线照射等强化综合性措施,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加以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56例产褥期感染者临床受益率94.64%,总有效率100.00%,治疗前、后临床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显著促进产妇机体生理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梁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许昌县2012年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调查2012年河南省许昌县饮用水水质监测卫生状况,分析饮水安全指数,总结保护水资源使用策略。方法:从许昌县14个乡镇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个乡镇选取10户居民进行饮用水采样,总共140份设为A组。同时从许昌县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水源采样140份设为B组。对其进行水质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感官(温度、色度、气味)、化学(p H、硬度、铁、氯离子等)、微生物(细菌)、毒理学(铅、砷、硝酸盐)等指标,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感官合格率均达到(98.64±1.32)%,化学、毒理学检测合格率为(92.78 ± 2.35)%,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89.48 ± 2.15)%。B组感官合格率均达到(97.53±1.29)%,化学、毒理学检测合格率为(88.45±2.74)%,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仅为(37.16±13.98)%,两组间比较,其微生物合格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作参考指标,许昌县14个乡镇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未消毒前的水样微生物指标超出标准范围,表明消毒对于清除微生物有明显作用。考虑到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各乡镇仍需要建立一系列保护措施,以保障供水即时和用水安全。

    作者:陈晓玲;武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 C )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近年患病率在我国有增加趋势,由于本病治疗上尚缺乏特异性措施,又有较多严重并发症,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现代难治病,其治疗方法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 UC的治疗综述如下。1药物治疗1.1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轻中度广泛性 UC 患者的一线药物,主要有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该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控制炎症,也可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酶,减少花生四烯酸及白介素达到抗炎作用。 SASP一般口服给药,3~4g/d,分3~4次口服,直肠栓剂适用于远端直肠型患者。部分患者口服后可出现头痛、恶心、白细胞下降、皮疹等不良反应。美沙拉嗪是治疗 UC 的新型药物,国内外多项研究[1,2]显示美沙拉嗪在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 SASP ,能有效缓解 UC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好,逐渐取代了 SASP 成为治疗轻中度 UC 的首选药物。但此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且价格昂贵,所以临床依从性比较低。

    作者:邵岩;丁怀莹;韩向莉;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缓释化疗在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恶性肿瘤在行切除术后,可能造成休眠状态的转移瘤加速生长,伴随着生长能力的增强,患者术后数年内可能面临局部复发或远端转移等不良结局。因此是一种十分棘手的恶性肿瘤,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而缓释化疗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卵巢肿瘤患者,配合手术使用,有令人满意的效果。理论上在术中植入缓释化疗药剂可帮助手术清除微小病灶,降低局部复发率。药物经植入后,进行可控性释放,维持长期药效的技术称为缓释技术,该技术优势明显,长期的发挥作用可保证局部药效浓度。该技术目前处于持续研究中,随着对卵巢肿瘤的深入了解,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而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可以了解其不足之处,明确其发展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麦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宫颈癌的趋向,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作为一种无辐射、价钱低、操作方便、多切面连续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乳房疾病的诊断。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36岁,平均年龄51岁,体检时发现15例,自查时发现12例,乳头溢液者5例。乳头凹陷者2例,皮肤出现橘皮样变者1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6例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 )记录,记录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 RHR)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CI)的指标,分别分析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两组间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作为诊断冠脉病变的独立敏感指标;关注静息心率的控制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方向,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段琳;孟丽华;孟庆峰;张召平;纪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随机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复发率进行测量并分析比较。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依从性、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有效实施能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娜;王晓兰;张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德国卡片复习法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调查

    目的:探索德国卡片式等复习法在高职护理专业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专业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传染病护理中运用的德国卡片式复习法等教学方法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三种提问复习方法支持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卡片复习法(72.73%)、求助式“1+1”提问法(22.73%)、上课随机提问法(4.55%)。卡片复习法支持率明显高于求助式“1+1”提问法及上课随机提问法(P<0.01)。求助式“1+1”提问法支持率也明显高于上课随机提问法( P<0.01)。结果显示,值得长远推广的支持率分别是卡片复习法(68.18%)、求助式“1+1”提问法(23.86%)和上课随机提问法(7.95%) ,而且它们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卡片式复习法及求助式“1+1”提问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传染病护理课程的学习效率。

    作者:裘爱玲;滕育芳;徐梦佳;饶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CT )在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送检的肺癌患者痰液,共计480例。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LCT)制片和常规涂片(CS),由同一组资深医师对肺癌患者的阳性涂片进行分型归纳。结果:LCT诊断肺癌阳性例数为102例,阳性率为21.25%,CS诊断肺癌阳性例数为72例,阳性率为15.00%。LCT细胞学涂片与常规涂片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6.32, P<0.05)。结论:LCT技术在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林;张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8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2例)和高压氧治疗组(43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改善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对比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睡眠症状改善明显好于药物组,且PSQI评分亦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确切,并相对安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乔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无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 ,SBI),又称静止性脑梗死,是指无任何脑卒中病史和体征而由影像学或尸解发现的脑梗死,或在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无关的部位出现的脑梗死。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头颅影像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使得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性脑梗死被发现和重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SBI患者伴有某些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1]。本文针对无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高春岭;谭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为麻醉师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96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和复合组,单纯组48例给予丙泊酚1.5~2mg/kg静注,复合组48例给予舒芬太尼0.1~0.2μg/kg和丙泊酚1.5~2mg/kg缓慢静注。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无痛人流,诱导时间快、麻醉剂量小、镇痛效果明显,是临床麻醉中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琴;李琴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及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各34例,分别予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1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的症状、体征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总有效率为94.12%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治愈率为70.59%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的腰腹痛消失时间、带下异常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阴道分泌物正常时间均快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结论: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组,不良反应少。

    作者:邱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应用骨一方联合封闭式引流技术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

    目的:总结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部分创面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33例,创面范围为5cm ×15cm~8cm ×50cm。结果:29例经8~10d VSD治疗后,撕脱皮肤基本全部成活;2例撕脱皮肤远端皮缘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另1例经取自体中后皮植皮后创面愈合。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创面外观满意,成活皮肤肤色接近正常肤色,肢体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闭式负压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方法,操作简单,降低创面感染几率,提高了四肢撕脱皮肤的成活机会,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及外观,是一种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的可靠方法。

    作者:陈棉智;崔邦胜;张志辉;吴嘉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1例意外拔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 U )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IC U发生的11例意外拔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11例意外拔管中清醒者5例,意识模糊者5例,昏迷1例。发生时段:中晚班发生5例,白班发生6例。导管种类:气管插管6例,引流管4例,中心静脉置管1例。发生意外拔管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如舒适改变、意识状态、情感因素等有关,也与医护人员因素如未正确评估患者、未行有效约束与固定、沟通未到位、镇静不足等以及护理管理的严谨性有关。结论:采取及时正确动态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意外拔管危险因素、妥善固定导管、合理有效约束肢体、适当镇静、提供持续有效心理支持、强化护理管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IC U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熊满英;李良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基线调查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为了解青田县城东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为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依据,2013年12月份对青田县城东社区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邹伟军;赖碎丽;周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卵巢囊性肿瘤内部结构超声观察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肿瘤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名经病理证实的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按肿瘤分化程度分为良性组(A组)、交界性组(B组)、Ⅰ期癌组(C组),按肿瘤组织来源分为浆液性组(Ⅰ组)、黏液性组(Ⅱ组)、混合性组(Ⅲ组),分析声像图,比较各组间肿瘤直径、隔数目、隔厚度、乳头面积等参数。结果:A、B、C各组测量值比较:肿瘤直径: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隔厚度:A组<B组<C组(q=4.526,P<0.05;q=4.301,P<0.05);乳头总面积:A组<B组<C组(q=6.761,P<0.01;q=4.348, P<0.05)。Ⅰ、Ⅱ、Ⅲ各组测量值比较:肿瘤直径:Ⅱ组>Ⅰ组(q=4.031,P<0.05),Ⅲ与Ⅰ、Ⅱ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隔厚度:Ⅰ、Ⅱ、Ⅲ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乳头面积:Ⅰ组>Ⅲ组>Ⅱ组(q=4.263,P<0.05;q=4.210, P<0.05)。以隔数为3为分界标准,Ⅱ组>Ⅲ组>Ⅰ组(P<0.05)。乳头面积以300mm2为分界标准,B组、C组> A组(P<0.05),B组、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观察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肿瘤内部结构回声特点对判断其良恶性及病理分型有帮助。

    作者:李敬;焦彤;杜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62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较佳,且患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4.6岁;重物压砸伤6例、车祸致伤18例、高处坠落19例;T11椎体骨折2例、T12椎体骨折13例、L1椎体骨折10例、L2椎体骨折10例;1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4例合并椎间盘损伤;A1型骨折9例、A2型骨折13例、B2型13例,所有骨折椎体的双侧椎弓根均完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及植骨,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的植骨全部融合,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按照从庆武等制定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评定,优13例、良17例、可5例。结论: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对脊柱活动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